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试读
引言
在我们目前的文学史学科里面,按照时代划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自成一段。 这种利用政治上的王朝更迭,来作为文学史单元的切割标准的所谓断代方法,在倡导文学独立,相信文学具有普遍性质,应当能够超越任何国族与政治界限的现代人的眼里,究竟是不是合理,先不去管它。 在历来的实际研究当中,由于公认能够代表曹魏时代文学成就的一些重要作家,大多仅只活到汉献帝的建安之年,讲..
对外来文化影响的重视与佛教文学研究
梁启超在1920年所作《翻译文学与佛典》一文中写道:自有鸠摩罗什经论出,中国的“翻译文学”即告成立,“盖有外来‘语趣’输入,则文学内容为之扩大”。这些佛教经典,在他看来,不仅为思想界“辟一新天地”,对于一般文学的影响,也表现为:第一,是扩大了汉语词汇,产生出像因缘、果报、涅槃、刹那、众生等等的新的语汇;第二,是带来语法文体的变化,于骈文、古文之外,产生了一种“..
对本土宗教的认识与道教文学研究
1920年代初,鲁迅在他任教的北京大学开了一门小说史的课,1923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是这门课最初的讲义。从讲义的第三篇《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以及第五、第六篇的《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之上、下这几篇当中,都可以看到,鲁迅对汉魏六朝小说与道家、佛教之间的关系,大有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从来就相信,“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