作者:
[美] 艾恺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译者: 王宗昱 / 冀建中
出版年: 2025-4
页数: 377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7961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译者: 王宗昱 / 冀建中
出版年: 2025-4
页数: 377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79619
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梁漱溟的专著
出版当年荣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最佳著作奖
畅销四十年不衰
--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作者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作者提出,在20世纪的风浪中,梁漱溟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可称“最后的儒家”。本书1979年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最佳著作奖。
最后的儒家的创作者
· · · · · ·
-
艾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艾恺(Guy S.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著有《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合著)等作品。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 1
导 论 / 1
对梁漱溟性格和经历的几点评价 / 梁漱溟和中国的文化守成主义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义反应 / 农本主义和乡村建设 / 梁漱溟和他父亲的关系
第一章 父与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传统观念的梁济 / 作为道德贵族的梁济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3
· · · · · · (更多)
导 论 / 1
对梁漱溟性格和经历的几点评价 / 梁漱溟和中国的文化守成主义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义反应 / 农本主义和乡村建设 / 梁漱溟和他父亲的关系
第一章 父与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传统观念的梁济 / 作为道德贵族的梁济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3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言 / 1
导 论 / 1
对梁漱溟性格和经历的几点评价 / 梁漱溟和中国的文化守成主义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义反应 / 农本主义和乡村建设 / 梁漱溟和他父亲的关系
第一章 父与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传统观念的梁济 / 作为道德贵族的梁济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3
梁济的民族自救计划 / 共和革命 / 梁济的誓愿 / 梁漱溟的危机和退隐 / 佛教 / 复出 / 梁济的自杀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 66
北大风气 / 五四事件 / 从菩萨到鸿儒 / 文化问题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78
意欲和文化的形成 / 反对文化融合 / 科学和民主 / 西方化的结果 / 中国文化:《易经》和直觉 / 孔子的直觉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主义 / 中国文化实现自身的失败 / 中国的早熟 / 人类即将中国化 / 中国的文化困境和梁漱溟的结论 / 一个矛盾的解答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 124
胡适的看法 / 其他的批评 / 矛盾及其批评家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133
一个政治改革的计划—“我们的政治主张” / 讲学 / 社会主义 / 批评与教育改革 / 梁漱溟遇到两名同事 / 梁漱溟离京赴鲁(1924—1925) / 梁漱溟再度隐退(1925—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152
共产党人和梁漱溟的“顿悟” / 广东,1927—1928 / 陶行知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 梁 漱溟回到北方 / 对现有乡村工作的评价 / 村治派 / 乡村建设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1929年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174
对西方社会的探讨 / 中国:宗教的灭亡 / 人类文化和“理性” / 中国和人类的未来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 191
对乡村建设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辩护 / 士和农民 / 团体组织形式和政治 / 乡约 / 儒家和毛泽东的思想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 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 225
1927年 / 农村的地方精英 / 国民党对乡村建设的矛盾心理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 237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 乡学村学是人民的衙门:邹平方案的精髓 / 合作社 / 自卫力量 / 旨在改进道德的地方团体 / 农业技术 / 公共卫生 / 菏泽及“菏泽方式” / 乡村建设在山东 的推广 / 当时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评 / 对乡村建设的批评:理论和实践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 276
民主的第三力量的前奏:1937—1939 / 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 为社会改造和民族解放而工作 / 敌后1939:致山东沉痛的告别辞 / 第三力量的崛起 / 桂林,1942—1944 / 重返政坛:和平谈判和内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316
回到政治生活,1950—1955 / 与毛泽东的冲突和1955—1956年的批判运动 / 晚年,1975—1977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 330
采访 / 梁漱溟的暮年
参考书目 / 345
· · · · · · (收起)
导 论 / 1
对梁漱溟性格和经历的几点评价 / 梁漱溟和中国的文化守成主义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义反应 / 农本主义和乡村建设 / 梁漱溟和他父亲的关系
第一章 父与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传统观念的梁济 / 作为道德贵族的梁济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3
梁济的民族自救计划 / 共和革命 / 梁济的誓愿 / 梁漱溟的危机和退隐 / 佛教 / 复出 / 梁济的自杀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 66
北大风气 / 五四事件 / 从菩萨到鸿儒 / 文化问题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78
意欲和文化的形成 / 反对文化融合 / 科学和民主 / 西方化的结果 / 中国文化:《易经》和直觉 / 孔子的直觉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主义 / 中国文化实现自身的失败 / 中国的早熟 / 人类即将中国化 / 中国的文化困境和梁漱溟的结论 / 一个矛盾的解答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 124
胡适的看法 / 其他的批评 / 矛盾及其批评家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133
