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是我最爱的故事,爱到一想起来眼睛就酸酸的。曾经的快慰与哀伤,统统化作匆匆烟尘,悄悄散去。再回首,故园犹在,人面全非。别了Brideshead,英伦的翩翩少年情还有旧日的隐伤。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森山大道
少年爱的主题还真是淡而又淡,当然抱着这样的目的来看书本身就不端正。沃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英国风物,如同唐顿庄园所表现的旧贵族的没落故事。身为无信仰者对书中天主教所占的巨大篇幅感到非常的郁闷,但是没有宗教,这个故事也就不存在了。看到三分之二我才看到一句查尔斯承认他爱塞巴斯蒂安的话来,真是要了我的命,不过我始终无法体会塞巴斯蒂安自甘堕落的缘由,有认同更多的反倒是茱莉亚,而脑海中补出的形象是唐顿里的大小姐,所以唐顿庄园其实是受这书的启发吧?!
原文是五星,译本只有两星。
优裕柔媚,情致一流
之前看的小本演的电影版,就想找原著来看.这部小说有一种中世纪后期的气氛,半是禁欲主义的中世纪精神,半是对死亡的爱,这种悲观主义也反应了二战后西方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很容易把人引向宗教去寻求出路。这本小说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反映了英国的怀旧情绪,通过回忆永不复返的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暂时忘却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现实的烦恼。最后一幕用一场雪崩的景象结束了这部长篇,在尾声部分作者以一种苍凉的心情对庄园进行了凭吊。让我不禁想到红楼梦里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小说的前半部整体比后半部写得好太多,正如Charles对Sebastian的爱要比对Julia的爱更迷人一般
“在和塞巴斯蒂安一块儿度过的那个夏季学期中,我仿佛获得了我前所未有的一段幸福童年,……但我们身上有一种婴儿似的清新,不乏天真之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英国红楼梦。 2016-06-06在读
镇日无事,铅云消熄了日光,秋气盘旋直上。攲枕读到第三部(像伊莱娜未完成的第三乐章?),密友眷临在这个假期的最后一天。 Waugh告别了牛津的田园牧歌后,将板荡时代的急流贯入纸张。暝色统治下的大英帝国,城市瘗埋于莽丛榛芜。故人追寻逝去的时光,而小丑们已经上场。
译者不说中国话
“为什么从来不写工人阶级?我不认识他们,我对他们不感兴趣。19世纪中期之前,没人写他们。阶级观念如火如荼,如今提到贵族,像60年前提到妓女一样。”
你爱他,是吗?是的,他是一个序幕。
译笔……唉……瑕不掩瑜
有的时候觉得很神奇。很多很多年前在家门口的新华书店外国小说专柜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装帧很对味但因为隔着塑料封套完全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所以拿起来又放下,怎么会想到以后很久的某天会这么要命地喜欢上男二号的演员呢。当时我要是一冲动买回家,会不会早就遇到小本了;而更早地遇上他的我,会像现在一样喜欢他吗?
需要在一个安静的金色黄昏的下午再次品读的作品。
同一种相似的情愫,沃与海明威的风格仿佛地球的南北两极,有些像菲茨杰拉德,又有普鲁斯特的影子。读完了想起他的《衰落》和《荣誉之剑》,仿佛又能嗅到一些新的感伤的气味。真是迷人而又伤感的作品。
是有所谓命运的味道
旧地重游,旧书重看,呵,发现埋头沙堆的鸵鸟性子还是没改,依旧是只中意前头两个美少年躺在山丘顶上一片浓荫下的草地上吹着烟气互相凝视的美好时光,大学时知道后头萨巴斯蒂安会凋谢就死活不肯看下去,这几天心静如水,却只比三四年前多翻50页。沃大叔最忍得住情,我尚且这么泛滥。翻译味同嚼蜡。
对一个空棺材作的一首颂歌。作者唱着挽歌来怀旧,其中夹着低沉而模糊的祈祷的声音。
军队之爱,田园牧歌,粗雅骚乱的回忆,看旧地荒芜,叹盛衰垂怜。
> 旧地重游
102 有用 LORENZO 洛伦佐 2011-04-18 22:51:39
这是我最爱的故事,爱到一想起来眼睛就酸酸的。曾经的快慰与哀伤,统统化作匆匆烟尘,悄悄散去。再回首,故园犹在,人面全非。别了Brideshead,英伦的翩翩少年情还有旧日的隐伤。
60 有用 vritti 2012-08-08 23:35:34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森山大道
39 有用 加州站街男孩 2012-12-21 15:07:10
少年爱的主题还真是淡而又淡,当然抱着这样的目的来看书本身就不端正。沃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英国风物,如同唐顿庄园所表现的旧贵族的没落故事。身为无信仰者对书中天主教所占的巨大篇幅感到非常的郁闷,但是没有宗教,这个故事也就不存在了。看到三分之二我才看到一句查尔斯承认他爱塞巴斯蒂安的话来,真是要了我的命,不过我始终无法体会塞巴斯蒂安自甘堕落的缘由,有认同更多的反倒是茱莉亚,而脑海中补出的形象是唐顿里的大小姐,所以唐顿庄园其实是受这书的启发吧?!
