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原本还挺期待的。。结果被这矫揉造作给恶心坏了。别说什么“人们不会相信一个粗鄙丑陋的女门房会饮茶看哲学书日本电影,鉴赏得了佛兰德斯画派听得出莫扎特”(我信我信。。而且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信作者以一位哲学教授身份塑造出的这位似乎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门房阿姨,在碰到一位富有的、对她释放了注意和善意的日本老绅士,就突然走不动道浑身琼瑶附体了?富家太太没有认出盛装打扮的自己,打了一声招呼,“太太”,内心就震动成那样?这位大姐,您读了那么多书,您就震动在这里?真的不是在逗我??女主深入骨髓的自卑和对(粉饰后的、所谓艺术的)权贵的跪舔姿态,比她自己所谓的难看外貌丑陋一万倍,真是让人失望透顶(还好意思说读过马克思)。。相比之下,包法利夫人真是可爱极了。
实在令人喜爱不起来,过度愤世嫉俗到有些孤芳自赏,用一种旧时代的眼光重塑现代。遣词用句也有些平淡乏味,总在过多解释后抵消了第一句话的韵味。
就算有人说“女文青都会喜欢这本书”,言外之意不无嘲讽。我还是要说,我确实很喜欢。。。
都是我曾经过的路。妙莉叶写了太多的“我”,写到了太多的“我”。当一个人厌倦了一个姿势,一种生活,无论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希望一笔带过。妙莉叶的无限放大让我痛苦不堪。 如同我现已十分厌恶的“孤独”一词,不论是帕洛玛作好十三岁自尽的计划,还是勒妮五十岁粗鄙外表下的所谓内心优雅。妙莉叶却费了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来解释追寻“人间之美”四字,直到最后才让金鱼从鱼缸里解脱。可惜,我是已经跃出鱼缸多时的金鱼,对鱼缸或者家养鱼都已失去了兴趣。。我迷恋这人间,“相逢”和“发生”才是最美的词语。
这真的是一本很法国的小说 各种意淫和自我满足 读书时仿佛是对着他们的鼻孔 然而 中间的格郎出现以后 似乎就有趣很多 至少还是在说一些思想和见地感悟 但必须剥去那些包裹着虚荣的貂皮大衣以后才能一窥作者心中的嫩葱一根
其實很不好,人物都是平面的,沒有立體感。作者塑造的門房還是自己腦海中yy的知識份子,而且是非常討厭的那種。說到底最後還是陷入了他本身討厭的角色:精神世界的自以為是的人,那麼和她鄰居有什麽不同呢?沒有。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筆調是讓人討厭的,就算知識淵博也不會讓人心裡尊重。掉書袋、孤芳自賞、自以為超脫仍然局限於自身。不過那位小津先生倒是讓人尊重:不過也是個矛盾,有錢的物質豐厚的日本高級知識份子。所以這不是好書,只是偶爾有閃光點,但更多的是作者對世人的鄙視:你們都是煞筆,我才是最聰明最看破紅塵的。最後,翻譯糟糕透頂。
书过三分之二我仍旧不能喜欢上这个所谓有刺猬优雅的门房,因为她以对哲学的肆意解读作为卖弄学识的唯一手段,时而鄙视这个时而唾弃那个。我以为刺猬的优雅是一种待人处物绝对的平等精神,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泰然自若。不会因为一顿来自上层社会的晚宴邀请就激动的不知所措。这种精神上自认为的窘态,就已经让优雅这个词褪色了。当然我不能要求勒妮摆脱她的童年阴影,摆脱对阶级的敌对意识,当然最后她也做到了。让幸福的人得到她该得到的幸福,不要安排一个影视剧的烂尾。这里没有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人因一切过度的情绪而丑陋
你知道吗,现在谁还关心我们的心灵
