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塔上的杀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王坏 2011-05-27 15:01:36

    简直不能更烂了。

  • 5 文泽尔 2010-03-21 06:33:26

    这首先不能算是一部推理短篇集,叫做都市病悬疑可能更合适些.其次只有两篇和吉敷竹史,而且此人显得十分多余,破坏了故事整体性,还不如不要出现.绿色之死讲的是战后初期的社会畸形现象,阶级观怎样让女人堕落.小人儿藏在盖了木盖的浴缸里制造伪密室的方法老套.出场人物少因此凶手很快就能锁定;电话的故事谜题很吸引人,但是解答太糟糕.如果没有一个路人出现单纯依靠弟弟来完成应该好得多;发疯的少女变木乃伊事件更倾向于是一个都市传说,出生在法国的日语说不好的和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天然呆女儿被逼跳楼掉在敞篷车里面走了同时之前跳楼自杀的母亲的木乃伊从树丛里面立了起来将男人吓傻额;展望塔故事很社会派,但是欠缺好的谜题.而且性格上如此聪明的女孩应该更专业冷血些这样结束故事就太无趣了;收视率的故事很无趣和俗套;傻姑娘的气氛营造和叙述手法很不错,但是情节设置和谜题解答就糟糕了(受虐狂M自作自受)..权衡整本书,除去和推理相关的成分,文学性上来说,已经比岛田大部分的小说要好,四星之.

  • 2 影随茵动 2017-04-15 23:58:36

    推理退居次位,社会关注成为重点,结构的痕迹性太重,可以消遣一读。

  • 1 Dr.小蝶 2013-04-05 23:29:08

    展望塔本篇颇有凑佳苗的风采……

  • 3 迟与缓 2020-03-20 21:53:58

    都市传说和犯罪结合的短篇集,同时加入社会议题,以或病态或诡异的画风调剂,十分适合晚上阅读。《绿色之死》浴室老梗密室不重要,与时代背景相融的病因和反转才是看点。《都市之声》让人抓狂的恐怖遭遇,氛围营造得很好,相比之下解答无力吐槽,虽然是治愈系结尾,但动机微妙地触到了我的地雷。《常务理事疯了》谜面妖艳奇诡,谜底天外飞雷。不过这个类型本来想要“合理”解答就容易坑爹。《展望塔上的杀人》本书最喜欢的两篇之一,刚读完时觉得后续发展毁了凶手前期又神又狂又有病的完美(?)形象,想了想发现这才是现实,人总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不管她多么不愿意。也许长大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并不是学会飞翔,而是折断翅膀。《收死率》本书最喜欢的两篇之二,岛田版乱步,篇名和故事都很棒。《D坂密室杀人事件》莫名想到连城,其实还是更乱步?

  • 1 微不足道 2011-01-23 19:45:38

    若当日岛田庄司于探析社会群体心理的犯罪成因处下功夫,成就大于一味光怪陆离地异想天开也未可知。

  • 1 神威 2012-12-02 05:50:09

    出乎意料的惊艳和失望,几个故事都不乏灵光一闪,但是结局都收束不住,以第一个为最,凶手儿时的早熟老练和成熟后的弱鸡反差几乎坑爹,但儿时那番陈述让我为之精神大振,但终究驾驭全局不能,中短篇推理是被畅销君垄断的领域呀

  • 1 陆秋槎 2009-10-11 22:13:24

    除了最后一篇都很喜欢……

  • 2 宇文宙 2011-12-27 10:27:53

    六个短篇的诡计都十分平庸,反而是案件以外折射出的社会乱象倒还值得一看。

  • 1 老蔡 2011-08-15 18:01:37

    其实这六篇小说放在一起挺奇怪的……

  • 0 叶酱 2010-08-23 21:26:25

    所有的动机都很日本~

  • 0 赫克托尔 2012-02-12 22:58:53

    推理层面的剧情有点弱啊……

  • 1 🍉kira 2011-04-15 19:22:32

    好吧其实一看到开头在讲铁路我就已经开始一目十行了……被《都市之声》这个故事深深深深滴恶心到了,呃,严重有损岛田蜀黍在我心中的形象了

  • 1 喵咪咪 打着滚 2010-04-24 22:13:06

    绿色之死、展望塔上的杀人赞,都市之声的结局太让人火大……收死率和D坂密室杀人事件让人穿越到《名侦探的守则》,常务理事疯了……扯。

  • 0 cincin 2010-10-16 23:12:32

    岛田的一贯风格是:故事扯得太离奇,犯罪手法多偶然。倒是都挺吊胃口……

  • 0 琼尼・沃克 2009-11-02 20:20:41

    2009/9/19 购入. 此集子中的故事都很接近惊悚片的范畴,其中的<一个因高跟鞋发狂的大老板>由为突出,其次以成绩决定人生的<展望塔上的杀人>,揭示了学校与家长对于孩子的人生用分数来决定这一社会现象,总结出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看后有所反思.其他故事亦很精彩.不过与吉敷有明显关联的妙似只有<一个因高跟鞋发狂的大老板>.

  • 0 Arch-Murder 2010-03-23 23:43:29

    岛田对于80年代的东京,恐怕是既爱且恨。他看到了许多社会问题:年轻一族的不安与孤独症、家庭主妇间扭曲的竞争、病态的价值观……只可惜对于社会问题的解读,岛田恐怕是肤浅且失衡了。再从推理本身来看,这本书简直是扯上加扯。

  • 0 ellry 2009-09-16 09:39:12

    案件+真相,基本上没有什么推理,最后一篇的社会派力度教大一些。

  • 0 Phenixus 2013-01-05 20:56:27

    这类应该算变格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