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耶鲁教授与女儿的财富对话 青年创业最温情的启发读本
这是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与女儿的对话集。中心话题是如何通过创业来快速获取财富。要创业致富,必须面对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商业模式,是目前所有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学者、媒体人口中谈论最多的热词之一。
作者分析了微软、星巴克、沃尔玛、戴尔、无锡尚德、重庆力帆等公司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正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它们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其创始人也因此积累了亿万财富。至于什么是失败的商业模式,有哪些不好的后果,书中也举了不少例子。作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对冲基金公司老板,作者丰富的商业史、金融学知识以及实战经验,为本书增色不少。
王利芬、徐小平、熊晓鸽、朱明、袁岳等多位人士给予本书很高评价!这是全民创富年代不可多得的一本畅销书!
24堂财富课的创作者
· · · · · ·
-
陈志武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访问教授。
陈教授是世界金融学、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把...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访问教授。
陈教授是世界金融学、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金融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
在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之外,陈教授于1998年创办了ValuEngine公司,还在2001年与人合伙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 “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是《新京报》第五届“华语图书传媒年选”推荐的20本好书之一,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
陈志武博客:http://chenzhiwu.blog.sohu.com/
目录 · · · · · ·
【1】 盖茨的商业模式
【2】 老掉牙的行业里,星巴克为什么会成功?
【3】 老沃尔顿的商业机会
【4】 戴尔的成功秘诀
【5】 我想开糖果连锁店
【6】 我要办电力公司
【7】 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
【8】 投资太阳能
【9】 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
【10】 为什么不投资中国?
【11】 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
【12】 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
【13】 杰克在中国做一件体验人生的事业>
【14】 尹明善先生主宰命运的故事
【15】 “无股权不富”
【16】 犹太人钱袋:金融生意赚的钱是“好钱”吗?
【17】 你舅舅的餐馆如何升级商业模式?
【18】 狂跌过后,买哪些股票?
【19】 爸爸的基金将面对一场大危机
【20】 家族企业如何接班?
【21】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笔交易
【22】 借钱花又有什么不好?
【23】 中美家庭模式比较
【24】 洛克菲勒的财富和公益事业
附录1 给女儿的信之一: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
附录2 给女儿的信之二:“担干系,负责任”使自己成器
附录3 本书分析过的主要公司索引
· · · · · · (收起)
"24堂财富课"试读 · · · · · ·
陈志武的“私塾”教案 ◇熊晓鸽•001 志武实现了我们的约定 ◇朱民•003 一份亲子对话范本 ◇袁岳•005 爱国教授可贵的企图心 ◇徐小平•007 自序>>> 001 【1】 盖茨的商业模式>>> 005 【2】 老掉牙的行业里,星巴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经济学真的贴近人的天然本性,只要你对人、对社会有足够的敏感度并细心观察,即使像陈 笛还没有学过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她照样能想到如何管理公司、领悟到不同商业模式的 诀窍。 基金管理业是另一个例子,像我们的对冲基金公司有10个工作人员,只要所管理的资金在1亿 美元至几十亿美元之间,我们就不用增加太多费用开支,收入的边际成本也几乎为零。 做市场营销研究的人得出的结论是,一般的人在看到一种品牌两三次后才会信任它,才会愿 意掏钱买它 交朋友时,我有选择的权利,喜欢、谈得投机我就交朋友,觉得对方人很好我也可以交,但 这是完全自愿的选择。我真不认为,我跟表妹、堂姐有血缘关系,就必然意味着我跟她们能 合得来,相互能有默契。这不一定的,甚至我觉得自己交的朋友更有意思,更近。” 耶鲁本科教育是注重全方位的基础教育,也就是所谓的通识教育,而不是教学生具体的谋生 技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耶鲁毕业生,工作一两年后,再去哈佛读MBA,把耶鲁、哈佛的光都 沾上. 爱情’、‘浪漫’是到1920年左右才进入中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婚姻’跟这些现代 词关系不大。温饱没解决的社会里,‘爱情’可能过于奢侈。以前,婚姻基本以利益为目的 ,是为了生存,被工具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为什么市场营销起源于美国?是因为中国崇尚儒家,中庸反对竞争,反对主动争取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一个行为过于儒的人,只会被动地等待别人给他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总是把主动权留给别人,而不是自己争取、保护属于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书摘+感悟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24堂财富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24堂财富课"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金融的逻辑 7.9
-
-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7.6
-
-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7.3
-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7.7
-
- 非理性亢奋 7.7
-
- 市场的逻辑 8.2
-
- 野蛮生长 8.3
-
- 激荡三十年(下) 8.8
-
- 创造商业头脑的7种框架力 7.5
24堂财富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8 条 )


一堂关于财富的亲子教育课,上给我们的孩子们,也要上给我们自己

毕竟,谁不喜欢赚钱呢?
> 更多书评 7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台海出版社 (2017)8.1分 484人读过
-
中信出版集团 (2020)7.8分 20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人都需要的投资理财知识 (BlueJophy)
- 陈虎平老师的推荐 (不鸟万阿润)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经济(商业,金融,历史)-3(理财投资类为主) (IVAN)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2年4-6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24堂财富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夸父 2010-01-26 21:09:58
留给子女财富,不如教会他们创造财富的技能。
0 有用 茜 2013-07-12 19:22:39
非常有趣,适合我这种菜鸟。美式的教育模式也值得学习。话说我发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的原因之一,是很符合宋代以来的“存天理灭人性”的理学人文基础吧?P.S.陈迪是个小保守派啊!
4 有用 蘑菇想了想然后 2014-04-25 20:06:05
虽然有点为某些公司打广告的嫌疑,但是无疑让我涨知识了,推荐,以后也可以这样教育孩子
3 有用 燕青 2011-01-03 13:44:21
陈志武最近比较火,这本书是以和女儿交谈的口吻写成,文笔较为口语化,道理深入浅出。和24堂课相比,附录上的三篇给子女的信倒更显价值。总体一般,可跳读
0 有用 魏知超 2015-04-16 07:00:31
略浅。不过做入门书的话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