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啓の殺意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陆秋槎 2014-08-29 23:33:58

    早几年看到就好了,放在现在真的是老梗。而且文笔地味,小推演也乏善可陈,总体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这个作者也可以弃掉了。后记写得很感人,但我深知中町信的小说长期不卖座是理所应当的:若非冲着“被埋没的梦幻名作”的名头,谁又能坚持啃完三百多页毫无可读性的家访情节呢?我当以他为反面教材。

  • 4 AyanoAyu 2019-12-18 11:56:23

    八十年代的新本格!圍繞一份原稿而發生的連續殺人,意外性甚至還要強過同為手記推理的《為了賴子》,成書年代卻還要早十幾年,詭計則比處女作《模仿的殺意》更加大膽。也許真的因為太過超前,作者一生僅僅入圍過兩次亂步賞和一次推協賞,如果放到新本格的時代很可能被稱作敘詭大師吧。

  • 3 钟山暮紫 2012-05-22 07:59:10

    奇想天外之杰作

  • 2 镇山驴纸 2020-04-12 21:39:33

    无法形容的爆炸级好看!超越时代的布局与诡计,放在新本格花样百出的今天依旧难掩神作的光芒。作为一本看简介就明白是叙诡的作品,故事主线难得的清晰,没有乱搞人物心理时间倒错等常见套路把人弄晕。然而,真相依旧难以察觉…从作中作开始,案件氛围便处处透着诡异,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真实与幻想的界限逐渐模糊…最后XXXX说的真相令人惊掉下巴,亦不寒而栗。也是读到这里才知“天启”二字究竟为何意。真相,既骇人,又沉重…往前翻发现,许多细节早已有所透露,当时还觉得不明含义、奇怪的话,原来是在折射真相。向写出如此伟大本格推理的作者致敬!

  • 1 Shady 2011-11-07 17:29:37

    300页的地味家訪推理,以及其中的大黑幕。

  • 1 GFinger 2020-04-15 21:53:03

    4星半,超越时代的作品。看简介就大概知道是叙诡,但已经带着这种心理来看的依然没看出来问题所在……在200多页时一句话轻描淡写就揭穿诡计,真的很震撼。前期家访式推理确实挺一般,让人觉得是在看内田康夫的作品,但最后的真相值回票价。而且考虑到成书是在80年代就更了不起了。

  • 1 亦可 2024-03-01 11:02:57 广东

    有一定阅读量的基本都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考虑到这是1982年的作品,依然可以秒杀当今绝大多数的同类作品。在伏线的回收,以及xx的公平性以及章节的设计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有的作者评论别人极其刻薄,殊不知自己才是一坨。)

  • 1 列丙域 2019-12-17 18:55:31

    清楚解析推理文學的好作品,中町信沈穩不煽情的敘詭功力,全然芬芳四溢呀。

  • 1 JHW160 2020-04-15 02:08:35

    前面接近4/5的篇幅都是温吞水的家访,几个小推理也算不上多好,漏洞太明显。最后的叙述性诡计——确实相当厉害,但是这个写法我只能说是似曾相识。。。所以凶手身份在我看来是真的没啥意外的。如果这篇幅缩成短篇的话,可以冲满分,但300页的长篇观感实在是不怎么样。后记写得很感人,但是很遗憾,不是很能打动我,更何况中町信本人活着看到了他的作品大卖,那么那些没那么幸运而被埋没的奇才和好作品呢?

  • 0 欧阳杼 2020-04-23 00:03:17

    整体比《模仿的杀意》差一个档次。一方面枯燥的走访经历写得不够有趣,另一方面老梗也用得有些生硬。几处小地方的逻辑推演倒还不错,整体来说是一本四平八稳的书。

  • 1 KellyWu凯利吴 2020-04-12 21:03:03

    (73/100)叙述性诡计,老本格时代的折原一吧,充满时代味道的文笔苍白无力,从这点来说,折原一真的比他厉害多了,絮絮叨叨的地味家访流看得真没劲,案情部分真的没必要来来回回说吧,很多人说新本格的文笔比老本格差,我也能说老本格大多不会包装故事,经常围绕一个谜题家访来家访去,气氛全无,人设塑造也颇为薄弱(比零食老师的工具人好一点的程度),脑海中留不下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推演部分我也不喜欢,只是抛出可能性,并非扎实的推理过程,再好的诡计也救不了这小说。更可况阅读至一半,真相就已经呼之欲出,这种写法布局实在太刻意太容易让我怀疑真凶,这也能称作被埋没的梦幻名作,看来我的鉴赏水平有待相确。后记倒是挺感人的,不容易啊。

  • 1 Ronaldo d'A 2021-02-16 10:50:21

    作家柳生完成了一篇“问题篇”并指名另一位作家来撰写“解决篇”,编辑花积读完稿子却发现,问题篇中的案件与现实中的案件高度重合。然而就在追查的过程中,关键证人一个接一个被杀,推理也一个接一个被推翻。作家死亡的情况下,未完成的“解决篇”能否被别人推理出来,只有最后一章才能揭晓。文字非常朴实无华,都是紧盯着主线剧情展开,并在适当处完成一些逻辑推理。伪解答起到了逐步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文章结构也很清晰,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最终的结尾处具有一定的意外性,但是由于作者过于追求反转,导致增加了一些画蛇添足的情节使感觉又变差了一些。

  • 0 火凤燎原 2020-04-27 15:57:00

    四星半,流畅的阅读体验,多重逆转,作中作的设计结合某诡计融合的很自然,考虑到年代的因素可以再加半星,佳作

  • 0 清水独醉 2020-04-18 07:31:24

    提前获知是马赛克诡计,所以刻意在阅读时有所留意,也确实发现了一定的小细节,但还是没猜到彻底。这次的点是比较特殊的,但缺乏故事的逆转和得知真相的震撼,马赛克诡计就应该把我们彻底带跑偏才行嘛,可能因为个人喜好或不同的期待度,前作《模仿的杀意》反而我感觉更好

  • 0 Misa 2020-04-26 14:03:15

    不掉入圈套好难呀,虽然重复出现“我从头讲起吧”这句话让人闹心,但可以构思成这样,作者是煞费苦心了。

  • 0 渐染薄暮 2015-01-07 17:58:18

    名不虚传的手记类推理秀作。真相有一定意外性,至少比【模仿的杀意】稍微难看透一点。不过故事本身是真心地味无趣,连旅情都不夹杂一下,果然「中町信=扎实却地味」的印象没有错。最后的大黑幕多少有点後味悪い。

  • 0 hexor000 2020-09-28 16:36:23

    超前的构想和扎实的故事情节,无疑是一部杰作,但文字方面有些干瘪,也有其他读者所说的重复叙事的问题。同一类的诡计可能折原一老师要发挥的更好一些

  • 0 穆霒 2021-10-31 12:52:42

    编辑和作家真是叙诡发生的高危人群。读完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后记……

  • 0 森槿. 2022-06-03 19:28:25

    要不是撞了大梗,直接就五星奉上了。作中作+叙诡的最强表现方式,严丝合缝的精巧结构实在很难让人想到这是40年前的新本格初期作品,向作者脱帽致敬。

  • 0 小歪阿末 2022-09-25 17:55:20 浙江

    我从头讲起吧,从我300多次家访中第一次说起,哈哈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