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个没有被欲望赋予深度的世界,
无论被描绘得多么精细,
都将沦为平面的、脱离人性的布景一般的东西。” ——斋藤环
——————————
【内容简介】
从《美少女战士》到《新世纪福音战士》,从魔法少女到机甲萝莉,远超身高的巨剑和怪异的激光枪,清纯可爱的脸庞和圣光满屏的变 身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日本,“战斗美少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动画、漫画及御宅文化中迅速兴起。她们大部分是青春期的少女,是纯真与残酷的矛盾结合,在虚构与现实的交界处,不仅满足了“御宅”群体的消费欲望,还承载了对于性、权力与身份的深刻隐喻。
日本著名精神医师斋藤环在《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一书中,试图通过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的视角,揭示“战斗美少女”风潮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动因。通过引入“菲勒斯少女”(phallic girl)的概念,并与欧美文化中的“女战士”...
“一个没有被欲望赋予深度的世界,
无论被描绘得多么精细,
都将沦为平面的、脱离人性的布景一般的东西。” ——斋藤环
——————————
【内容简介】
从《美少女战士》到《新世纪福音战士》,从魔法少女到机甲萝莉,远超身高的巨剑和怪异的激光枪,清纯可爱的脸庞和圣光满屏的变 身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日本,“战斗美少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动画、漫画及御宅文化中迅速兴起。她们大部分是青春期的少女,是纯真与残酷的矛盾结合,在虚构与现实的交界处,不仅满足了“御宅”群体的消费欲望,还承载了对于性、权力与身份的深刻隐喻。
日本著名精神医师斋藤环在《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一书中,试图通过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的视角,揭示“战斗美少女”风潮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动因。通过引入“菲勒斯少女”(phallic girl)的概念,并与欧美文化中的“女战士”形象作对比,斋藤环指出,“战斗美少女”是获得自律性真实的虚构,是象征与想象的融合,更是欲望与身份在媒体空间中持续生成的过程。要理解这一文化现象,需超越单纯的“日本特殊论”,重新思考虚构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
——————————
【编辑推荐】
❤️ 美少女×拉康!日本著名“二次元精神医师”斋藤环镇圈代表作
日常观察、访谈记录、文化分类比较、学术理论分析……
这是一部二次元人类学田野报告。
日本资深心理治疗师、《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作者斋藤环,
用拉康精神分析方法解构我们对纸片人的爱——
不是逃避现实!不是变态!
“御宅虽然绝不会‘将虚构与现实混为一谈’,
但也不会那么看重‘虚构与现实的对立’。
不如说,无论是虚构还是现实,他们都能从中发现真实。”
适读群体:
✓ 习惯深夜刷番的资深二次元
✓ 在学术与宅之间反复横跳的文化研究者
✓ 好奇“为什么日本人沉迷机甲萝莉”的人类观察家
✓ 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脑袋有问题之人
.
❤️ 硬核学术+亚文化破壁!惊世御宅宣言,将“迷恋”上升为哲学思辨
菲勒斯少女●人格解离●癔症反转●多形态倒错
对虚拟角色产生真实的情欲是性焦虑或者性压抑吗?
为何日本动画/漫画总是描绘少女背负救世使命,却拒绝让她们真正长大?
日本纯洁的战斗少女与欧美肌肉女战士是否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民族心理?
从宫崎勤事件到同人展狂欢,御宅文化如何将病态冲动转化为创造性生产力?
正视欲望,而非批判欲望。
不再因欲望投射的不洁感到羞耻,
不再困于现实与虚构的裂隙。
通过虚构占有角色,通过幻想解放幻想。
在无限虚构化的进程中,
我们每个人都坦荡地面对自身欲望。
.
❤️ 日本动漫史梳理搭配战斗美少女作品年表,二次元浓度自我检测大礼包
一点红系、魔法少女系、变身少女系、
宝冢系、异装系、异世界系、皮格马利翁系
……
《新世纪福音战士》《美少女战士》《少女革命》
《阿拉蕾》《风之谷》《飞跃巅峰》《攻壳机动队》
《超时空要塞》《古墓丽影》《樱花大战》《最终幻想》
……
是童年记忆深刻的经典,也是战斗美少女的成长史。
跟随作者进入想象与真实交织的御宅精神世界,
交叉对照,查缺补漏,找找你还错过了哪部必看作品?
.
