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思录》的原文摘录

  • 真知可以培养“身体感觉”和个性表达;浅见只会滋生机械的条件反射,束缚手脚,扼杀创造力。 (查看原文)
    tiaah 5赞 2022-01-04 12:54:22
    —— 引自章节:第一章首要准则
  • 当下即真实:今夜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焕然一新,我的内心也为之一新。可待到明日,这种体悟就将僵化,因为我会想要重复那种感觉、那种快乐——而再现,从不真实。只有当下洞察的真理才是真实的,因为真理无关未来。 (查看原文)
    tiaah 5赞 2022-01-04 12:54:22
    —— 引自章节:第一章首要准则
  • 自我意识与两面性:自我意识具有两面性,一者它能将自身投射在种种外物上,以实现主体的客观化,二者它也能将自身从过去的束缚、长久的心理习惯和对回忆的执念中彻底解放出来。 (查看原文)
    tiaah 3赞 2022-01-06 18:59:18
    —— 引自章节:第二章人
  • 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件事,你就永远无法去做它。 (查看原文)
    bruceyao 2赞 2012-09-30 10:22:09
    —— 引自第37页
  • 要维持良好的健康,有时需要服用难以下咽的苦药,同样的,要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也需要做一些自己难以做到的事。记住,重点不在于发生什么事,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的反应。你的态度将决定你如何去看待它,垫脚石,还是绊脚石。 (查看原文)
    bruceyao 2赞 2012-10-10 21:33:39
    —— 引自第81页
  • 回报不是行动的结果,而是行动本身:我必定能收获的回报就是行动“本身”,而非行动产生的“结果”。回报的多寡优劣全在于我行动的深度,取决于我行动的核心部分。 (查看原文)
    优雅的刺猬 2赞 2021-02-24 08:06:37
    —— 引自章节:第四章成就
  • 感性常常在狂热中犯错,理性总是缺乏感情的温暖,而感情的温暖对于在判断中将公正与善良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我愿唤起我的良知,让良知引领我知晓对错;我愿永远听从良知的声音,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查看原文)
    bruceyao 1赞 2012-10-03 12:26:59
    —— 引自第52页
  • 李小龙强调,若真有“法”可循,那也多半是别人的方法,不是你的。若你随波逐流,只会离自己内心的真谛越来越远。因此,真正自由的灵魂,绝不会把任何一本著作(包括本书)视作无上真理,否则它便只会沦为另一种权威。李小龙曾言: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你只能独自求索,切莫依赖他人和书本。 李小龙在最后一部电影《龙争虎斗》( Enter the Dragon)中,也有过如是台词: 恰似一根手指指向月亮,千万不要一味盯着手指,而错过天上美景。 (查看原文)
    优雅的刺猬 2021-02-19 12:38:04
    —— 引自章节:序言/10
  • 愚昧的追随者化神奇为腐朽:(一种流派或路数的)创立者也许曾触及部分真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待到创立者谢世之后,他所留下的部分真理就变成了金科玉律,甚至还成了排斥异己的偏颇信条。而为了将这部分知识代代相传,后人不得不将原本丰富多变的应对之策,按照逻辑分门别类,以利保存。创立者最初的一些个人见解,就此成了不可动摇的至理名言,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一来,这些后继之人不仅将这部分知识捧上了神坛,更将宗师的智慧埋进了坟墓。整理和保存这部分知识的方法必将越发精细门徒也勢必为此耗费大量心思,渐渐舍本逐末。后来之人便会将这些“条理分明的见解”视作全套真理。当然,在这过程中许多看似不同的路数也会不断涌现,没准还能另起炉灶。但很快,这些新派也会故态复萌,结成大型组织,个个自诩“正统”,排斥异己。 (查看原文)
    优雅的刺猬 1赞 2021-02-25 14:37:54
    —— 引自章节:第六章自我解放
  • 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人只能自己塑造自己。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取决于他主要的思考习惯。 (查看原文)
    muguangcl 1赞 2021-12-07 21:58: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人
  • 零碎的梦境是人格碎片的投射: 拼合零碎的梦境,就是在重新整合我们破碎的人格投影和隐藏于梦中的潜能。这一整合的过程,就是理解我们自身投影的过程。 (查看原文)
    tiaah 1赞 2022-01-07 12:08:45
    —— 引自章节:第二章人
  • 大部分人只说不听。少数人只听不说。只有极个别的人既说又听。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22 13:44:39
    —— 引自第28页
  • 仅仅知道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仅希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去做。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22 13:51:37
    —— 引自第28页
  • 无为,并不代表无所作为,而是不引发对抗冲突的行为。“正确”的行为是既不对抗也不逃避,而是柔顺,犹如风中的芦苇。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30 10:08:40
    —— 引自第30页
  • 智慧的心灵是不断学习、永无止境的。风格与形式都已化作结论,从而不再是智慧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30 10:12:10
    —— 引自第32页
  • 理念是一切成就的开始-在每一行中、每一业中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30 10:37:14
    —— 引自第39页
  • 对上谦恭是一种责任,对相当者谦恭是一种礼貌,对下谦恭是一种高贵,对所有人谦恭,会很安全!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09-30 10:44:39
    —— 引自第45页
  • 我喜欢小雨。它让人宁静。我喜欢在雨中漫步。但我最喜欢的是读书。我喜欢读一切类型的书-包括小说和随笔。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10-03 12:31:21
    —— 引自第54页
  • 生活满足于小事,追求高雅而非奢华,精致而非流行。实现价值而非获得尊重,健康而非富裕,努力地学习、安静地思考、真诚地行动,高兴地承受一切,勇敢地实行一切,等待机遇,永不急躁。总之,让精神自发地、无意识地在平凡中成长。 (查看原文)
    bruceyao 2012-10-03 12:52:28
    —— 引自第62页
  • 生活一一只为生活:要明白活着就是“活着”,并非为了什么而活。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下去,不为换取什么,不为定义什么,也不为迁就任何体系模式。 生命是感知的结果:生命不外乎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 生之奥秘:“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这句箴言蕴含着人生的奥秘。詹姆斯艾伦也曾有言:“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决定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原文)
    肚小皮 2021-02-15 12:11:07
    —— 引自章节:第一章首要准则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