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慎入。 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长篇小说《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是一部可以雅俗共赏的奇书。“俗”的一面:小说围绕14世纪教会内部为争夺一部珍贵历史手稿而连续发生的几起谋杀案而展开情节,神秘的气氛、离奇的死...
(展开)
In omnibus requiem quaesivi,et nusquam inveni nisi in angulo cum libro.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De te fabula naratur贺拉斯的名句: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你. 宇宙之美不仅来自于大千世界千差万别的同一性,也来自它同一性中的千差万别. 机械是技艺的成果,而技艺则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所以机械复制的不是大自然的形式,而是其运作的本身. 我先前想象中还未曾见过的一匹马的概念纯粹是符号,正像...
2012-04-08 14:2735人喜欢
In omnibus requiem quaesivi,et nusquam inveni nisi in angulo cum libro.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De te fabula naratur贺拉斯的名句: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你.
宇宙之美不仅来自于大千世界千差万别的同一性,也来自它同一性中的千差万别.
机械是技艺的成果,而技艺则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所以机械复制的不是大自然的形式,而是其运作的本身.
我先前想象中还未曾见过的一匹马的概念纯粹是符号,正像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构成马的概念的符号一样:这就是说,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
天使的激情和撒旦的狂热之间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两者均产生于一种极端兴奋的意志.
他说准备对抗他的来临只有一个途径:研读自然的秘密,利用知识改良人类。我们可以借着研究药草的治病效力,石头的本质,甚至计划那些使你发笑的飞行机器,准备和基督之敌战斗。
“你那位培根先生所说的基督之敌,不过是助长智力的骄傲的借口。”
“一个神圣的借口。”
“任何借口都不可能是神圣的。威廉,你知道我爱你,你知道我很信任你。抑制你的知识,学着为主的伤口哭泣,把你的书本抛开吧。”
惟一应该思考的是死亡,这是我到生命尽头才意识到的.死亡是流浪者的归宿,一切劳苦的终极.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一切秘密的,因为有些人会把科学用到邪恶的目的上去.智者常把并非魔术的优秀科学书籍写的像巫术一样神乎其神,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受多心人注意.
传达太多的自然和艺术的奥秘,会粉碎一种神的权威,许多罪恶会接踵而来.这并非意味着应该将这些奥秘掩藏起来,而是应该由智者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智者需要把自己发现的秘密掩藏起来,一面让人用在邪恶的地方,但需要发现秘密.
反对权势的叛逆行为往往表现在号召守贫.反对权势的都是些被排斥在金钱关系之外的人.
异端是和反对领主的判断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异教徒总是以宣扬贫穷开始,然后就成为一切权利,战争和暴力的猎获物...以贫穷的名义侵吞他人财产的谬论
贱民的生活并不受智慧的启示,也不像我们这些聪明人具备辨别真伪的警觉性.他们的生活被疾病和贫困所困扰,因愚昧无知而变得渺茫.
因为倘若他们创造的"新的学识"一旦任意流出修道院的围墙,那神圣之地比起一所教会学校和一所城市大学来,就不会有什么更值得称道的地方了.而把知识隐藏起来,就能使其威望和实力不减,免受异端的侵蚀,免受暗藏玄机的论辩的攻击,防止一切奥秘和伟大置于sic et non(是与非)的审视之下.
就如同上帝认识世界,因为他是在世界被创造之前,从外部用脑子认识世界的,而我们却不了解世界的规则,因为我们生活在已经形成的世界里面.
发泄我的欲望以及满足我的饥渴的对象一旦不复存在,我突然感受到的是欲望的虚荣和那种饥渴的邪恶.所有的动物在交媾后都是忧郁的.
我又问:“在纯洁涤罪中,最令你害怕的是什么呢?”
威廉回答:“草率。”
他们骗了你。魔鬼并不是物质的泰斗,魔鬼是精神的狂傲,是不带微笑的信仰,是从未被质疑的真理。
上帝的手是创造,而不是隐藏.