❤️ 知名画师En绘制封面插图,新锐设计师山川操刀装帧,共同阐释“虚实混同”之美
黑色线条描绘少女剪影,映衬在荧光黄色背景之上,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象征着战斗美少女是空虚、符号、欲望和真实的融合,
是获得自律性真实的虚构,是能够安全投射现实欲望的虚拟容器。
130*203mm 经典小开本,
封面选用进口特种艺术纸,内页采用优质进口纸张,
顺纹开纸,柔软平整,阅读便携。
——————————
【推荐语】
斋藤环立足世纪之交,通过本书对日本御宅文化做出了有力回望。其谈及范围不仅限于作为研究对象的战斗美少女,大量丰富的其他内容也穿插其中——不仅基于多方立场去尝试廓清御宅族群之貌,也讨论了日式漫画与动画的审美特征,更用一整章篇幅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日本动画史的年表式梳理,行文风格不可谓不洒脱。所有线索在全书最后一章逐渐收束,对战斗美少女形象展开了全面而立体的精神分析式拆解。东浩纪对此书的评价,我深以为然:尽管驳杂有加,充满噪声与矛盾,却是影响了其后诸多亚文化论著的先驱之作。
——刘书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副教授、动画学术趴创始人
为什么御宅族会为战斗少女狂热?水手服与枪械、魔法少女的变身、驾驶巨大战斗机器的美少女……她们不仅仅是可爱的角色,而且潜藏着某种能够刺激我们无意识的力量!本书从《新世纪福音战士》《少女革命》《美少女战士》等经典作品出发,深入剖析动画战斗场景暗藏的性隐喻、少女躯体投射的权力抵抗、穿梭于虚构与现实间的欲望结构、萌与暴力的界限……你或许会发现,你的“本命”变得更加深邃,甚至危险。
——机核“核市奇谭”节目组
作为阿宅也许很不愿意承认,但里面说的大部分都是真的!恰如20年前初见《御宅族的录像带》时,先是庆幸自己还没那么宅,然后害怕自己成为御宅,最后在一通自我剖析后还是战战兢兢地选择继续看战斗美少女(《飞跃巅峰》)。
——吴曦,《蓦然回首》《再见绘梨》译者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创作者
· · · · · ·
-
斋藤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斋藤环
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医生、文化评论家,专注于青春期、青年期的精神病理学和青年亚文化等领域,代表著作有《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不要忽视你的心理世界》《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等。
译者|Homura
日语译者,主要翻译日本文化研究类图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相当迷人,走进他们之间,观察他们是一件惊现而趣味横生的事情,我无法否认,自己有时也会困惑于为什么他们会被社会认为是不成熟的。除此之外,我与他们几乎保持着很为友好的关系,他们之中也有人是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似乎成为了最受御宅族欢迎的职业之一,在1997年,《新世纪福音战士》热潮以来,它成为了御宅族比例最高的职业之一。 (查看原文) -
在探讨御宅的欲望时,追踪性的想象形式如何变化,或许会为我们带来非常有趣的案例。不管御宅看上去的性癖如何,我们都不可以草率地视之为倒错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与“虚构语境”关联起来加以探讨。不要忘了,御宅虽然喜爱某些描绘出来的角色,但同时也能够维持稳固的异性恋日常。御宅所谓的“萝莉控”,在这里反而成为性倒错的不在场证明,或者说,成为“性的虚构化”手段。那么,他们为何会选择“战斗美少女”作为其典型对象物呢? 战斗美少女形象,集合了所有的性倒错。不如说,我们很容易就能指出其中的性倒错迹象。那些形象也几乎都可以看成多形态倒错的形象。御宅总是会进一步对虚构的性加以反转、组合、歪曲,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耽美爱好者。在此意义上,战斗美少女这个形象,就成了御宅式拼贴画的杰出发明。她们身为形象的普遍性,可以直接被如下事实证明:她们现已通过互联网播种至全世界,而下一代正在世界各地一同萌芽。 无论如何,御宅的性包含多重而又复杂的语境,很难与恋物癖等相提并论。而且,这可能又和菲勒斯少女的生成密切相关。重要的是,御宅们能够在想象领域中确保自己的性,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这里,性倒错反而完全不成问题。因为,在想象领域中,所有人都拥有成为倒错者的权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The Phallic Girl's Trauma and Hysteria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斋藤环在本书中指出,phallic girl与phallic mother 的最大区别在于,phallic girl没有创伤。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斋藤似乎将创伤局限在了性的范围内 (比如被强奸。如果作者像他的采访对象们那样是个宅男,那么他应该会发现恰恰相反,phallic girl背负着最深刻的创伤——童年丧... (展开)
御宅族的虚构——一种Deleuze式的艺术创作