可能因为狼吞虎咽,也可能因为那个要命的标签吓坏了这个懦弱的人,读完,觉着这书没很多人说的那么好看。像成人版的《苏菲的世界》。麻烦的是Icon太多,看到叫列夫的狗就想到穿长袍的托尔斯泰,看到叫小津的人就想到笠智众的脸,屡屡忍不住笑场。法国的刘瑜还是不如中国的刘瑜贴近老百姓啊。
刚开始看特别兴奋,感到不再是一个人,但后来在想,有用么?强大的精神世界。。。不生不灭,我为文青感到一阵阵的可悲。不晓得为何,文青或许错了,时代不允许
我觉得《刺猬的优雅》到底仍然是一种文艺女青年造作病的产物。只不过把没钱、没相貌、孀居、自以为博学聪明的灰姑娘从壁橱里拯救出来的王子变成了一个优雅、有钱【重点】、帅气【重点】、丧妻鳏居【重中之重】的日本男人。勒妮之死,于小说情节本身来说的确突兀,情理中却并不意外,这告诉我们,这种浪漫相遇几率发生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神智正常而又懂得交通规则的人,走在人行道上被患有神经病的司机撞到的概率相当。
分了两段时间读这本书,中间差不多时隔半个月。买书的时候是3月8号,在季风,等待了一段时间得到这本书的时候很欣喜。然后读,美丽的文字美丽的故事,在COSTA一个人一杯甜腻不已的热巧克力一个温度不高的夜晚。回到宁波,继续读,床头的灯光,一支笔,一杯水。开学到杭州没有带上书所以两周后又回宁波就着两周前的灯光再读,读到夜半,全心进入这个公寓里,一段段眉批一笔笔划线,米歇尔夫人意外去世的时候难过得透不过气来,然后眼泪就落下来了,忽然觉得小姑娘听到死讯的时候应该也会是这样的反应。期待看电影版。
我想,作者有一种俯视人世的高姿态。当代的法国文学读得极少,有人说这样的书就是典型的法国调调,我不清楚。但我还是挺欣赏作者时不时能蹦出几句惊艳而冷峻的句子 。要是能懂法文就好了。
我擦这8.1怎么打上去的?第一次看到这么难看的电影原著,活久见啊简直像吃了一坨屎,半本书过去了还在臭屁真的没眼看,草草了事恨不得直接丢出窗外,(有可能是伪文青对书读的真多又特别爱显摆、特别标榜自己高人一等的真文青的一种嫉妒)。谁知道光看豆瓣评分就买会打手打得这么狠,不过早该预警,有优雅俩字的书名本身是不是就有什么问题?
聪明的头脑使得成功的滋味变得苦涩,平庸才会让人生充满希望。
跟《苏菲的世界》一样出自哲学教师笔下,矫情和YY泛滥,叙事和情节合理性则弱了些。哲学思想也未见得多深刻,基本还是欧陆现象学到存在主义一线。无怪改编影片时导演会选择认同小萝莉,门房怪阿姨确实是个怪物。
的确太装了。但至少也是一种自给自足,自己对得起自己的生活。
译本读起来真是太吃力了,带着法语语法直译的生硬痕迹,有时又过分轻佻地化用中文俗语,涉及到大段专业词汇时(如现象学那节),简直让人无所适从。即使反复读,也不能完全想象到原文的意思。
这是想畅销的二三流哲学家对小说的侮辱
自怜自艾喋喋不休。以“内在修养”来反抗贫富差距和阶级隔阂当然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况且这反抗也并不以消除隔阂为目的,而是意淫自己精神的富足以达到精神上的胜利感。不但不优雅,简直病态。就别提伍尔芙了,顶多提提萨冈吧。
> 刺猬的优雅
485 有用 半半 2015-12-05 10:56:21
原本还挺期待的。。结果被这矫揉造作给恶心坏了。别说什么“人们不会相信一个粗鄙丑陋的女门房会饮茶看哲学书日本电影,鉴赏得了佛兰德斯画派听得出莫扎特”(我信我信。。而且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信作者以一位哲学教授身份塑造出的这位似乎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门房阿姨,在碰到一位富有的、对她释放了注意和善意的日本老绅士,就突然走不动道浑身琼瑶附体了?富家太太没有认出盛装打扮的自己,打了一声招呼,“太太”,内心就震动成那样?这位大姐,您读了那么多书,您就震动在这里?真的不是在逗我??女主深入骨髓的自卑和对(粉饰后的、所谓艺术的)权贵的跪舔姿态,比她自己所谓的难看外貌丑陋一万倍,真是让人失望透顶(还好意思说读过马克思)。。相比之下,包法利夫人真是可爱极了。
