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考察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由于宋廷充份利用江南丰厚的社会经济资源,作国防的后盾,推动防御策略,确立了背海立国的形势,才能与金、蒙相抗衡达一百五十余年之久。这些经由宋廷组织、团结、承认而实质存在的各种民间自卫武力或地方军,不仅与南宋时代的正规军同时并存,更是支撑南宋政局,与赵宋政权相始终的武装力量。同时,地方武力自主性强,若任其膨胀、发展,也可能是朝廷的一项威胁,如何有效掌握,使这些武装力量成为供我驱策的工具,而不是尾大不掉,甚至叛乱、夺权之资,自然是对地方武力倚赖更殷的南宋朝廷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于南宋历史研究,尤其对军事史研究有素,积累深厚,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集成,是近年...
(展开全部)
本书考察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由于宋廷充份利用江南丰厚的社会经济资源,作国防的后盾,推动防御策略,确立了背海立国的形势,才能与金、蒙相抗衡达一百五十余年之久。这些经由宋廷组织、团结、承认而实质存在的各种民间自卫武力或地方军,不仅与南宋时代的正规军同时并存,更是支撑南宋政局,与赵宋政权相始终的武装力量。同时,地方武力自主性强,若任其膨胀、发展,也可能是朝廷的一项威胁,如何有效掌握,使这些武装力量成为供我驱策的工具,而不是尾大不掉,甚至叛乱、夺权之资,自然是对地方武力倚赖更殷的南宋朝廷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于南宋历史研究,尤其对军事史研究有素,积累深厚,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集成,是近年来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黄宽重,l949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日本东洋文库终身海外名誉研究员。长年致力于历史学及人文学之跨领域研究,尤专研宋史,先后发表近百篇论文、四本论文集,以及《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等四本专书;近年亦大力推动唐宋史学界跨朝代国际研究合作。
冷門研究。
私军战斗力大于正规军,力量失衡从制度上找补。注意对变乱的处理。
材料+问题=经典。参考用书。待我抽空做个豆列。
经典作品。
看完。
可能因为成文早,切入点很新颖且有空间但深度力度不够。另外在“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先入为主的影响下,宋廷对地方武力的所有行为都被带有抑制地方的解读。其实有现成武力一用,虽有如此效果但未必出于制衡。另外,港台学者似乎受“重文轻武”这些落后观点影响较小,作者自己也提及了这个观点的过时,不至于像隔壁张邦炜老师15年还给人递刀子...
宋廷对地方军及民间自卫武力的纠结心态,可以说从建政伊始就开始了,为避免藩镇割据武将夺权重演,一直采取弱枝强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策略。承平时尚可支撑,不过是军队日冗之弊,而一旦北宋末强敌来犯及南宋苦撑半壁时,问题就暴露的十分明显了,尊循祖制事实上已成为宋廷解决现实困境的最大掣肘。禁军战力衰颓,地方军和民间武力(如茶商军)的战力史籍记载有目共睹,本书探讨的课题正佐证了这个事实,然而终究在宋廷念念不忘... 宋廷对地方军及民间自卫武力的纠结心态,可以说从建政伊始就开始了,为避免藩镇割据武将夺权重演,一直采取弱枝强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策略。承平时尚可支撑,不过是军队日冗之弊,而一旦北宋末强敌来犯及南宋苦撑半壁时,问题就暴露的十分明显了,尊循祖制事实上已成为宋廷解决现实困境的最大掣肘。禁军战力衰颓,地方军和民间武力(如茶商军)的战力史籍记载有目共睹,本书探讨的课题正佐证了这个事实,然而终究在宋廷念念不忘的遏制政策下烟消云散。一个政权的覆亡固然多因,但往往最初兆基的根本已经远远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展开)