敌基督可以由虔诚本身萌生,又对上帝和真理过度的挚爱产生,就如同异教产生于圣人,妖魔产生于先知一样. 对预言者和那些打算为真理而死的人要有所畏惧,因为他们往往让许多人跟他们一起去死,而且常常还死在他们前头,有时甚至代替他们去死.
也许深爱人类之人的命运就是嘲笑真理,使真理变得可笑,因为唯一的真理就是学会摆脱对真理不理智的狂热.
我留下这份手稿,不知道为谁而写,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star rosa pristina nomine,nomina nuda tenemus(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在意大利半岛上,圣职者的权力比其他国家都要大,财势也更为显赫,两百多年来使得世俗之人过着较贫穷的生活,于是他们便起而反对腐化的僧侣,甚至拒绝接受圣礼仪式。他们组织独立的团体,被封建地主、帝国、城市自治体所憎恨。
最后圣方济格出现了,传播安贫乐道的思想,又不和教会的训令相违背;经过他的努力,教会采行了较古老而严厉的教规,并将潜伏其中的分裂因素清除。接下来有一段温和而神圣的时期,但随着圣方济格修会的扩大,并吸引了最好的人才,它的力量变得太过强大,也插手了太多俗世的事务。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想恢复修会早期的纯净,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在修道院的那个时候,圣方济格修会的会员已超过三万名,遍布世界各地,但正因为如此,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违反了修会所设立的规则,他们说,现在修会已和它最初设立时所要改革的那些教会机构一样腐败了;他们又说,这种情形在圣方济格还未过世之前便已如此,他的话和他的目标都被背叛了。
只有一样东西比欢乐更能唤起兽性,那就是痛苦。人受到苦刑的折磨时,就好比置身于药草造成的幻象领域中。你所听说过、阅读过的一切,都会涌上你的心头,仿佛你被推向地狱,而非天堂。一个人被拷问之时,不仅会说出裁判官所要你说的话,还会说出他想象可以取悦裁判官的话,因为在他们两人之间建立了一项契约了(这真的是恶魔的契约)
人们有渴求崇拜的欲望,也有渴求痛苦的欲望,甚至还有渴求屈辱的欲望。假如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使反叛的天使,把他们的热情由崇拜和谦逊转向骄傲和暴动,我们对一个人还能有什么期盼呢?现在你知道了,当我裁判之时,我所想到的就是这些。所以我才放弃那项职务。我缺乏调查坏人弱点的勇气,因为我发现那些弱点和圣徒的弱点并无不同。
我曾见过不少地方的写字间,但没有一间像这里这么明亮的,自然的光线倾泻而入,使整个房间明朗灿然;精神的原则更闪亮耀眼,光辉四射,是所有美和学识的来源,有一半要归功于这房间匀称的比例。要创造出美,必须有三样要素同时存在:最重要的是完整无缺,为此原因我们认为所有不完整的东西都是丑的;然后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最后则是明度和亮度;事实上只要颜色确切,我们便常说那东西很美。由于美丽的景致包含了安宁,同样的我们的欲望也会因安宁、善和美而平静下来。我觉得内心充满了抚慰,想着在这地方工作必定非常愉快。
举例而言,在我们的旅途中,我们至少碰过两次自笞派苦修者的行列。一次当地的民众虔敬地注视他们,仿佛他们都是圣徒,另一次人们却议论着这些人都是异教徒。然而他们都是同一种人啊。他们两两成列而行,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只盖住他们的外阴部,因为他们已不再感到羞辱。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支皮鞭,拼命鞭打自己的肩膀,直到皮肉绽开,鲜血流出;他们不停地流着泪,仿佛亲眼见过基督受难;他们以悲伤的曲调祈求上帝发慈悲,圣母代为说项。不只是白天而已,夜晚亦然。持着点燃的蜡烛,在严寒的冬季,一群人由一所教堂走到另一所教堂,谦卑地跪倒在祭坛前,由拿着蜡烛和旗帜的僧侣在前头带路,随行在后的人有一般的男女平民,也有贵族仕女和商人……
然后便是忏悔的大行动:偷窃过的人把赃物归还,其他人则坦白供出他们的罪行……
可是威廉却淡然地注视他们,告诉我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忏悔。然后他又说着刚才不久之前,也就是今天早上,他曾说过的那些话,忏悔的伟大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些不过是传教士鼓励民众信仰的手段,使他们不致对忏悔的欲望屈服,那才真是异教的,而且也使每个人惊恐。
