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过度诠释”的诠释》稿围绕“过度诠释”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作者首先论析“诠释”和“过度诠释”两个概念,指出文本具有的潜能只有通过诠释才能实现;其次从阅读主体和文本两个方面分析了“过度诠释”即“无限衍义”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过度诠释”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该书该文比较注重对争议性论题的介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翻译也是一种诠释,如果将对作品的阐释看作翻译,就会发现“复译”与“诠释”的类似性了。本雅明认为一部作品出名后,不纯粹传达主题的译文便开始问世,“这种译文与其说符合作品的需要,毋宁说作品由于译文而得以存在。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把“译文”换作“诠释”豁然开朗。“相对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是必要的,否则人类文明不能承传,但‘过度诠释’常常是难以避免的,它也是保持传统的... 翻译也是一种诠释,如果将对作品的阐释看作翻译,就会发现“复译”与“诠释”的类似性了。本雅明认为一部作品出名后,不纯粹传达主题的译文便开始问世,“这种译文与其说符合作品的需要,毋宁说作品由于译文而得以存在。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把“译文”换作“诠释”豁然开朗。“相对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是必要的,否则人类文明不能承传,但‘过度诠释’常常是难以避免的,它也是保持传统的一种策略,因为变革更新只有相对于保持传统才有意义,而保持传统也只有借助于自我更新才能得以实现。文本意义的传达必然留下各个时代诠释者的痕迹,这时出现的文本意义的超载与缺失都是过度诠释的表现。”作者在“过度诠释”上进一步诠释,谈出了新意谈出了关键。能入其内已经很难,又能出其外,更为难得 (展开)
一篇博士论文,诠释了一个概念。
> 1人在读
> 12人读过
> 14人想读
订阅关于对过度诠释的诠释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13-01-10 13:48:49
翻译也是一种诠释,如果将对作品的阐释看作翻译,就会发现“复译”与“诠释”的类似性了。本雅明认为一部作品出名后,不纯粹传达主题的译文便开始问世,“这种译文与其说符合作品的需要,毋宁说作品由于译文而得以存在。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把“译文”换作“诠释”豁然开朗。“相对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是必要的,否则人类文明不能承传,但‘过度诠释’常常是难以避免的,它也是保持传统的... 翻译也是一种诠释,如果将对作品的阐释看作翻译,就会发现“复译”与“诠释”的类似性了。本雅明认为一部作品出名后,不纯粹传达主题的译文便开始问世,“这种译文与其说符合作品的需要,毋宁说作品由于译文而得以存在。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把“译文”换作“诠释”豁然开朗。“相对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是必要的,否则人类文明不能承传,但‘过度诠释’常常是难以避免的,它也是保持传统的一种策略,因为变革更新只有相对于保持传统才有意义,而保持传统也只有借助于自我更新才能得以实现。文本意义的传达必然留下各个时代诠释者的痕迹,这时出现的文本意义的超载与缺失都是过度诠释的表现。”作者在“过度诠释”上进一步诠释,谈出了新意谈出了关键。能入其内已经很难,又能出其外,更为难得 (展开)
0 有用 越鸟巢南枝 2017-05-31 21:38:05
一篇博士论文,诠释了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