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睿
一、学术地位与核心贡献
学科奠基人
• 古琴文献学独立学科体系建构者,首次提出“琴学三体论”(文献本体、艺术载体、文化母体)
• 创立“唤醒学习法”:以考古学方法激活古琴文献当代价值
跨领域研究范式
• 开创“文献考据学×文化传播学”交叉研究路径
◦ 文献维度:完成412种古琴文献的断代考据(时间跨度1500年)
◦ 传播维度:开发古琴文化大众转化模型
二、标志性研究体系
1、古典文献矩阵建设工程
《中国古琴谱集》系列,继1956年,建立琴谱版本学标准框架 西泠印社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300部文献以上。
《中国古琴百科》 构建琴学知识图谱(含14个学科交叉节点),依据400部文献为原始数据,约400万字。
百部文献复原工程《历代古琴珍本文献注译》,抢救性保护100种以上濒危文献, 《太古遗音(明·精钞彩绘本)》学术复原与出版为例。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丛书》(3卷4册)
斫琴制度卷:构建斫琴技艺断代发展谱系
抚琴要则卷:解构传统琴乐审美范式
琴人琴事卷:确立琴人群体社会史研究路径 西泠印社出版社
《历代古琴曲谱汇考丛书》(全7卷)
- 谱本源流考(比对存见历史版本)
- 演奏范式演进研究
- 记谱法技术史分析
西泠印社出版社
首创曲谱版本学方法论,对《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关三叠》等7大名琴曲
《图说中国古琴丛书》(12卷) 一曲一书,用事实佐证古琴文化厚重的历史。
创建文化遗产可视化阐释模型
图像证史:临摹故宫博物院等机构300+件文物图像
大众认知转化:开发"文献-图像-阐释-音频"四维解读系统
广西美术出版社
2. 方法论创新
• 古琴文献计量学:建立全球首个琴学文献元数据库(含3.2万条结构化数据)
• 指法考古学:解码南北朝至民国数千种记谱符号系统
3.学术成果时间轴:
2010 启动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琴文献学编纂工程
2016 首创琴谱版本学方法论 →
2018 启动《中国古琴谱集》与《中国古琴谱集补》编纂 →
2021 启动《中国古琴百科》编纂 →
2025 完成学科体系闭环建设
4.古典文献活起来
创“唤醒学习法”,大大促进了文献的传播与传承效率。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