而商人就是国王,他们的武器是金钱。在意大利,金钱有一种不同的功能,那是在你或我的国家里都没有的。钱流通各处,然而有很多地方的生活仍是被以物易物的贸易制度支配着,鸡或麦秆束,或者是大镰刀,或是一辆篷车,而钱只是用来获得这些物品。相反的,在意大利的城市,你必然注意到物品是用来获取金钱的。就连僧侣、主教、修会,也都很重视钱。所以,理所当然的,反对当权者的暴动总是以贫穷为号召。叛徒们否定和金钱的任何关联,因此每一次贫穷的号召都曾激起紧张和争论,整个城市,由主教到行政官,都将过于传导贫穷的人视为个人的仇敌。有人对魔鬼粪便臭气有所反应的地方,裁判官就会闻到魔鬼的臭味。现在你明白埃马罗的想法了吧。在修会的黄金时代,一所圣本尼迪克特的修道院,是个牧羊人控制信仰虔诚的羊群之处。埃马罗希望恢复传统。只是信徒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修道人只有接受信徒的新方式,本身也加以改变,才可能恢复传统(恢复它的荣耀,它以前的权力)。由于今天这里的信徒是由金钱的控制所支配,并不是由武器或教规仪式,所以埃马罗希望整所修道院,以及图书馆本身,都成为工作场,成为一所赚钱的工厂。
我时常听见根据裁言将上帝的子民分为牧羊人(大致指传教士而言)、狗(也就是战士)和羊(大众)的说法。但后来我被告知这个句子另有其他解释。圣本尼迪克特教团所提及的并非三种阶级,而是两大区分,一个涉及人间事务的行政,另一个则是天上事务的行政。就人间事务而言,尚可区分为神职人员、地主和大众,但这三部分却直接和上帝的子民和天堂有所连系,而僧侣和俗世的牧羊人并没有什么关联,神父和主教都已变得无知而且腐败,只关注着城市的利益;而羊群已不再是信仰虔诚的好农民,而是商人及工匠。圣本尼迪克特修会并不遗憾由不属于教派的神父来统驭大众,只要这个政府的规律由僧侣来建立,僧侣直接和所有人世权力的来源——亦即帝国——接触,正如他们和所有天上权力的来源直接沟通。我相信,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许多圣本尼迪克特的修道院院长为了恢复帝国的威严以对抗城市的政府(主教和商人联合),同意保护圣方济格修士;他们并不赞成圣方济格修会的主张,但修会的存在对他们却很有利,使得帝国有很好的推论,对抗权力过大的教皇。
这个机构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密集了,并且带走它所经过的一切国家的残渣垃圾,而失去了自身的纯洁性.就像江河流域的支脉,要是愿意,就如同干流一样,有那种尽可能流归大海的愿望,或者说,想达到净化的境界...江河在支撑不住时,也会产生许多异教和革新运动的支派,也会鱼目混珠.
事实上,应该是先有愚民存在,继而才有异端。
院长站在窗畔,望着大教堂沉思,以庄严的姿态对我们指指它。
“一幢堂堂的堡垒。”他说,“它的比例符合了建造方舟的黄金规律。分成三层楼,因为三是三位一体的数字,三位拜访亚伯拉罕的天使,约拿在大鱼的腹中度过了三天,耶稣和拉撒路在坟墓里走了三天,耶稣三次请求圣父让圣杯自他手中传出,又三次藏匿自己和使徒们祈祷,彼德三次否认他,基督在复活之后,三次显现在门徒面前。神学的美德有三项。三是神圣的语言,灵魂的部分,知性生物的阶级,天使、人和魔鬼。声音共有三种——语音、气息、波动——人类历史也有三个纪元。立法之前,立法期间和立法之后。”
“奥妙而奇异的和谐。”威廉同意道。
“但是四方形也富含了精神教训。”院长又说,“方位基点为四,季节、元素、冷、热、干、湿;生、长、成熟、老化;动物的种类,天、地、空中、水里;形成彩虹的颜色;以及闰年的数字。”
“哦是的。”威廉说,“而且三加四等于七,一个最奥妙的数字,然而三乘四等于十二,像是十二使徒,十二乘十二得一百四十四,是神意选择的数字。”威廉把理想数字的神秘知识都说出了,使院长无可再增加,于是他便可提出重点。
In omnibus requiem quaesivi,et nusquam inveni nisi in angulo cum libro.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De te fabula naratur贺拉斯的名句: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你. 宇宙之美不仅来自于大千世界千差万别的同一性,也来自它同一性中的千差万别. 机械是技艺的成果,而技艺则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所以机械复制的不是大自然的形式,而是其运作的本身. 我先前想象中还未曾见过的一匹马的概念纯粹是符号,正像...