30 有用 Rocinante 2010-07-17 09:45:32
原文是五星,译本只有两星。
10 有用 安提戈涅 2012-03-10 22:17:42
优裕柔媚,情致一流
11 有用 伊丽莎白菇。 2013-10-14 13:35:53
之前看的小本演的电影版,就想找原著来看.这部小说有一种中世纪后期的气氛,半是禁欲主义的中世纪精神,半是对死亡的爱,这种悲观主义也反应了二战后西方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很容易把人引向宗教去寻求出路。这本小说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反映了英国的怀旧情绪,通过回忆永不复返的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暂时忘却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现实的烦恼。最后一幕用一场雪崩的景象结束了这部长篇,在尾声部分作者以一种苍凉的心情对庄园进行了凭吊。让我不禁想到红楼梦里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3 有用 安卿Anne 2014-10-02 10:10:04
小说的前半部整体比后半部写得好太多,正如Charles对Sebastian的爱要比对Julia的爱更迷人一般
7 有用 #瞬间收藏家# 2016-06-16 09:58:54
“在和塞巴斯蒂安一块儿度过的那个夏季学期中,我仿佛获得了我前所未有的一段幸福童年,……但我们身上有一种婴儿似的清新,不乏天真之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英国红楼梦。 2016-06-06在读
6 有用 泽漆 2016-10-07 13:23:54
镇日无事,铅云消熄了日光,秋气盘旋直上。攲枕读到第三部(像伊莱娜未完成的第三乐章?),密友眷临在这个假期的最后一天。 Waugh告别了牛津的田园牧歌后,将板荡时代的急流贯入纸张。暝色统治下的大英帝国,城市瘗埋于莽丛榛芜。故人追寻逝去的时光,而小丑们已经上场。
7 有用 TubeAmp 2011-02-10 12:18:22
译者不说中国话
5 有用 阿暖 2011-02-27 18:59:42
“为什么从来不写工人阶级?我不认识他们,我对他们不感兴趣。19世纪中期之前,没人写他们。阶级观念如火如荼,如今提到贵族,像60年前提到妓女一样。”
6 有用 阿怪 2016-08-31 17:50:13
你爱他,是吗?是的,他是一个序幕。
2 有用 魏玛注销局地勤 2010-07-01 14:38:42
译笔……唉……瑕不掩瑜
3 有用 烤芬 2013-06-22 21:49:00
有的时候觉得很神奇。很多很多年前在家门口的新华书店外国小说专柜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装帧很对味但因为隔着塑料封套完全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所以拿起来又放下,怎么会想到以后很久的某天会这么要命地喜欢上男二号的演员呢。当时我要是一冲动买回家,会不会早就遇到小本了;而更早地遇上他的我,会像现在一样喜欢他吗?
1 有用 方枪枪 2015-05-24 16:20:01
需要在一个安静的金色黄昏的下午再次品读的作品。
2 有用 海扬尘 2012-08-12 23:03:40
同一种相似的情愫,沃与海明威的风格仿佛地球的南北两极,有些像菲茨杰拉德,又有普鲁斯特的影子。读完了想起他的《衰落》和《荣誉之剑》,仿佛又能嗅到一些新的感伤的气味。真是迷人而又伤感的作品。
1 有用 重生之艺术家 2019-06-23 22:40:25
是有所谓命运的味道
3 有用 Lolali 2012-09-25 21:07:36
旧地重游,旧书重看,呵,发现埋头沙堆的鸵鸟性子还是没改,依旧是只中意前头两个美少年躺在山丘顶上一片浓荫下的草地上吹着烟气互相凝视的美好时光,大学时知道后头萨巴斯蒂安会凋谢就死活不肯看下去,这几天心静如水,却只比三四年前多翻50页。沃大叔最忍得住情,我尚且这么泛滥。翻译味同嚼蜡。
1 有用 山月随人归 2010-03-19 16:10:42
对一个空棺材作的一首颂歌。作者唱着挽歌来怀旧,其中夹着低沉而模糊的祈祷的声音。
1 有用 刘小黛 2011-07-31 22:31:34
军队之爱,田园牧歌,粗雅骚乱的回忆,看旧地荒芜,叹盛衰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