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東寫西讀 2010-09-22 20:19:17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明清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之滞后,突出了外缘,而忽视内缘,从李约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史一直是在重估价值,礼仪之争结束后中国科学并非是停滞不前,康熙设立蒙学斋、算学馆,培养本国格致人才,可谓不遗余力,但是仍未避免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与耶稣会在欧洲的衰落也有着重要的原因,耶稣会士是当时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媒介,随着耶稣会的衰微,微积分以及牛顿力学等最新理论发现未能传入中国,这或许是中国近代以降落后的又一潜因。艾尔曼虽在此书中提及此节,未能详述之,有识诸君,可就此公案大做文章

  • 1 非魚 2013-05-17 18:31:12

    他和费正清属于西方世界两个类别的中国史研究学派,我更喜欢他的立场和观点

  • 0 海德威 2011-05-02 00:15:06

    论述相当精到。

  • 0 shyv 2011-01-04 23:25:23

    有些内容组织的不够好,有些太过简略

  • 0 秦慕周 2014-12-24 01:33:46

    如果是作为专业研究来看当然是很好的,但是作为者拓展视野的读物的话,这本书未免太无趣了,行文不够凝聚,内容散了一些

  • 0 GT民工 2012-10-01 10:27:51

    原著应该比汉译本更值得一读。

  • 0 ??? 2022-04-21 09:59:08

    依据多为二手研究。

  • 0 啊哦呃咦唔吁 2024-02-25 13:50:19 江苏

    按需。不咋地,没啥新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那种“典型”的形式呆板的中文学术用不那么呆板的形式呈现一遍,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那我干嘛不直接找一本中文学术看呢?起码当工具书时能好用一点。

  • 0 何来雨中曲 2019-07-11 16:00:35

    用中国的视角看科学在前近代中国的样貌,他告诉了我们中国人曾有的所作所为。科学,并非西方专属,中国的传统被进步目的论拍入历史尘埃中太久了。

  • 0 平果 2016-07-10 16:48:31

    本来就是大纲梳理性的作品,就不能指望多深入了

  • 0 鸡精 2021-01-31 20:33:38

    汇通中外的努力可喜,翻译不佳

  • 0 Sean S. 2016-10-31 13:51:58

    bye bye 科技史

  • 0 张茶客 2020-03-20 16:57:38

    艾尔曼的书怎么都像是材料汇编,读得很不痛快

  • 0 遄周弥格 2017-02-09 15:23:28

    宛转周旋,遵而不失,无怨亦无德。

  • 0 蚂蚁有问题 2020-03-29 22:33:08

    不算专著,有佳句无佳篇,从材料到观点缺少论证。提出的一些观点可以注意,如“对于中国人失去了 18世纪以后欧洲科学发展的进一步知识这一事 实,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耶稣会士及其在欧洲的学院的消 亡引发了科学传播的中断。”,还有中国科学的进展和传教士介绍科学的内容有很大关系,比如回避牛顿理论,坚持亚里士多德静态观阻碍了科技进展;物理学没有作为整体被引入,影响了中国物理学进展,进而影响到机械等方面的研究。传教士在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具体作用值得关注。

  • 0 今天叫呱呱 2019-06-05 16:18:59

    为获得毕业所需的最后两个学分走马观花地读了一下。内容比想象中要深,不过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补充新的见闻。既然是文化史,作者的落脚点就是在近代中国人在不同时期对自然科学、医学和技艺等西方知识的建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