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火归一 短评

热门 最新
  • 476 novich 2011-12-09 11:48:58

    科塔萨尔在这本集子中惯用的手法:他先设定一个失衡点,然后像玩过山车那样,一切都向那个失衡点剧烈倾斜,在几乎崩溃的边缘,却猛然向另一端回复。但此时,读者的感受却不是失衡或恢复平衡,而是觉得之前的失衡状态,才是平衡。至于现在,则是某种无可奈何的残留。

  • 283 Amberose 2010-04-23 19:28:48

    上课的时候读书最专注,因为没有别的事儿可以做啊

  • 144 迷路学姐 2014-01-28 22:33:24

    最后一篇实在是绝了。“是他为我们杀死了洛朗,也藉着他自己的死亡杀死了我”在川端康成看到三岛由纪夫的尸体时,川端康成的生命已经结束了。洛朗的死亡南美佬的死亡本质上是同一种死亡,小说中的“我”错失与南美佬搭话的机会,也就是错过拯救自己的机会,秘密的乐园终于消失,某个世界的“我”已经死亡。

  • 158 Riquelmessi 2015-05-30 13:27:22

    除了玩弄叙述技巧的《克拉小姐》,这个集子里的其余七个短篇有着共同的主题,即在生活的镜像或自我的重影中渐渐迷失。科塔萨尔的特别之处在于镜像的建立过程往往基于最微妙细腻的感性细节,由此,真实与虚幻、时间与空间的边界被前所未有的模糊。读《南方高速》需要画个车位图在手边,以便准确地追踪那只白色大蝴蝶的飞行轨迹,到篇末,当图纸上完美的固定结构被加速而过的陌生车辆冲得七零八落时,心里不免生出与工程师一样的唏嘘。

  • 65 一度的微苏 2012-06-24 19:51:56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知道哪些小说是可能写得不差,但自己绝对不会喜欢的。

  • 30 欢乐分裂 2012-02-19 10:57:16

    虚实对照,明暗相鉴,舞台上下的嵌套,时间链的打破重组,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对话,幻想与现实的交织融合;科塔萨尔汲取卡夫卡式的日常用语梦魇化,简洁锋利的语言极有镜头感;师承博尔赫斯的微型迷宫,镜像复制俯拾皆是。

  • 36 湖山雨谷 2013-07-26 12:14:57

    南方高速带来的震撼何止绕梁三日啊。。。

  • 28 citizenzxc 2009-10-08 23:32:02

    真的挺一般的。科塔萨尔这几部小说感觉缺少精神内核,只是一些新奇技巧的实验而已。而且还卖得这么贵...

  • 42 成知默 2012-08-05 10:00:29

    开篇《南方高速》颇有些张爱玲《封锁》的意味,“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时空的交错与对位,视角的转换与接合,科塔萨尔对此驾轻就熟、乐此不疲。

  • 16 陆钓雪de飘飘 2015-01-08 19:31:07

    已然绝版,奚疑和白尔却都有,可见文学的藏书意义。范晔的聒噪发挥了林少华的功能。八十世界环游一天对影成三人的四星只因你我二人都能写得出来。劳儿之劫还是找不到,因为白尔本性的缘故。毛姆的尼德兰织毯,只有分成两半的子爵,才能致力于寻觅或开启日常现实中的罅隙,从中窥见另一种真实。本雅明和波德莱尔藉着首都机场的死亡杀死了我,工具是洛特雷阿蒙的巴尔扎克,当然不是虚假的现实主义啦。我猜想是工作和家庭责任束缚了你超越杜拉斯的脚步,她蹦着跳着亲吻着放荡着告诉我。荣军医院像一条癞皮狗似的跟着我走过无数街道,而唯一的答案不过是烟雾的迷蒙和模糊的徒劳的希望。那个鼻孔冒出的泡还比生命多延续了一秒,那一秒名叫阿根廷的切,切以名词把我削平成了动词的眼睛,盯着我的身体但不看我。黑夜情人,你八百别来八十八把分手当悲剧的女人!

  • 19 琴酒 2009-07-23 19:04:27

    几乎是看到这样的小说我就会下意识的想到南美,想到西班牙语,这种真实性高墙上的缺口,迷幻和现实交织,所有的梦幻,不可能的事物,抽离而真实的感情,被放大的特定场景,以及暗藏在这一切之下的混乱中的秩序都如快速旋转的万花筒,精彩纷呈。他让我最感惊奇的地方就是在克拉小姐里,人物叙述角度的转化虽然突兀但竟然一点都不影响阅读,虽然有些地方其实不必,但我真的深感敬佩,而我最嫉妒的地方便在于,我对于情节的安排会和他一样,即故事的推进可以被预想,但却写不出那种自然而然的完美。相当喜欢南方高速和病人的健康。

  • 19 熊阿姨 2010-05-20 11:36:17

    翻译的问题还是怎样,不是我的茶,完全没读出好来。

  • 12 闲人 2011-02-24 16:27:22

    技法大师看多了总给人感觉花拳绣腿

  • 18 虫虫 2020-05-15 17:34:36

    火这个元素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福克纳的一把火烧掉了腐败肮脏的南方社会,三岛由纪夫用一场火了毁灭了代表着梦幻极致美的金阁寺,科塔萨尔此处合二为一,古罗马斗兽场中的大火葬送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文明,也是秩序的崩塌,让奴隶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枷锁的束缚,而工业时代里的这场大火,在烧掉人们支离破碎的生活同时,也为那个时代敲响了警钟,看上去和文章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逻辑性的数字,其实是象征着这个社会中人们毫无生机的机械生活,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如同机器一样运转,带有一种卡夫卡式的异化和荒诞。

  • 12 jiaon 2009-07-19 23:01:04

    对于我这种人来讲,实在是无聊的要死。

  • 14 虾米 2011-09-17 10:38:28

    这本集子中的任何一个短篇如果敷成长篇,都将为作者赢得莫大的荣誉。形式上的创新且不论,作品内容和意义上也有让人叹为观止之处。最喜欢《南方高速》和《正午的岛屿》两篇。前者从日常到非日常生存状态的过渡近乎完美而无一点瑕疵,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堵车),一个小型的政治或社区组织应运而生,人际间的道德和法律推倒重建,又随堵车的终结而复归常态。后者让我想起威廉·戈尔丁的《品彻·马丁》,一个人在叙事中早已死去,然而其意识却可以脱离肉身而独自前行,作者的厉害处在于能把生死之间的界限消弭于无形,直到作品结束方才端出真相。读科塔萨尔的作品始终有种陷入迷宫并参与解谜的味道,有些篇目比较玄,他是一个很喜欢模糊身份与情境的作家。

  • 14 Touma 2010-06-04 18:25:56

    相反,我比较喜欢的是没有技巧的《病人的健康》

  • 7 [已注销] 2011-01-30 13:26:53

    绝对的垃圾,工于技巧,其实都是屁,南美实在不是我的菜

  • 7 橘川 2014-10-24 01:16:08

    除了《南方高速》《病人的健康》这两篇和译者的后记是我十分喜欢之外,其他的是真没看懂……这种言简意赅却内蕴丰厚的短篇小说绝对不能看译文,最好是先撸作者一生经历,社会背景等等,然后去啃原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