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周易集注》又名《易经来注图解》,共16卷,最大特色是对历史上诸儒对《周易》注疏中的有价值部分广为收录,推陈出新,因而取名“集注”。书中侧重以错综说、中爻说研究卦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揭示了《易》卦象数之间的联系。同时,书中纵横推演,以象数错综变化,按图索骥的方式,也使许多难以理解的卦爻辞豁然明了,为学《易》者洞开了门户,进而说明《周易》具有完整的网络结构和严密的系统性。此书还继承了朱熹的义理之学而更加详细;其深究易象之旨,则发朱熹所未发,使失传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故《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研究明清哲学史、理学史以及《易》学史的必读之书。
来知德(1526—1604) 字矣鲜,别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人,明代理学家。来知德乡试中举人后,便“杜门谢客,穷研经史”,并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起,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周易》。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历经29年,来知德完成《易经集注》一书。此书甫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万历三十年(1602),来知德因此书被特授翰林院侍读。死后建来子嗣,明神宗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其名、事在《明史》中有记载。他是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又一大家。史学家对来知德评价极高,称其是“始知千载真儒,直接孔氏之绝学,虽朱程复生,亦必屈服”。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1人想读
订阅关于周易集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