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诞生了一批批青年人,他们抵抗社会既有的各种制度和观念,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主流的不满.他们倡导和平非暴力,反对战争;他们提倡”爱”,寻求直接表达爱的方式的人际关系,主张性开放;他们追求自由,同时也依赖毒品.他们被当时的西方社会称为”颓废的一代”---嬉皮士.到了八十年代,一部分嬉皮士开始回归他们一度反抗唾弃的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过起正常人的生活.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可能也是嬉皮文化向主流文化妥协的结果.
只是,不管嬉皮文化是多么地非主流,嬉皮士的流浪式生活勾起了青年人对外面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成为了青年环球旅行的导火索.于是,就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的八十年代, 当一批批的嬉皮士回归社会的时候,另一批欧洲青年背起背包又开始出行,在全球掀起了背包旅行热。甚至,西方的许多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外出旅...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诞生了一批批青年人,他们抵抗社会既有的各种制度和观念,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主流的不满.他们倡导和平非暴力,反对战争;他们提倡”爱”,寻求直接表达爱的方式的人际关系,主张性开放;他们追求自由,同时也依赖毒品.他们被当时的西方社会称为”颓废的一代”---嬉皮士.到了八十年代,一部分嬉皮士开始回归他们一度反抗唾弃的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过起正常人的生活.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可能也是嬉皮文化向主流文化妥协的结果.
只是,不管嬉皮文化是多么地非主流,嬉皮士的流浪式生活勾起了青年人对外面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成为了青年环球旅行的导火索.于是,就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的八十年代, 当一批批的嬉皮士回归社会的时候,另一批欧洲青年背起背包又开始出行,在全球掀起了背包旅行热。甚至,西方的许多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外出旅行,增长见识,拓展眼界。间隔年(The gap year)就在那个时候诞生的,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社会的生活。在间隔年期间,学生在旅行的同时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一次完全接触到间隔年这个概念,是伊朗一个朋友来中国的时候带给我的一本关于间隔年的书---寂寞星球的<间隔年>.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很适合我们中国当今的年轻人,虽然我已经太”老”了.
不能说当初要远足的理由是因为间隔年这个概念,当初的出走是因为需要而并非是什么东西触发了我的脑神经.但如果实在要给我的远足套上一个主题,那也非间隔年莫属,因为当初出来之前我已经联系好了印度中南部的一个艾滋病组织,他们同意我到他们那里做两个月的志愿工.
我的上司是个好人,他竟然同意给我三个月的假期让我去远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当一切地因素都确定了下来之后,2006年12月1日,我离开我居住了将近7年的城市,开始了我迟到的间隔年---三个月的迷你型间隔年.我原本的计划是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印度做义工,再花一个月到西藏旅行.
不料到了泰国之后,很多事情预料未及,耽搁了时间,而我的迷你型间隔年也变成了一次辗转亚洲的远足,从东南亚的泰国走到老挝,从老挝到中国云南,进入缅甸,到印度,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尼泊尔,走访了6个国家,一走便是13个月,”间隔年”反而变得名副其实了.
我名副其实地间隔年名副其实地迟了到……
作者简介 · · · · · ·
blog.sina.com.cn/hikker
2006年12月1日,我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殊不知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到西藏、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
在路上,我遇到了我现在的日本妻子,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学习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我迟到的“间隔年”成了一次学习爱的旅途。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你不停地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后不断适应那种文化,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待更长的时间,可能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冷先生算是对我讲出了苦口婆心的肺腑之言吧。他的话我想也是很有道理的,离开广州的时候,身边的很多人应该也都是这么想的吧,只是有些人说了出口,有些人没有。 坐在金峰酒店的大院里面,我突然想起了广州,想起间隔年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公寓里面毫无保留地,像一个小孩一般地痛哭。时隔半年后,我此时身处在远离家乡的克什米尔高原上,望着天上的美丽繁星,眼中依然充满着泪水。此刻的心情与半年前的那个晚上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行前的那一次痛哭我自己也感到意外,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还是依然有对广州的不舍,亦或是担心自己的“间隔年”如大家的意料之中两手空空地回去。现在想起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我是因为害怕那种迷失的感觉吧,可是此刻我必须坦白地面对我自己,如果连我也在自我欺骗的话,谁也帮不了我。 我想我当初出来的主要原因今天晚上已经回答了冷先生了:好像在寻找些什么。一个答案? 离开广州前,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结婚,男性朋友存钱买车买楼。感觉人有个目标真好!我并不抗拒存钱买车买楼,只是觉得纯粹为了追求物质去奋斗太过庸俗,没什么意思,可是不这样我有能够做什么呢?那时我真希望我就是一个庸俗的人:出生,学会讲话和走路,考上大学,毕业后工作稳定,存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然后让我的孩子重复我的轨迹。这样,我就不存在来自家庭的压力,不会受到大众社会的歧视,也不用忍受别人对你投来异样的眼光。 市场经济社会,多少人一夜暴富,多少人又瞬间破产,金钱变得多么重要,城市里头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名车荟萃,别墅丛生,高档会所,香车美女……这些东西刺激着多少人的神经,只是夜幕降临,仰望着高级楼盘的窗户,我依然在疑惑:里面的人活得幸福吗? 当初我离开广州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迟到的间隔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迟到的间隔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迟到的间隔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6 条 )

这是否是命中的指引?

