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的书评 (18)

讽刺小说中的高智商阅读
不得不说乔治奥威尔对苏联的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因为据说《动物农场》是写于1944年德黑兰会议召开后的。虽然说当时苏联和英法属于反法西斯联盟,但从小说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奥威尔站在一个英国人的立场上对于苏联模式还是抱有敌意与讽刺的。 但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它本身...
(展开)

披着童话外衣的政治寓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买来《动物农场》已经半年有余,真正看完却只花了一上午。很薄的一本书,比作者的另一部传世之作《1984》短上不少,但是其内涵之深刻却丝毫不差前者,称得上是“短小精悍”了。作者将深刻的政治寓意融入浅显易懂的童话拟人手法中,演绎了一个革命者推翻统治者,自己又最终蜕变... (展开)
从另一种角度去读这本书:不谈制度,只看人
该书是好友作为毕业礼物送给我的,拿到时非常高兴,因为看书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几乎都是用默读的,所以可以真正地称为“读书”了。并且,朋友的选书的眼光暗合了我近来刚醒悟的一个看似简单的观点“书的好坏跟它的厚度没有直接关系”。 其实读这本书,很容易...
(展开)

有人说,从无知到觉得自己没那么无知的过程,是让人兴奋的。所以我开始读书
1、失去正确方向,终究走向死亡。政权的腐败,大抵相同。 2、人们学会了用别人迫害自己的方式去迫害另外一些人。 3、不懂得思考的人,没有明天。 4、可患难,不能共荣华。悲哀 5、利用是技术也是艺术,我确实不行。 6、没文化,真可怕,我还是多看点书吧。 我的感受。好多人也...
(展开)

故事的结尾更像在影射现在的中国
本书从动物的视角影射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大大讽刺。但故事的结尾猪和人建立良好关系这点和事实有一定的差别。毕竟苏联跟英美的结合更多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我倒觉得结尾跟现在的中国有点像,“食品定量低、工作时间长、绝无纪律松弛”正好反映了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