2012-04-08 14:2735人喜欢
In omnibus requiem quaesivi,et nusquam inveni nisi in angulo cum libro.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De te fabula naratur贺拉斯的名句: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你.
宇宙之美不仅来自于大千世界千差万别的同一性,也来自它同一性中的千差万别.
机械是技艺的成果,而技艺则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所以机械复制的不是大自然的形式,而是其运作的本身.
我先前想象中还未曾见过的一匹马的概念纯粹是符号,正像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构成马的概念的符号一样:这就是说,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
天使的激情和撒旦的狂热之间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两者均产生于一种极端兴奋的意志.
他说准备对抗他的来临只有一个途径:研读自然的秘密,利用知识改良人类。我们可以借着研究药草的治病效力,石头的本质,甚至计划那些使你发笑的飞行机器,准备和基督之敌战斗。
“你那位培根先生所说的基督之敌,不过是助长智力的骄傲的借口。”
“一个神圣的借口。”
“任何借口都不可能是神圣的。威廉,你知道我爱你,你知道我很信任你。抑制你的知识,学着为主的伤口哭泣,把你的书本抛开吧。”
惟一应该思考的是死亡,这是我到生命尽头才意识到的.死亡是流浪者的归宿,一切劳苦的终极.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一切秘密的,因为有些人会把科学用到邪恶的目的上去.智者常把并非魔术的优秀科学书籍写的像巫术一样神乎其神,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受多心人注意.
传达太多的自然和艺术的奥秘,会粉碎一种神的权威,许多罪恶会接踵而来.这并非意味着应该将这些奥秘掩藏起来,而是应该由智者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智者需要把自己发现的秘密掩藏起来,一面让人用在邪恶的地方,但需要发现秘密.
反对权势的叛逆行为往往表现在号召守贫.反对权势的都是些被排斥在金钱关系之外的人.
异端是和反对领主的判断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异教徒总是以宣扬贫穷开始,然后就成为一切权利,战争和暴力的猎获物...以贫穷的名义侵吞他人财产的谬论
贱民的生活并不受智慧的启示,也不像我们这些聪明人具备辨别真伪的警觉性.他们的生活被疾病和贫困所困扰,因愚昧无知而变得渺茫.
因为倘若他们创造的"新的学识"一旦任意流出修道院的围墙,那神圣之地比起一所教会学校和一所城市大学来,就不会有什么更值得称道的地方了.而把知识隐藏起来,就能使其威望和实力不减,免受异端的侵蚀,免受暗藏玄机的论辩的攻击,防止一切奥秘和伟大置于sic et non(是与非)的审视之下.
就如同上帝认识世界,因为他是在世界被创造之前,从外部用脑子认识世界的,而我们却不了解世界的规则,因为我们生活在已经形成的世界里面.
发泄我的欲望以及满足我的饥渴的对象一旦不复存在,我突然感受到的是欲望的虚荣和那种饥渴的邪恶.所有的动物在交媾后都是忧郁的.
我又问:“在纯洁涤罪中,最令你害怕的是什么呢?”
威廉回答:“草率。”
他们骗了你。魔鬼并不是物质的泰斗,魔鬼是精神的狂傲,是不带微笑的信仰,是从未被质疑的真理。
上帝的手是创造,而不是隐藏.