185 有用 九尾黑猫 2012-08-29 14:36:23
实在令人喜爱不起来,过度愤世嫉俗到有些孤芳自赏,用一种旧时代的眼光重塑现代。遣词用句也有些平淡乏味,总在过多解释后抵消了第一句话的韵味。
159 有用 默音 2010-03-27 10:12:44
就算有人说“女文青都会喜欢这本书”,言外之意不无嘲讽。我还是要说,我确实很喜欢。。。
98 有用 锦衣夜行 2011-04-11 16:48:32
都是我曾经过的路。妙莉叶写了太多的“我”,写到了太多的“我”。当一个人厌倦了一个姿势,一种生活,无论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希望一笔带过。妙莉叶的无限放大让我痛苦不堪。 如同我现已十分厌恶的“孤独”一词,不论是帕洛玛作好十三岁自尽的计划,还是勒妮五十岁粗鄙外表下的所谓内心优雅。妙莉叶却费了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来解释追寻“人间之美”四字,直到最后才让金鱼从鱼缸里解脱。可惜,我是已经跃出鱼缸多时的金鱼,对鱼缸或者家养鱼都已失去了兴趣。。我迷恋这人间,“相逢”和“发生”才是最美的词语。
88 有用 Moi™ 2013-07-12 23:14:55
这真的是一本很法国的小说 各种意淫和自我满足 读书时仿佛是对着他们的鼻孔 然而 中间的格郎出现以后 似乎就有趣很多 至少还是在说一些思想和见地感悟 但必须剥去那些包裹着虚荣的貂皮大衣以后才能一窥作者心中的嫩葱一根
48 有用 夏空 2012-12-25 12:55:00
其實很不好,人物都是平面的,沒有立體感。作者塑造的門房還是自己腦海中yy的知識份子,而且是非常討厭的那種。說到底最後還是陷入了他本身討厭的角色:精神世界的自以為是的人,那麼和她鄰居有什麽不同呢?沒有。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筆調是讓人討厭的,就算知識淵博也不會讓人心裡尊重。掉書袋、孤芳自賞、自以為超脫仍然局限於自身。不過那位小津先生倒是讓人尊重:不過也是個矛盾,有錢的物質豐厚的日本高級知識份子。所以這不是好書,只是偶爾有閃光點,但更多的是作者對世人的鄙視:你們都是煞筆,我才是最聰明最看破紅塵的。最後,翻譯糟糕透頂。
57 有用 饭夫斯基 2011-04-16 11:06:30
书过三分之二我仍旧不能喜欢上这个所谓有刺猬优雅的门房,因为她以对哲学的肆意解读作为卖弄学识的唯一手段,时而鄙视这个时而唾弃那个。我以为刺猬的优雅是一种待人处物绝对的平等精神,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泰然自若。不会因为一顿来自上层社会的晚宴邀请就激动的不知所措。这种精神上自认为的窘态,就已经让优雅这个词褪色了。当然我不能要求勒妮摆脱她的童年阴影,摆脱对阶级的敌对意识,当然最后她也做到了。让幸福的人得到她该得到的幸福,不要安排一个影视剧的烂尾。这里没有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人因一切过度的情绪而丑陋
30 有用 眠去 2011-09-26 09:05:05
你知道吗,现在谁还关心我们的心灵
30 有用 苏宁 2011-08-08 00:58:46
可能因为狼吞虎咽,也可能因为那个要命的标签吓坏了这个懦弱的人,读完,觉着这书没很多人说的那么好看。像成人版的《苏菲的世界》。麻烦的是Icon太多,看到叫列夫的狗就想到穿长袍的托尔斯泰,看到叫小津的人就想到笠智众的脸,屡屡忍不住笑场。法国的刘瑜还是不如中国的刘瑜贴近老百姓啊。
