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见出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见出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
作者简介 · · · · · ·
韩书瑞,美国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主要作者之一,独著有《千禧年之乱》、《山东叛乱》、《北京的宗教》、《中国大众宗教》等10余部。
罗友枝(Evelyn Rawski,罗斯基),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教授。
目录 · · · · · ·
插图说明
序言
第一章 政府政策
政治结构
社会政策
经济复苏
对外关系
第二章 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
住地与社区
经济组织
恩眷
第三章 文化生活
城市生活刀
学者文化
物质文化
人生礼仪
年节礼仪
国家礼仪
价值观与信仰
第四章 社会变化
经济差异与发展
人口变化趋势
世袭地位
社会流动
少数民族的同化
边疆社会
新的组织
第五章 地区社会
华北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东南沿海
岭南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中国西南
满洲
台湾
地区与国家
第六章 18世纪的遗产
王朝的衰落?
增长与复杂性
鸦片战争
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


【讀書札記】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活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讀書札記:僅涉及內容總結,不加以評論 從通篇來看,作者希望通過此書,回應一個事實,即十八世紀的中國是總體繁榮且有活力的社會,政府機構、官方與地方精英的合作以及商人等流動因素足以應付隨之而來複雜的變化。“十九世紀發展速度減緩、失業、城市騷亂與18世紀任何...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落葉知秋可烹茶 (素衣微凉)
在南方和西部,清朝起初是依靠传统的土司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地方首领只要得到朝廷认可就可在少数民族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不过随着向少数民族地区移民,雍正皇帝开始将土司控制地区改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将尚存的头人职位官僚化。国家还迫使许多地方接纳汉族的移民,并以开办学校、建造庙宇的方式来促进汉化。2017-08-23 15:58
-
落葉知秋可烹茶 (素衣微凉)
在南方和西部,清朝起初是依靠传统的土司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地方首领只要得到朝廷认可就可在少数民族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不过随着向少数民族地区移民,雍正皇帝开始将土司控制地区改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将尚存的头人职位官僚化。国家还迫使许多地方接纳汉族的移民,并以开办学校、建造庙宇的方式来促进汉化。2017-08-23 15:58
-
落葉知秋可烹茶 (素衣微凉)
在南方和西部,清朝起初是依靠传统的土司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地方首领只要得到朝廷认可就可在少数民族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不过随着向少数民族地区移民,雍正皇帝开始将土司控制地区改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将尚存的头人职位官僚化。国家还迫使许多地方接纳汉族的移民,并以开办学校、建造庙宇的方式来促进汉化。2017-08-23 15:5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7.5分 138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海外中國研究Ⅱ (東寫西讀)
- 清代粮价、粮食市场与荒政研究 (Larene)
- 东亚文化 (王荣欣)
- 我的明月清风Ⅱ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harpy 2010-10-16
有開拓之功,仍可以作為入門書,不過現在研究已經遠遠超過本書成書時的水準了
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3-04-24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佳作之一,论证充分,文字深邃,可读性很强。作者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把十八世纪拓展到1680-1820年间,几乎涵盖清朝的前期和中期。书中的核心观点是,起于晚明时期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因为清朝的建立而中断,而是一直得以延续。向边疆地区的大量移民,对外贸易额的不断攀升,商品化、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都赋予了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以无限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0 有用 東寫西讀 2010-12-30
本書藉助了法國年鑒學派布羅代爾長時段的研究方法,將對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研究拓展到1680年--1820年,甚至提及了晚明和清王朝的建立以及鴉片戰爭,作者把這一時期的歷史看做一個整體,後者是前者的延續,不可分割。許多社會史學者忽視政治史,而本書的作者明確論及清代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她們認為這些政策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有影響,十八世紀在中國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個時期,既不同於某些人對康乾盛世的幻想,也不苟... 本書藉助了法國年鑒學派布羅代爾長時段的研究方法,將對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研究拓展到1680年--1820年,甚至提及了晚明和清王朝的建立以及鴉片戰爭,作者把這一時期的歷史看做一個整體,後者是前者的延續,不可分割。許多社會史學者忽視政治史,而本書的作者明確論及清代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她們認為這些政策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有影響,十八世紀在中國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個時期,既不同於某些人對康乾盛世的幻想,也不苟同馬列唯物史觀關於十八世紀是個腐敗奢靡、文化停滯時期的描述,她們認為18世紀中國社會的活力體現在向邊疆地區移民拓殖、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地租貨幣化,商業化、城市化以及社會和物質流動的加強有助於鬆動原有固定的社會地位,並使社會分層更加多元化,這時期的學術研究為中國近代學術的興起奠定基礎 (展开)
0 有用 落葉知秋可烹茶 2017-08-27
算是一个概要,有些事真是自古以来都如此,沿海内陆经济差距以及内陆地方财政的尴尬运转,当今行政手段狠辣于清。河流经济没落甚是遗憾,原本长江沿路都是繁花似锦,如今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无法搞定的矛盾都会按照准噶尔标准吧,呲呲。
0 有用 行歌 2010-11-19
到底还是隔着。不过知道了贵州茅台的来历:“山西的盐商推动了当地酒业的发展。从山西最有名的酒产地汾州来的酿酒师与当地的酿酒师傅合作,生产出一种烈酒,到18世纪末这种酒已很有名,酿酒规模也很快扩大。”
0 有用 齐石三 2021-01-19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算是对这一时期的概略吧,所以不会有什么太过新奇的结论,当然也不需要新奇。有的只是扎实,就是文笔一般,读起来像教科书
0 有用 寐 2020-06-12
东一榔头西一棒,大而散
0 有用 南厢 2020-05-21
还不错啦,了解历史脉络很有帮助的,作为教科书和学术科普书来使用
0 有用 海滨养乐多 2019-11-27
十八世纪的纪年叙事。最后一章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很有趣:18世纪的王朝崩溃独特性在于对边缘控制力的减弱。第五章是施建雅的胜利了。另,本来以为罗友枝会谈一些别的(x)
0 有用 沾不西椰 2019-10-23
昨晚看了《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区域部分,作者说中国的文化性,实际上算是中国地方文化层层叠叠的更新结果。最近又在被紫砂壶折磨,总算找到了一点头绪,试联想对比了我在当地感受到的小镇上的匠人心理: 1 匠人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已经成为了当代文人的代表。当地出现了不同时代风格的“文人空间”,有些态度冷淡,主动与时代隔离,有些则表现出对现代性的讨好与自我修正,但是总体上,这个产业链上的群体都是在现代社会... 昨晚看了《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区域部分,作者说中国的文化性,实际上算是中国地方文化层层叠叠的更新结果。最近又在被紫砂壶折磨,总算找到了一点头绪,试联想对比了我在当地感受到的小镇上的匠人心理: 1 匠人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已经成为了当代文人的代表。当地出现了不同时代风格的“文人空间”,有些态度冷淡,主动与时代隔离,有些则表现出对现代性的讨好与自我修正,但是总体上,这个产业链上的群体都是在现代社会秩序的狭窄空间中呈现一种封闭性宣泄。 2 匠人的集体心理可以从十八世纪的明清时代交替到民国之间追溯。这个群体从原先认同于农业耕作与读书传家,到民国实业救国的浪潮里,又接受了一次工商立国的价值观洗礼。因此这些人在追求商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商业与传统价值观综合的温和状态。 3 广播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