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朝聖 2012-02-12 00:06:57

    阅尽而印象深,鉴古而通今,于今才知党政党政,党于政之关系如何。

  • 1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19-10-25 16:18:47

    真党国击败了假党国

  • 0 YongtoriBodon 2015-09-24 22:56:24

    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宿命,国共之争,何止路线主义之争?更在组织形态之争也!

  • 0 みらい 2019-03-04 23:37:56

    第七、八、十、十二章尤为出色 其中第七章可搭配何志明的《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知网有)、第十章可搭配杨奎松《开卷有疑》国民党代表谁?——由胡绳生前对国民党的评价所想到的一文、第十三章搭配《毁灭的种子》第五章 国民党的政治内幕: 革新运动 一文 另本书选取的劳资纠纷案例似有待丰富

  • 0 philos 2021-01-21 16:50:24

    @2016-05-06 21:59:57

  • 0 江流苏 2018-05-19 00:35:45

    自孙中山之后,国民党内高层针对领导权便陷入了漫长的文武争斗之中。作为一个弱势政党的弱势领袖,蒋介石与国民党皆为独裁之心有余而独裁之力不足。蒋从心底更多依赖的是军队而非政党,他对黄埔弟子的信赖远远超越对于党员的信赖。从蓝衣社到三青团,每每在党务改造工作中,一有机会蒋首选的方案总是另起炉灶而非脱胎换骨,最终造成整个国民党的崩溃。

  • 0 坚强海的豹君 2020-01-04 17:41:04

    课程论文的一篇书评,最后写了一段话"那些我们曾经从教科书和电视剧中学习和观察到的未必就是真正的历史,只有挖掘到那另外的一面,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才能触摸到真正“鲜活的历史”,而王奇生的这本书无疑就是研究那段历史最好的材料之一,对此我们应当给与更多的赞美和鼓励"。

  • 0 寒山堂主人 2020-03-03 22:24:46

    死于内在矛盾之命运

  • 0 心齋 2017-03-26 17:08:21

    翻了一下,写得很好,难以企及。

  • 0 六爷 2014-05-22 21:35:56

    打败自己的唯有自己。

  • 0 自负当年林下意 2013-03-17 19:56:51

    太精彩了,其实国共之争,只从内部形势看,就是红花会对日月神教,看金庸的小说就知道,谁会鹿死谁手,红花会一事不成,神教一统江湖。

  • 0 Venla 2018-12-22 13:39:07

    在书的序言里,有学者提出这么一个比喻“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一个藤上结出的两个瓜”。这是在说国共两党的相似性,即两党都是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影响而产生的,并且在组织结构上都是模仿苏联共产党。 从这个角度看,共产党作为一个新生儿,充分的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爱国思想、十月革命的革命精神、列宁式政党的严密的组织结构、铁的纪律。 而国民党,其前身是同盟会这样一个旧社会会党式组织,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对其不过是“后爹”、“后妈”。所以尽管孙中山对国民党(包括其前身同盟会)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其保守和落后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

  • 1 春天在車廂裡 2021-03-07 21:09:35

    “全体入党,等于全体不入党”,看来胡锡进不是第一个发明这种文体的人

  • 0 godrichp 2014-09-01 00:16:01

    分析国民党组织形态最好的书之一,虽然部分观点说服力不是那么地强,但从组织角度来看国民党本来就是很不错的视角,有很多新颖的认识

  • 0 半截烟灰 2019-08-02 17:35:33

    孙所建国民党同时吸收西方和俄共两套办法,既要民主又要集权。孙的威望使得二者似能在他的掌权时代并存,国民党得以发展。但是孙之后确无人能替代其领袖地位,各个派系的斗争严重损害其发展。蒋的上位借助于军权,且蒋迷恋军权,但强奸并不能使得彼此步入婚姻幸福生活。在组织上,蒋偏好制衡之术,蒋政时代的派系斗争可以说是蒋为维护其个人领袖地位而刻意制造的。如果说孙没有给国民党一个好的基因,那蒋更是让国民党内分泌失调。 孙子兵法所言道天地将法,从政党角度看所谓道直接反应在党力上。而党力则需要党组织的良性发展,组织发展的奥义还需深入研究。但有一点,一个组织的诞生必是源于组织所处大环境中存在某种社会压力,此组织的产生必能够缓解此压力,而组织要想发展,其所新生的社会压力必须小于前者。

  • 0 正行修水 2013-01-06 16:14:57

    各派系的激烈斗争,使其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巩固力量,而巩固力量又需要对其给予固定利益,方可形成有利的政治势力。这种格局又恰恰凝固了党的组织革新,使其派系利益固结化,从而却失了党的生命活力。新鲜力量上不去,党内格局分层化,待到各派系角逐有所定论时,却发现顽疾已无法治愈了。亡党为时不多矣!自从诞生起,已经注定其政治生涯的短暂。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黯然逝去…

  • 0 西征客 2016-07-28 00:13:02

    极其扎实。4.5分

  • 0 正行修水 2012-06-16 10:38:54

    各派系的激烈斗争,使其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巩固力量,而巩固力量又需要对其给予固定利益,方可形成有利的政治势力。这种格局又恰恰凝固了党的组织革新,使其派系利益固结化,从而却失了党的生命活力。新鲜力量上不去,党内格局分层化,待到各派系角逐有所定论时,却发现顽疾已无法治愈了。亡党为时不多矣!自从诞生起,已经注定其政治生涯的短暂。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黯然逝去…

  • 0 王百百 2019-05-28 13:17:54

    考据翔实,立场相对客观,推荐为果粉所必读书目。 畅想一下,若是当年两党和平演变,近代史发展又会走上什么样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