敌基督可以由虔诚本身萌生,又对上帝和真理过度的挚爱产生,就如同异教产生于圣人,妖魔产生于先知一样. 对预言者和那些打算为真理而死的人要有所畏惧,因为他们往往让许多人跟他们一起去死,而且常常还死在他们前头,有时甚至代替他们去死.
也许深爱人类之人的命运就是嘲笑真理,使真理变得可笑,因为唯一的真理就是学会摆脱对真理不理智的狂热.
我留下这份手稿,不知道为谁而写,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star rosa pristina nomine,nomina nuda tenemus(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在意大利半岛上,圣职者的权力比其他国家都要大,财势也更为显赫,两百多年来使得世俗之人过着较贫穷的生活,于是他们便起而反对腐化的僧侣,甚至拒绝接受圣礼仪式。他们组织独立的团体,被封建地主、帝国、城市自治体所憎恨。
最后圣方济格出现了,传播安贫乐道的思想,又不和教会的训令相违背;经过他的努力,教会采行了较古老而严厉的教规,并将潜伏其中的分裂因素清除。接下来有一段温和而神圣的时期,但随着圣方济格修会的扩大,并吸引了最好的人才,它的力量变得太过强大,也插手了太多俗世的事务。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想恢复修会早期的纯净,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在修道院的那个时候,圣方济格修会的会员已超过三万名,遍布世界各地,但正因为如此,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违反了修会所设立的规则,他们说,现在修会已和它最初设立时所要改革的那些教会机构一样腐败了;他们又说,这种情形在圣方济格还未过世之前便已如此,他的话和他的目标都被背叛了。
只有一样东西比欢乐更能唤起兽性,那就是痛苦。人受到苦刑的折磨时,就好比置身于药草造成的幻象领域中。你所听说过、阅读过的一切,都会涌上你的心头,仿佛你被推向地狱,而非天堂。一个人被拷问之时,不仅会说出裁判官所要你说的话,还会说出他想象可以取悦裁判官的话,因为在他们两人之间建立了一项契约了(这真的是恶魔的契约)
人们有渴求崇拜的欲望,也有渴求痛苦的欲望,甚至还有渴求屈辱的欲望。假如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使反叛的天使,把他们的热情由崇拜和谦逊转向骄傲和暴动,我们对一个人还能有什么期盼呢?现在你知道了,当我裁判之时,我所想到的就是这些。所以我才放弃那项职务。我缺乏调查坏人弱点的勇气,因为我发现那些弱点和圣徒的弱点并无不同。
我曾见过不少地方的写字间,但没有一间像这里这么明亮的,自然的光线倾泻而入,使整个房间明朗灿然;精神的原则更闪亮耀眼,光辉四射,是所有美和学识的来源,有一半要归功于这房间匀称的比例。要创造出美,必须有三样要素同时存在:最重要的是完整无缺,为此原因我们认为所有不完整的东西都是丑的;然后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最后则是明度和亮度;事实上只要颜色确切,我们便常说那东西很美。由于美丽的景致包含了安宁,同样的我们的欲望也会因安宁、善和美而平静下来。我觉得内心充满了抚慰,想着在这地方工作必定非常愉快。
举例而言,在我们的旅途中,我们至少碰过两次自笞派苦修者的行列。一次当地的民众虔敬地注视他们,仿佛他们都是圣徒,另一次人们却议论着这些人都是异教徒。然而他们都是同一种人啊。他们两两成列而行,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只盖住他们的外阴部,因为他们已不再感到羞辱。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支皮鞭,拼命鞭打自己的肩膀,直到皮肉绽开,鲜血流出;他们不停地流着泪,仿佛亲眼见过基督受难;他们以悲伤的曲调祈求上帝发慈悲,圣母代为说项。不只是白天而已,夜晚亦然。持着点燃的蜡烛,在严寒的冬季,一群人由一所教堂走到另一所教堂,谦卑地跪倒在祭坛前,由拿着蜡烛和旗帜的僧侣在前头带路,随行在后的人有一般的男女平民,也有贵族仕女和商人……
然后便是忏悔的大行动:偷窃过的人把赃物归还,其他人则坦白供出他们的罪行……
