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主流(一)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炜明 2013-02-14 00:15:32

    挺不错。如果想知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错,可看后几章

  • 3 危如累卵塔卜卡 2018-08-01 12:10:42

    标记《主流》第二卷——本书中重点讨论了第二国际时代的德马、俄马,不过总体而言,站在反布尔什维主义立场的科氏对于列宁的评价感觉相对德马(考卢伯)要较高(ps:被反斯大林的革命左翼推崇的卢森堡在科氏看来就是个教条主义者并认为她对列宁的指责以及对时局的判断不切实际)。在科氏看来,列宁最终得以成功的原因得益于民主集中制、工农民主专政以及民族自决这三项基于本土实际发展出来的策略与原则,并从列宁主义的理论当中发掘出这个“工人国家”堕落的风险。同时科氏也介绍了奥马等其他流派的理论。 第二卷之所以取名golden age,实际上是有正统马克思主义地位被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垄断前,在与当时的政治革命实践不脱节的前提下,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之意,这也表明了科氏的态度

  • 2 没名 2022-10-10 10:47:16 黑龙江

    一般入门,澄清了几个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误解,强调了异化和外化的区分(当然也是来自卢卡奇)。不同于阿尔都塞,柯拉柯夫斯基认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立场是贯彻始终的,这种人本主义表现为强调人类之无限性的普罗米修斯主义,据此柯氏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有朽的肉身性的缺席以及过分社会化的性格,在这种意义上,即使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不是压制人的个性,其施行也必然伴随着这一点,在抵达新的历史之前,史前的一切牺牲都是可以容忍的。由于共产主义是对人与人之间一切中介的取消,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权力的分立,也必然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取而代之。柯氏的这部书的特色在于其批判性和敏锐性,直指马克思主义中的暧昧不明之处,但总的来说,除了第一章对于辩证法之历史的考察之外,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 2 选选是只老河马 2018-07-13 15:16:24

    本科记忆。(1)今天更新下条目,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卷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