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是作者将近五十年的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力图融会中西美学的精华,回应21世纪时代的呼唤,最后归结到提升人生境界。作者在书中注重视野的开阔,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同时又注重材料的丰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简洁和诗意。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大学生和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朋友们的读物,同时也适合作为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朋友们的读物。读这本书可以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同时又可以获得情趣的熏陶,审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 · · · · ·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
主要著作有《胸中之竹》、《欲罢不能》、《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中国文化读本》(与朱良志合著),以及《现代美学体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等。
目录 · · · · · ·
绪论 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怎样学习美学
绪论提要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一章 美是什么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五、美在意象
六、意象的分析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本章提要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意识与无意识
八、美感与宗教感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本章提要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自然美的发现
四、自然美的意蕴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本章提要
第五章 社会美
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二、人物美
三、日常生活的美
四、民俗风情的美
五、节庆狂欢
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本章提要
第六章 艺术美
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
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六、什么是意境
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本章提要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七章 科学美
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其性质
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
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
四、达.芬奇的启示
本章提要
第八章 技术美
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二、功能美
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
一种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本章提要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
二、悲剧的本质
三、悲剧的美感
四、中国的悲剧
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本章提要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
二、中国美学中的丑
三、荒诞的文化内涵
四、荒诞的审美特点
五、荒诞感
本章提要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一、沉郁的文化内涵
二、沉郁的审美特征
三、飘逸的支化内涵
四、飘逸的审美特点
本章提要
第十三章 空灵
一、空灵的文化内涵
二、空灵的静趣
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本章提要
第四编审美人生
第十四章 美育
一、美育的人文内涵
二、美育的功能
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
本章提要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一、什么是人生境界
二、人生境界的品位
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
四、追求审美的人生
本章提要
主要参考书目
重要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怎样学习美学
绪论提要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一章 美是什么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五、美在意象
六、意象的分析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本章提要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意识与无意识
八、美感与宗教感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本章提要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自然美的发现
四、自然美的意蕴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本章提要
第五章 社会美
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二、人物美
三、日常生活的美
四、民俗风情的美
五、节庆狂欢
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本章提要
第六章 艺术美
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
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六、什么是意境
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本章提要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七章 科学美
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其性质
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
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
四、达.芬奇的启示
本章提要
第八章 技术美
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二、功能美
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
一种描述
本章提要
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本章提要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
二、悲剧的本质
三、悲剧的美感
四、中国的悲剧
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本章提要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
二、中国美学中的丑
三、荒诞的文化内涵
四、荒诞的审美特点
五、荒诞感
本章提要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一、沉郁的文化内涵
二、沉郁的审美特征
三、飘逸的支化内涵
四、飘逸的审美特点
本章提要
第十三章 空灵
一、空灵的文化内涵
二、空灵的静趣
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本章提要
第四编审美人生
第十四章 美育
一、美育的人文内涵
二、美育的功能
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
本章提要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一、什么是人生境界
二、人生境界的品位
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
四、追求审美的人生
本章提要
主要参考书目
重要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本章提要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完整的有意的性世界。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审美感兴)。所以艺术和美(广义的美)是不可分的。 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除了审美的层面(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政治的层面,等等。 艺术与非艺术应该加以区分,区分就在于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也就是王夫之说的能不能使人“兴”(产生美感)。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流派,如“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的一些艺术家,他们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实质上是摒弃一切关于意义的要求,从而导致意蕴的虚无。他们的一些“作品”没有任何意蕴,因而不能生成审美意象,也不能使人感兴。这些东西不是艺术。 艺术创造的过程包括两个飞跃,一个是从“限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飞跃,一个是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涉及政治的因素、经济的因素、物质技术的因素等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但这一切的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艺术作品的结构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我们认为分成三个层次是比较合适的:(一)材料层;(二)形式层;(三)意蕴层。 艺术作品的材料层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影响整个作品的意象世界的生成;另一方面,它给观赏者一种质料感,这种质料感会融入美感,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艺术作品的形式层也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意味;另一方面,它本身可以有某种意味,这种意味即一般所说“形式美”或“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艺术作品的意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这决定了艺术欣赏中美感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艺术美 -
(续) 美(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里说的“真”不是逻辑的“真”,不是柏拉图的“理念”或康德的“物自体”,而是存在的“真”,就是胡塞尔说的“生活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所以生活世界这个本原的世界被遮蔽了。为了揭示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同时又是存在(生活世界)本身的敞亮(去蔽),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司空图说:“妙造自然。”荆浩说:“搜妙创真。”宗白华说:“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些话都是说,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而正是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真、自然)。这是人的创造(意象世界)与“显现真实”的统一。 生活世界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人的神家园。但由于人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天地中,人就失去了精神家园,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美(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也就是回人的精神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所以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美是什么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大学堂·哲学(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伦理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等
。
喜欢读"美学原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美学原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叶朗不赞同行为艺术? | 来自Zoë | 2 回应 | 2022-07-17 00:58: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9.1分 17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博雅大学堂-哲学 (ws1116™)
- 【关于美学和审美】艺术类 (小马过河)
- 美学参考 (M .)
- 艺术学理论 (要啥有啥)
- 自我通识教育 (欲罢不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学原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谋杀游戏机 2012-05-24 18:03:33
教科书,原来我还买了本
3 有用 墨红アラシック 2014-09-26 17:36:41
连记笔记,连研究,终于看了俩月看完了。很基础,也解释了当初我看《美的历史》时候的好多不解。不过还是有一点教科书的意味,有点不高兴。
6 有用 林花仔 2014-01-20 10:49:31
至今只记得羊大为美
1 有用 ,Stubborn 2013-01-03 15:29:37
美是什么。
28 有用 胤祥 2011-03-19 11:44:56
朱光潜-宗白华一脉。基本是调和观点,对“意象”的讨论以天人合一突破“主客二元”的定势。中间引用老塔《雕刻时光》吓了我一跳……
0 有用 CarpeDiem 2023-05-30 16:57:16 四川
主客二分要和天人合一来回转换 不同的思考角度我姐的这两个没有一个谁高谁低一说。不过确实功利心让人照镜子看自己没那么美了,还是多去发现吧。始终感叹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他们对于美学从时间线上来说真的是降维打击。我始终认为,美是联想。
0 有用 修行者 2023-05-28 17:24:34 湖北
浅显易懂
0 有用 Deja Vu 2023-05-27 20:01:53 福建
美美与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古代美与意象那部分论述撑不起观点,但纵观全书还是能学到很多。撑得起《美学原理》这一书名
0 有用 云影 2023-05-26 00:59:35 浙江
内容挺多的,从美和美感,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然后到美的各种范畴,讲的挺好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心不自心,因色故有”,美是一种主客交融的意象空间,具有一种创造性,愉悦性。
0 有用 20号宇航员 2023-05-15 00:56:55 湖北
主客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