有意思的日本亚文化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次元们想必都接触过作为主角的战斗美少女,也许会对好奇她们为何风靡,为何要被设定成战斗的少女? 本书没有从“性与暴力美学”的角度,而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战斗美少女为何产生、为何受到御宅欢迎进行了解读。 作者认为,战斗美少女作为一种几乎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不... (展开)> 更多书评 1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1)8.0分 70人读过
-
筑摩書房 (2006)8.0分 206人读过
-
心靈工坊 (2023)6.4分 89人读过
-
太田出版 (2000/0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文化研究系列 新书 (赵舒默)
- 书单|202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社会学er的书单 (Kalahar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铁电拍拍 2025-06-13 01:26:07 广西
说实话上次读这本书还真有十年前了,这几天重看的感觉就是理论部分放在今天确实还是过于陈旧了,很难说还有什么价值。不过即使没用也要特别地做出一个区分,斋藤环这书其实本身是个分析,因此和批评理论书不同的是书本的对象,即读者或病人的差别。同样地,这种结构也出现在全书的核心内容——即,菲勒斯少女本身并不欲望,或至少是某种真实女性的欲望化身,而是本身作为一种主体的癔症被提出——仅此而已。因此和面向个人理论家的... 说实话上次读这本书还真有十年前了,这几天重看的感觉就是理论部分放在今天确实还是过于陈旧了,很难说还有什么价值。不过即使没用也要特别地做出一个区分,斋藤环这书其实本身是个分析,因此和批评理论书不同的是书本的对象,即读者或病人的差别。同样地,这种结构也出现在全书的核心内容——即,菲勒斯少女本身并不欲望,或至少是某种真实女性的欲望化身,而是本身作为一种主体的癔症被提出——仅此而已。因此和面向个人理论家的书本不同,从历史到达格再到战斗美少女的目录安排本身并不一定需要严肃的三段论论证,而是作为一场分析而给受分析者或观察家呈现出来的六经注我,但这不正是分析得以切入批评的那一刀么? (展开)
1 有用 艾萨克阿西莫夫 2025-06-07 07:41:35 广东
在资料堆砌上展现了惊人的学术野心,大量援引拉康、弗洛伊德乃至现代御宅族文化研究文献(当然因成书年份较早,这里指的是世纪末)构建起庞杂的参考文献网络,这种文献的丰富性本身值得肯定。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学术严谨却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献与核心论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形成了一种"学术装饰性冗余"。作者试图通过文献的数量而非质量来建立权威,将《美少女战士》的水手服与拉康的镜像阶段强行嫁接,却未能解释为何... 在资料堆砌上展现了惊人的学术野心,大量援引拉康、弗洛伊德乃至现代御宅族文化研究文献(当然因成书年份较早,这里指的是世纪末)构建起庞杂的参考文献网络,这种文献的丰富性本身值得肯定。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学术严谨却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献与核心论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形成了一种"学术装饰性冗余"。作者试图通过文献的数量而非质量来建立权威,将《美少女战士》的水手服与拉康的镜像阶段强行嫁接,却未能解释为何这种分析必须依赖于精神分析理论而非更直观的文化研究框架。尤其在对"魔法少女变身场景"的分析中,弗洛伊德性器期理论引用与实际的动画表现之间草草连接,这种论证的跳跃性使整个分析显得牵强附会。当文献不再服务于论点而是成为论点的替代品时,学术引用就从工具异化成了目的,这正是本书最大的方法论缺陷。 (展开)
15 有用 ✨冥王星🌙 2025-06-18 23:36:29 重庆
以为是抽丝剥茧的追问,结果只是翻来覆去的辩白。精神分析和讲达格的部分还算有意思,中章报菜名的部分有水字数的嫌疑。抱歉读男性作者的性别议题真的很难不翻白眼,“战斗美少女不穿战斗服就无法战斗”,是指几乎露出屁股的超短裙和紧身胸罩那样的战斗服吗?偷换概念得也挺巧妙,谁主张战斗少女有害了?只是在追问战斗的女性应该是各式媒体里那种模样吗?为什么不能是普通轻便的军装,不够干净精致的脸庞?好吧,不装了,摊牌了。... 以为是抽丝剥茧的追问,结果只是翻来覆去的辩白。精神分析和讲达格的部分还算有意思,中章报菜名的部分有水字数的嫌疑。抱歉读男性作者的性别议题真的很难不翻白眼,“战斗美少女不穿战斗服就无法战斗”,是指几乎露出屁股的超短裙和紧身胸罩那样的战斗服吗?偷换概念得也挺巧妙,谁主张战斗少女有害了?只是在追问战斗的女性应该是各式媒体里那种模样吗?为什么不能是普通轻便的军装,不够干净精致的脸庞?好吧,不装了,摊牌了。大方承认这些少女是性幻想产物,那又怎样。虚构有虚构的自律性道德,少管宅宅的事。唉,一声长叹。不是有句老话叫“爱是看见”吗?那么人类就尽情沉溺在虚拟里吧。男的有爽文美少女,女的有耽美爱豆。与其说御宅的爱揭露女性的缺席,不如说人类走到今天已经缺席在彼此的生命中了。就承认吧,我们谁都不爱彼此。 (展开)
2 有用 十六 2025-06-08 21:18:40 浙江
20年前的书,对御宅的定义现在看真的会尬笑。这些年御宅族所代表群体的转变,以及战斗美少女形象的变迁不增补个一两篇再出实在有点……但最后一章还是精华。
2 有用 运气超好的小墨 2025-05-29 20:16:56 北京
读完这本书,我倒是有另外的启发和释然。比如男朋友可能挺喜欢涩涩的虚构,但这不等于或者基本不等于现实中也会想要有所行动。一本为宅和二次元辩护或者去污名化的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