可是威廉却淡然地注视他们,告诉我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忏悔。然后他又说着刚才不久之前,也就是今天早上,他曾说过的那些话,忏悔的伟大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些不过是传教士鼓励民众信仰的手段,使他们不致对忏悔的欲望屈服,那才真是异教的,而且也使每个人惊恐。
而商人就是国王,他们的武器是金钱。在意大利,金钱有一种不同的功能,那是在你或我的国家里都没有的。钱流通各处,然而有很多地方的生活仍是被以物易物的贸易制度支配着,鸡或麦秆束,或者是大镰刀,或是一辆篷车,而钱只是用来获得这些物品。相反的,在意大利的城市,你必然注意到物品是用来获取金钱的。就连僧侣、主教、修会,也都很重视钱。所以,理所当然的,反对当权者的暴动总是以贫穷为号召。叛徒们否定和金钱的任何关联,因此每一次贫穷的号召都曾激起紧张和争论,整个城市,由主教到行政官,都将过于传导贫穷的人视为个人的仇敌。有人对魔鬼粪便臭气有所反应的地方,裁判官就会闻到魔鬼的臭味。现在你明白埃马罗的想法了吧。在修会的黄金时代,一所圣本尼迪克特的修道院,是个牧羊人控制信仰虔诚的羊群之处。埃马罗希望恢复传统。只是信徒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修道人只有接受信徒的新方式,本身也加以改变,才可能恢复传统(恢复它的荣耀,它以前的权力)。由于今天这里的信徒是由金钱的控制所支配,并不是由武器或教规仪式,所以埃马罗希望整所修道院,以及图书馆本身,都成为工作场,成为一所赚钱的工厂。
我时常听见根据裁言将上帝的子民分为牧羊人(大致指传教士而言)、狗(也就是战士)和羊(大众)的说法。但后来我被告知这个句子另有其他解释。圣本尼迪克特教团所提及的并非三种阶级,而是两大区分,一个涉及人间事务的行政,另一个则是天上事务的行政。就人间事务而言,尚可区分为神职人员、地主和大众,但这三部分却直接和上帝的子民和天堂有所连系,而僧侣和俗世的牧羊人并没有什么关联,神父和主教都已变得无知而且腐败,只关注着城市的利益;而羊群已不再是信仰虔诚的好农民,而是商人及工匠。圣本尼迪克特修会并不遗憾由不属于教派的神父来统驭大众,只要这个政府的规律由僧侣来建立,僧侣直接和所有人世权力的来源——亦即帝国——接触,正如他们和所有天上权力的来源直接沟通。我相信,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许多圣本尼迪克特的修道院院长为了恢复帝国的威严以对抗城市的政府(主教和商人联合),同意保护圣方济格修士;他们并不赞成圣方济格修会的主张,但修会的存在对他们却很有利,使得帝国有很好的推论,对抗权力过大的教皇。
这个机构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密集了,并且带走它所经过的一切国家的残渣垃圾,而失去了自身的纯洁性.就像江河流域的支脉,要是愿意,就如同干流一样,有那种尽可能流归大海的愿望,或者说,想达到净化的境界...江河在支撑不住时,也会产生许多异教和革新运动的支派,也会鱼目混珠.
事实上,应该是先有愚民存在,继而才有异端。
院长站在窗畔,望着大教堂沉思,以庄严的姿态对我们指指它。
“一幢堂堂的堡垒。”他说,“它的比例符合了建造方舟的黄金规律。分成三层楼,因为三是三位一体的数字,三位拜访亚伯拉罕的天使,约拿在大鱼的腹中度过了三天,耶稣和拉撒路在坟墓里走了三天,耶稣三次请求圣父让圣杯自他手中传出,又三次藏匿自己和使徒们祈祷,彼德三次否认他,基督在复活之后,三次显现在门徒面前。神学的美德有三项。三是神圣的语言,灵魂的部分,知性生物的阶级,天使、人和魔鬼。声音共有三种——语音、气息、波动——人类历史也有三个纪元。立法之前,立法期间和立法之后。”
“奥妙而奇异的和谐。”威廉同意道。
“但是四方形也富含了精神教训。”院长又说,“方位基点为四,季节、元素、冷、热、干、湿;生、长、成熟、老化;动物的种类,天、地、空中、水里;形成彩虹的颜色;以及闰年的数字。”
“哦是的。”威廉说,“而且三加四等于七,一个最奥妙的数字,然而三乘四等于十二,像是十二使徒,十二乘十二得一百四十四,是神意选择的数字。”威廉把理想数字的神秘知识都说出了,使院长无可再增加,于是他便可提出重点。
8 有用 阿朽 2010-04-14
这也太艰涩难懂无敌了吧......阅读过程充满了“读不进读进去了回头再读哦懂了哦还是不懂算了继续读吧“......