一个政治改革的计划—“我们的政治主张” / 讲学 / 社会主义 / 批评与教育改革 / 梁漱溟遇到两名同事 / 梁漱溟离京赴鲁(1924—1925) / 梁漱溟再度隐退(1925—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152
共产党人和梁漱溟的“顿悟” / 广东,1927—1928 / 陶行知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 梁 漱溟回到北方 / 对现有乡村工作的评价 / 村治派 / 乡村建设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1929年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174
对西方社会的探讨 / 中国:宗教的灭亡 / 人类文化和“理性” / 中国和人类的未来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 191
对乡村建设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辩护 / 士和农民 / 团体组织形式和政治 / 乡约 / 儒家和毛泽东的思想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 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 225
1927年 / 农村的地方精英 / 国民党对乡村建设的矛盾心理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 237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 乡学村学是人民的衙门:邹平方案的精髓 / 合作社 / 自卫力量 / 旨在改进道德的地方团体 / 农业技术 / 公共卫生 / 菏泽及“菏泽方式” / 乡村建设在山东 的推广 / 当时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评 / 对乡村建设的批评:理论和实践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 276
民主的第三力量的前奏:1937—1939 / 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 为社会改造和民族解放而工作 / 敌后1939:致山东沉痛的告别辞 / 第三力量的崛起 / 桂林,1942—1944 / 重返政坛:和平谈判和内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316
回到政治生活,1950—1955 / 与毛泽东的冲突和1955—1956年的批判运动 / 晚年,1975—1977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 330
采访 / 梁漱溟的暮年
参考书目 / 34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看你满身臭气!”毛主席突然夺去发言者的麦克风,对他发出一连串声色俱厉的痛骂。瓮声回响的北京怀仁堂陷入了一片紧张沉寂的气氛中。这是1953年9月的一个下午,聚集在怀仁堂的几百人正惊愕地盯着讲台,在座的人几乎从未见过主席如此毫不自制地发怒。遭到毛泽东言语攻击的对象,是一位身材弱小、着旧式长袍的人,他到底做了什么,竟激起毛泽东如此空前的公然盛怒?毛泽东指着这位戴眼镜的矮个子的面孔继续说道: 梁先生自称是“有骨气的人”,香港的反动报纸也说梁先生是大陆上“最有骨气的人”,台湾的广播也对你大捧。…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他们那样高兴你,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已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 甚至在25年后官方出的《毛泽东选集》中,虽然删去了漫骂的内容并润饰了文辞,但毛泽东当天下午对梁漱溟的批评读来仍不只是训斥而几近痛责。梁漱溟当天提出的任何问题似乎都只会招来一顿新的怒骂。 梁先生“要求多知道一些计划的内容”。我也不赞成。相反,对于梁先生这种人,应当使他少知道一些机密,越少越好。梁漱溟这个人是不可信任的。可以让别人多知道一点机密,对你就不行。召集比较小型的民主党派的会议,也用不到你梁漱溟参加。 毛泽东继续骂道:“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 梁漱溟在此之前的发言显然是招来毛泽东漫骂的原因。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他也曾大胆地攻击过政府采取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定。因为这样就把最沉重的负担压在农民身上,从而使城市工人事实上成为一个特权阶级。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周恩来当即对梁漱溟的第一轮发言作了强有力的回击,而毛泽东则是喃喃自语并且看上去很恼怒。意识到自己已引起了国家最有权力的人的愤怒的当口,梁漱溟竟要求允许他再作一次发言。 梁漱溟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 1 -
最严厉的责难与裁判莫过于内在的良心。 真正的儒者凭借自身的美德而得以秉持与施行权力,美德则得自严格的自我品德陶冶与不断的自我反省,并透过以身作则和品德教育将其施之于社会。梁济一生执着于这样一项事业:将自己造就成一个内修其心外正其行的道德完人,并且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最严格的良好行为的标准——即使是一人独处也要正襟危坐,因为他以戒慎恐惧的心情履行着儒家经典中古老的训诫:“君子慎其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最后的儒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最后的儒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最后的儒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五分钟快速了解梁漱溟的思想、学派、政治纲领及理论缺陷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一个影响力足够大、学识足够丰富、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施政纲领的思想家、哲学家。 很多所谓的“国学家”“儒家学者”吹捧梁漱溟,认为梁漱溟为“传统文化”,为所谓的“国学”“争了光”(这些士大夫知识分子狭隘地以汉文明窃据中国文明,甚至狭隘地...
(展开)

Confucian Modernization: from thought to rural practice
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book. It’s language is elegant and engaging, without losing precision. It starts from “a wintry blue Peking dawn in 1918” when Liang Shuming’s father threw himself into icy water, and ends with Liang’s final visit to his fa...
(展开)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8.8分 249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8.4分 571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8.9分 1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图书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2025待购 (Ex)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儒 (H.S.Dracones)
- 藏书记 (菜园子看守)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最后的儒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无问西东 2025-05-03 22:25:21 广东
佩服佩服 一辈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坚持不懈 虽然有点理想主义?
0 有用 书生 2025-06-01 11:31:55 浙江
不像是一本传记,更像是对梁漱溟思想的评论文章。
0 有用 夏栎 2025-04-08 16:49:22 北京
新版出来!论文可以写到如此好看~难怪四十年畅销不衰
2 有用 羊辶 2025-04-15 14:55:34 湖北
封面我还以为是陈丹青,面相和神态酷似
0 有用 迩冬辰 2025-06-02 21:50:19 北京
理想化的背后 是对于儒家圣人大道德传承 6月2日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