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松山战役笔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68 NULLAND 2014-06-18 17:30:11

    虽然有点古怪,但是看完这本书还是让我对黑泽明的《七武士》心生厌恶。因为驻守松山的日军所用的战术就是那七个武士所用的战术,即逐次放进来一股“敌军”,然后合力予以歼灭。而我们远征军就像电影里的山贼,一股一股被杀死。直到最后才想起来对壕作业,坑道爆破的方法把整个山头崩飞,教训惨重。

  • 48 東寫西讀 2012-10-24 22:52:16

    秋夜萧索,灯下读史,六十多年前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在龙陵、腾冲、松山、密支那与日寇浴血奋战,为我民族之独立立下殊勋。可惜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健忘的民族,当那些冥顽不灵的日本右翼分子回到昔日战败之地为军国主义的亡灵立碑招魂,我们却被选择性集体失忆,而余戈就是在打捞民族遗忘的历史记忆

  • 26 Die Katze 2012-12-21 21:51:45

    打五星是為了支持佘戈對齊老考據不細緻的指證。不懂軍事哲學,軍事技術的人乖乖搞他的國關去。

  • 21 邝海炎 2013-04-19 11:36:56

    还是受不了搞军事研究的人那股国家主义口吻。

  • 37 Fleurs.哼哼 2020-03-01 17:00:22

    《团长》高潮部分沙盘推演的历史原型,短短三个月大大小小打了十场,日中战死比1:7,已经不是“惨胜”一词能形容,这还是在有英美援助武器装备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最关键的历史节点和最特殊的地域空间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什么时候历史课本能将本役放进去,什么时候能客观公正的将国军所做贡献以及国共真实的作用不失公允的书写的时候,什么时候能不以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来灌输给下一代的时候,才是你他妈的真正的民族复兴的时候。那种心态比十艘航母都来的重要。 当然它会建第十一艘。

  • 11 希仁 2010-03-13 21:26:26

    这个国家是没有良心的

  • 8 熊阿姨 2013-10-17 10:29:42

    每晚睡前读完,合上放枕边时都觉隐隐有枪炮声。这不是本“好看”的书,故事很少,数据很多,资料异常翔实,以至于分析和推论十分有说服力。对战争的敬畏都被手撕鬼子们解构得啼笑皆非的时候,这种阅读的过程是一场心甘情愿,重新尊重历史的爱国教育。

  • 5 RMR 2013-03-17 18:00:14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凛凛大义,昭示来兹。——滇西战役第八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

  • 3 1997xhp 2009-10-21 18:17:26

    国内写历史的都应该学习作者的治学态度,将文字出处清楚说明。缅甸战争中国的牺牲是巨大的,战果嘛------

  • 3 Jim 2014-12-04 08:59:25

    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

  • 3 归宿 2012-06-05 09:13:26

    想表达的过多,反而散了

  • 3 Tradition 2011-09-13 16:17:08

    在中方绝对优势下,双方伤亡率六比一

  • 1 白马啸西风 2009-12-28 09:40:41

    继山西之后第二个要去的地方

  • 1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09-12-10 10:20:48

    很翔实,不过引用的二三手史料太多,是扣分因素。

  • 3 路德维希 2010-06-06 20:50:31

    被意识形态所遗忘的战役。

  • 1 哀骀它 2012-04-26 21:28:17

    微观战史。1944年6月4日——9月7日,中国投入兵力2.4万余,伤亡7763人(据百度百科,阵亡4000人);日军防御兵力1300左右(一说3000人),1260人阵亡,7人被俘。

  • 1 猪头妖怪 2014-11-08 16:34:03

    史料搜集工作确有价值,但以作者60年代生人和退役军人的背景,做好所谓的“微观战史”已是极限。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要么是弥漫在整本书中的深重怨念,要么就是想尽办法去吹捧毫不相干的中共军队的恶心冲动。

  • 2 锦翼 2015-11-17 04:59:18

    作者以浓烈的情感写得慷慨激昂,最后将松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做了对比,充分说明在正面战场上,国军的进攻能力不比十多年后的美军差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