10 有用 苏更生 2010-08-03
我看这本书就是为了印证牛嚼牡丹这个词。我还是不大习惯读这种有宏大背景的、需要推理的小说。可能是读得太少吧。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太棒了。
7 有用 far 2012-11-23
将近600页…终于看完了多久没读过这么厚的,都顶大半部『追忆似水年华』了😞其实整个故事完全可以用一半的篇幅讲出来…精华在后面,结尾很好。『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对拉丁语系下“哪哪哪的谁谁谁”这样的命名法真是受够了>.<
8 有用 Ent 2010-06-12
我错了……我还以为这个名字是为了向莎翁致意呢……
151 有用 陆支羽 2012-05-15
1.年轻人不思进取,科学无进步,整个世界架空,瞎子在引导另一些盲人,并把他们带入深渊。2.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3.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聆听真理,就像不是所有的谎言都能够被一个善良的灵魂所识破一样。4.魔鬼是存在的,因为他们是神设计的蓝图的一部分,造物主的威力也体现在魔鬼可怕的面容上。也正是神的蓝图,使世上存在着巫师的邪书、喀巴拉、非基督徒诗人的寓言和异教徒... 1.年轻人不思进取,科学无进步,整个世界架空,瞎子在引导另一些盲人,并把他们带入深渊。2.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3.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聆听真理,就像不是所有的谎言都能够被一个善良的灵魂所识破一样。4.魔鬼是存在的,因为他们是神设计的蓝图的一部分,造物主的威力也体现在魔鬼可怕的面容上。也正是神的蓝图,使世上存在着巫师的邪书、喀巴拉、非基督徒诗人的寓言和异教徒的谎言。5.他们深更半夜聚集在一个地窖里,弄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抛来抛去,直到婴儿死去。6.一个颠倒了的世界,在那里,房子矗立在尖塔顶上,大地在天空之上。7.比起他们来我们都是侏儒,但我们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有时候我们用仅有的知识能比他们看到更远的天地。 (展开)
0 有用 沉和 2021-01-18
复杂精巧的迷宫,华美暴烈的预知梦,讽刺唏嘘的结局……黑暗中世纪的宗教本质是知识垄断,以便巩固强权。而求真求知是人无法被泯灭的天性,僧侣们为之冒险赴死,或勾结欲望,或扭曲灵魂。回想威廉说,贱民总是牺牲者,有时因为敌人,有时因为保护他们的人。而在上帝或真理面前,代表智慧的僧侣与藏书馆也不过是牺牲品:无人知晓,上帝不存在或无处不在;而真理是《诗学》第二卷葬身火堆,难觅其踪。
0 有用 孙大侠 2021-01-17
一场大火将藏书馆毁于一旦,如同七宗罪的结局如出一辙,书中涉及很多宗教词汇和故事,有时候读起来不是很明白因果关系,但火光燃起之时,整部小说都成了神话的本身。推荐指数:4颗星
0 有用 往事随风郭 2021-01-16
没读完,宗教氛围太浓
0 有用 Lestat 2021-01-15
神作
0 有用 胡列那 2021-01-12
这本书让我又想起被各种人物注释支配的恐惧,发生在十四世纪一座修道院的故事如此牵动人心,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读的故事总是让我联想到自身,大概这个世界有些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吧。另作者太喜欢列举了,有时候干脆跳过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