旅行,对于个人的意义

间隔年——生活在别处的旅行
-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觉得 想玩就玩呗 的人,我想他们活得比我健康,旅行起来也比我单纯、美好。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专门钻牛角尖的偏执狂,专找一些无聊的问题折腾自己,等到筋疲力尽了之后依然毫无所获。不过那就是我,我不该回避这个问题。 大学成了我旅行的开端,似乎每一次的出游,接触的人,看到的景色,听到的话,想到的事情都可以给我一些生命感悟,在路上那种自由的空气里,似乎特别容易得到心灵的顿悟。大学毕业,... (1回应)
2012-04-03 13:59 12人喜欢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觉得 想玩就玩呗 的人,我想他们活得比我健康,旅行起来也比我单纯、美好。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专门钻牛角尖的偏执狂,专找一些无聊的问题折腾自己,等到筋疲力尽了之后依然毫无所获。不过那就是我,我不该回避这个问题。 大学成了我旅行的开端,似乎每一次的出游,接触的人,看到的景色,听到的话,想到的事情都可以给我一些生命感悟,在路上那种自由的空气里,似乎特别容易得到心灵的顿悟。大学毕业,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也没有忘记继续旅行,而且越走越远,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一种文化走到另一种文化。似乎更远的地方更能给我触动,不知道是不是太近的人都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没有了冲击力。 每一次从远方,带回那一点生命的感悟,心灵的触动,一到现实,便又消失殆尽了。所以每一次出游回来,当自己在餐桌上夸夸其谈地告诉朋友在路上的见闻,内心很清楚,那只是我心灵短暂的休息而已,回到现实,一切都得按照它的规矩来办事。 我一直都活得很矛盾,这种旅行回来的困惑就是最明显的体现,而我总觉得那是因为我旅行得不够彻底,才会如此 不伦不类 。我想如果有一次长时间的完全冲破束缚的自由远足,可能可以冲破出一些极限而领悟到什么,于是间隔年便成行了,表面上为了好玩,为了尝试,但其中或许也有这样的一种意愿,这也可能是我义工做完之后也没有从瓦拉纳西直接回西藏的原因吧。 间隔年的成行,不单只是因为我对 旅行和义工 的向往,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想摆脱困惑的欲望而产生的勇气,这种勇气让我放弃了一些的 束缚 ,走上间隔年的路寻找一个答案。
1回应 2012-04-03 13:59
论坛 · · · · ·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关于《迟到的间隔年》专访 | 来自孙东纯 | 7 回应 | 2014-01-25 |
只是流水账式的游记,没有很好的把内心的东西表达... | 来自知了猫 | 2013-05-11 | |
旅行的意义 | 来自煦鹏 | 2012-11-12 | |
你们的彩色插页是铜版纸的么 | 来自★小神仙★ | 7 回应 | 2012-08-14 |
``````````````````` | 来自水妖 | 9 回应 | 2012-03-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信出版社 (2015)6.9分 83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128本二手书欲转让 (0.50 至 26.00元)
- 在豆瓣转让 有235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迟到的间隔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柴犬妹妹 2010-09-11
这作者才做了几天的义工就如此…文中每页都会出现的“我今儿又用了多钱”之类的话让我有点反胃…but…间隔年啊…等我硕士毕业了吧:)
2 有用 0р 2013-01-12
看的第一部关于旅行...的书,俩字,坑爹。
2 有用 jiaon 2009-11-01
2009年北京的第一场雪,航班延误了五个小时之后在嘈杂的机场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除了他所去过的地方和经历之外,这本书没有写出更多的东西来。绝对不可能给这么高的分。
2 有用 天使之论傻者 2009-12-17
每个人都有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总是不能亲自实现,哪怕看着别人一路走来,也都是美好的。
29 有用 不想说话的狗 2010-09-12
读着读着我都快哭了,不是感动,纯属因为作者的烂文笔,幼稚情怀,獠牙面相却还这么无敌自恋,简直甘拜下风!我以为自己就够自恋了,看到孙东纯,才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 十块钱转让,八成新~来买吧,自卑的朋友,你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负的新我!
0 有用 laozo 2021-04-10
文字一般,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经历才买的这本书。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书里没有答案,也许还是需要自己去感悟吧
0 有用 小刺猬卡卡 2021-04-07
2021-44,一口气读完,作者的态度很真诚,没装,看完有点羡慕他的经历。人其实一直都在路上,方式不同而已。(2021.4.7)
0 有用 粤樱花 2021-03-22
是一本驴友写的行走记,记录了在泰国、老挝、印度、巴基斯坦、西藏等地走走停停遇到的人、事。文笔一般,一些感悟不是很认同。
0 有用 是大惊阿 2021-03-13
只适合20左右的价值观,眼界还待确定的年轻人
0 有用 摸仙女王小洁_ 2021-02-23
“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单可以习惯,空虚不能习惯。可以两手空空回家,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