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 Chinese Culture》的原文摘录

  • 北方人不仅从来没吃过荔枝,也绝少见到香蕉。1930年代的中国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黑龙江军阀吴俊升统治着东北北部。有一天,他在北京参加了一场大型宴会,受到了盛情款待在宴会最后,桌子中央放了一大碗新鲜的香蕉,这位军阀就拿了一根吃了下去,连皮一起吃的。主人想给这位贵客解围,于是拿了一根香蕉,剥了皮才吃,剥皮的动作做得很明显。前来做客的军阀意识到自己出了错,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乡巴佬,于是又拿了一根香蕉说:“我一直都是带皮吃这种东西。”说完之后,他就把这第二根香蕉吃了下去,跟第一根一样,还是带皮吃的。 (查看原文)
    3赞 2023-11-11 22:40:23
    —— 引自章节:第七章 近现代中国的北方
  • 《礼记》的权威注释者郑玄只给出了一个配方:要制作醢(无骨肉酱)和臡(有骨肉酱),必要的是首先将肉风干,再切碎,和发霉的粟、盐、好酒混在一起,放入坛子里。一百天之后,肉酱就做成了。肉酱或者腌制的东西,常常用作热菜或者热汤的原料。 周代菜肴中真正精细复杂的,当属专为老年人制备的所谓“八珍”,《礼记·内则》里有描述。八珍是淳熬、淳毋、炮豚、炮羊、捣珍、渍珍、熬珍、肝膋[3]。 (查看原文)
    2赞 2023-08-22 01:01:2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先秦
  • [3]《礼记》里的菜谱如下: 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查看原文)
    2赞 2023-08-22 01:01:2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先秦
  • 不用说,这些面团、饼和各种面食会跟其他原料相结合(比如前文提到的馄饨)。例如,面团外面包裹了菰叶的“粽子”就是其中之一。 (查看原文)
    1赞 2023-08-29 00:45:4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唐代
  • 总之,唐代人似乎对此类事情很轻松地就接受了,尽管存在某些中原本位主义者的傲慢和排外以及佛教徒的责难。就后者而言,7世纪时,玄奘的徒弟怀素不无鄙视地写道:“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 (查看原文)
    1赞 2023-08-29 01:08:59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唐代
  • 幸运的是,晚明学者姚士麟在1590年代的写作中,保留了一份更为详细的清单,记录了皇后和诸嫔妃每日进献的熟食,涉及的时间是1370年代,即开国皇帝定都于南京时。把这些祭品献给祖先,意在传达这些祭品在日常家庭生活里的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虽然贫穷农民家庭现在成了皇室,但是这些祭品向我们揭示:祭品仍与他们以前的理想口味和食物相同,而且献祭的食物也是皇室日常食用的食物。 其常供以日易,一日卷煎,二日细糖,三日巴茶,四日糖酥饼,五日两熟鱼,六日蒸卷加蒸羊,七日金花蜜饼,八日糖蒸饼,九日肉油酥,十日糖枣糕,十一日沙炉烧饼,十二日糖砂馅,十三日羊肉馒䬦,十四日雪糕,十五日肥面角,十六日蜂糖糕,十七日酥油烧饼,十八日象眼糕,十九日酥皮角,二十日髓饼,二十一日卷饼,二十二日蜜酥饼,二十三日荡面烧饼,二十四日麻腻面,二十五日椒盐饼,二十六日御茭,二十七日芝麻糖烧饼,二十八日蓼花,二十九日酪,三十日千层烧饼。如小尽,则朔日并供。新献以月易,正月,韭菜、生菜、荠菜、蛤蜊、鲚鱼、鸡子、鸭子;二月,新茶、苔菜、芹菜、蒌蒿子、鹅;三月,鲜笋、苋菜、青菜、鲤鱼、鸡子、鸭子;四月,萝卜、樱桃、批杷、梅子、杏子、王瓜、彘猪、雉鸡;五月,菜瓜、瓠子、苦荬菜、茄、来禽、桃、李、嫩鸡、小麦仁、大麦仁、小麦面、鲥鱼;六月,莲房、西瓜、甜瓜、冬瓜、干鲥鱼、细红槽、鲥鱼、鳓鱼;七月,悉尼、鲜菱、芡实、鲜枣、葡萄;八月,栗米、穄米、粳米、藕、芋子、茭白、嫩姜、鱖鱼、螃蟹;九月,果、橙、鳊鱼、小红豆;十月,山药、菊、柑、兔;十一月,荞麦面、甘蔗、鹿、獐、雁、天鹅、鵝鹅、鹅鹑、鲫鱼;十二月,菠菜、芥菜、白鱼、鲫鱼。 (查看原文)
    7回复 1赞 2023-10-06 21:39:4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元明两代
  • This sort of mild byplay the eating habits of China's various regions was not very serious; most literate people would have tried food from other regions.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such a person would try foreign, non-Chinese food, which could be expected to be repulsive or even harmful. In the extreme south, for example, "they eat snakes. When Su Shih's wife Ch'ao-yün was with him in exile in Hui-chou, she bought and ate food from a retired soldier. Thinking it was fresh sea fish, she asked its name. When he replied 'snake', she vomited. She was ill for several months and in the end she died."....(Y. Chu, 萍洲可談) (查看原文)
    匪廢費·老🐰 2016-12-23 21:37:48
    —— 引自第169页
  • 《诗经》提到的植物名字,至少有46种,可以称为蔬菜,而且大部分可能还是野生的。频繁出现的,或者由其他资料来看比较重要的,包括锦葵(葵,即野葵;荍,即锦葵)、瓜(瓜,即甜瓜)、葫芦(瓠)、蔓菁(葑)、韭菜…… (查看原文)
    2回复 2023-08-22 00:49:2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先秦
  • 在结束对汉代筵席的讨论之前,让我们先引用王褒所写名篇《僮约》中的一段。《僮约》的创作时间为公元前59年,略带幽默地叙述了王褒在四川成都买髯奴便了的故事。王褒给家奴安排了各种任务,其中就有为客人置办宴席。《僮约》写道: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茶尽具。 这段话的意思不言自明。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中国是否在这么早时就已经在用茶了。但是,基于包括《僮约》在内的各种文学作品,顾炎武得出结论认为:“茗饮之事始见于四川,其时又在汉代之先。”饮茶之风传到中国其余地方,尤其是北方,大概又是很晚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2023-08-24 22:20:3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汉代
  • 还有知名的龙眼和荔枝,虽然它们来自地处热带的南部边疆,但有汉一代,一直被认为是外来的。这两种水果都由快马从广东送至宫中。汉顺帝在位时,王逸作《荔枝赋》称赞荔枝为“贡果之最”。东汉末年,仲长统还在批评同代之人沉溺于荔枝之味。 (查看原文)
    2023-08-27 22:09:3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汉代
  • 1790年11月,杭州的冬笋每斤要三十文钱,而到了苏州,最高价格为三十二文钱;猪肉每斤要八十文钱,牛肉每斤要三十八文钱,杂肉每斤要七十二文钱,鱼每斤要五十文钱,鸡每只要一百一十五文钱。 (查看原文)
    2023-11-10 22:25:10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清代
  • 未成熟的萱草叫“金针花”,既可入中餐,也可入中药。 (查看原文)
    2023-11-12 10:58:17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