23 有用 linn 2012-06-23 00:00:14
刚开始看特别兴奋,感到不再是一个人,但后来在想,有用么?强大的精神世界。。。不生不灭,我为文青感到一阵阵的可悲。不晓得为何,文青或许错了,时代不允许
34 有用 . 2013-08-29 17:37:12
我觉得《刺猬的优雅》到底仍然是一种文艺女青年造作病的产物。只不过把没钱、没相貌、孀居、自以为博学聪明的灰姑娘从壁橱里拯救出来的王子变成了一个优雅、有钱【重点】、帅气【重点】、丧妻鳏居【重中之重】的日本男人。勒妮之死,于小说情节本身来说的确突兀,情理中却并不意外,这告诉我们,这种浪漫相遇几率发生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神智正常而又懂得交通规则的人,走在人行道上被患有神经病的司机撞到的概率相当。
20 有用 Tuna Bento 2010-04-04 16:51:28
分了两段时间读这本书,中间差不多时隔半个月。买书的时候是3月8号,在季风,等待了一段时间得到这本书的时候很欣喜。然后读,美丽的文字美丽的故事,在COSTA一个人一杯甜腻不已的热巧克力一个温度不高的夜晚。回到宁波,继续读,床头的灯光,一支笔,一杯水。开学到杭州没有带上书所以两周后又回宁波就着两周前的灯光再读,读到夜半,全心进入这个公寓里,一段段眉批一笔笔划线,米歇尔夫人意外去世的时候难过得透不过气来,然后眼泪就落下来了,忽然觉得小姑娘听到死讯的时候应该也会是这样的反应。期待看电影版。
17 有用 花点子 2016-04-14 13:53:44
我想,作者有一种俯视人世的高姿态。当代的法国文学读得极少,有人说这样的书就是典型的法国调调,我不清楚。但我还是挺欣赏作者时不时能蹦出几句惊艳而冷峻的句子 。要是能懂法文就好了。
27 有用 明昔 2017-10-22 22:48:44
我擦这8.1怎么打上去的?第一次看到这么难看的电影原著,活久见啊简直像吃了一坨屎,半本书过去了还在臭屁真的没眼看,草草了事恨不得直接丢出窗外,(有可能是伪文青对书读的真多又特别爱显摆、特别标榜自己高人一等的真文青的一种嫉妒)。谁知道光看豆瓣评分就买会打手打得这么狠,不过早该预警,有优雅俩字的书名本身是不是就有什么问题?
23 有用 太快乐的她 2011-04-09 16:51:42
聪明的头脑使得成功的滋味变得苦涩,平庸才会让人生充满希望。
12 有用 胤祥 2010-09-10 01:42:00
跟《苏菲的世界》一样出自哲学教师笔下,矫情和YY泛滥,叙事和情节合理性则弱了些。哲学思想也未见得多深刻,基本还是欧陆现象学到存在主义一线。无怪改编影片时导演会选择认同小萝莉,门房怪阿姨确实是个怪物。
13 有用 danyboy 2013-07-31 18:03:35
的确太装了。但至少也是一种自给自足,自己对得起自己的生活。
20 有用 cloria 2012-06-19 11:00:39
译本读起来真是太吃力了,带着法语语法直译的生硬痕迹,有时又过分轻佻地化用中文俗语,涉及到大段专业词汇时(如现象学那节),简直让人无所适从。即使反复读,也不能完全想象到原文的意思。
17 有用 Cambrian 2012-04-25 11:36:00
这是想畅销的二三流哲学家对小说的侮辱
12 有用 凉水 2014-01-07 21:26:25
自怜自艾喋喋不休。以“内在修养”来反抗贫富差距和阶级隔阂当然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况且这反抗也并不以消除隔阂为目的,而是意淫自己精神的富足以达到精神上的胜利感。不但不优雅,简直病态。就别提伍尔芙了,顶多提提萨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