本书收录黄先生1986-2001年写的有关南宋地方武力的几篇论文,讨论了南宋地方军、民间自卫武力的组织、演变及其与时局的联系,落脚于分析南宋中央—地方关系,并探讨南宋政权的性格。地方军由地方政府组织,后多被并入正规军,根据形势,或忠宋,或降元;民间自卫武力种类繁多,人员复杂,包括被宋廷首次承认的镇抚使、伴随茶叶官卖而来的茶商军等。他们具有浓厚的地方属性,根据自身利益的考量,调整与宋廷的关系。读下来... 本书收录黄先生1986-2001年写的有关南宋地方武力的几篇论文,讨论了南宋地方军、民间自卫武力的组织、演变及其与时局的联系,落脚于分析南宋中央—地方关系,并探讨南宋政权的性格。地方军由地方政府组织,后多被并入正规军,根据形势,或忠宋,或降元;民间自卫武力种类繁多,人员复杂,包括被宋廷首次承认的镇抚使、伴随茶叶官卖而来的茶商军等。他们具有浓厚的地方属性,根据自身利益的考量,调整与宋廷的关系。读下来的感觉,黄先生的论述简而有要,流畅精彩,一分材料得出一分观点,兼不缺少关怀。李全一章,时代与个人命运交织,已与近年出版的孙应时由相近的关注点。 (展开)
> 更多短评 32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5篇
> 27人在读
> 144人读过
> 729人想读
订阅关于南宋地方武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涒灘 2015-05-23 17:47:37
冷門研究。
0 有用 雾失楼台 2023-09-06 19:52:30 江苏
私军战斗力大于正规军,力量失衡从制度上找补。注意对变乱的处理。
1 有用 genie 2019-04-12 01:16:34
材料+问题=经典。参考用书。待我抽空做个豆列。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1-23 16:31:16 湖北
经典作品。
0 有用 稳定的火星土环 2019-12-12 00:42:22
看完。
0 有用 行营都统林黛玉 2023-09-27 21:06:51 浙江
可能因为成文早,切入点很新颖且有空间但深度力度不够。另外在“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先入为主的影响下,宋廷对地方武力的所有行为都被带有抑制地方的解读。其实有现成武力一用,虽有如此效果但未必出于制衡。另外,港台学者似乎受“重文轻武”这些落后观点影响较小,作者自己也提及了这个观点的过时,不至于像隔壁张邦炜老师15年还给人递刀子...
0 有用 雾失楼台 2023-09-06 19:52:30 江苏
私军战斗力大于正规军,力量失衡从制度上找补。注意对变乱的处理。
0 有用 种瓜得瓜 2023-01-06 21:23:51 江苏
宋廷对地方军及民间自卫武力的纠结心态,可以说从建政伊始就开始了,为避免藩镇割据武将夺权重演,一直采取弱枝强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策略。承平时尚可支撑,不过是军队日冗之弊,而一旦北宋末强敌来犯及南宋苦撑半壁时,问题就暴露的十分明显了,尊循祖制事实上已成为宋廷解决现实困境的最大掣肘。禁军战力衰颓,地方军和民间武力(如茶商军)的战力史籍记载有目共睹,本书探讨的课题正佐证了这个事实,然而终究在宋廷念念不忘... 宋廷对地方军及民间自卫武力的纠结心态,可以说从建政伊始就开始了,为避免藩镇割据武将夺权重演,一直采取弱枝强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策略。承平时尚可支撑,不过是军队日冗之弊,而一旦北宋末强敌来犯及南宋苦撑半壁时,问题就暴露的十分明显了,尊循祖制事实上已成为宋廷解决现实困境的最大掣肘。禁军战力衰颓,地方军和民间武力(如茶商军)的战力史籍记载有目共睹,本书探讨的课题正佐证了这个事实,然而终究在宋廷念念不忘的遏制政策下烟消云散。一个政权的覆亡固然多因,但往往最初兆基的根本已经远远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展开)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1-23 16:31:16 湖北
经典作品。
1 有用 顾简青 2022-01-29 22:42:57
本书收录黄先生1986-2001年写的有关南宋地方武力的几篇论文,讨论了南宋地方军、民间自卫武力的组织、演变及其与时局的联系,落脚于分析南宋中央—地方关系,并探讨南宋政权的性格。地方军由地方政府组织,后多被并入正规军,根据形势,或忠宋,或降元;民间自卫武力种类繁多,人员复杂,包括被宋廷首次承认的镇抚使、伴随茶叶官卖而来的茶商军等。他们具有浓厚的地方属性,根据自身利益的考量,调整与宋廷的关系。读下来... 本书收录黄先生1986-2001年写的有关南宋地方武力的几篇论文,讨论了南宋地方军、民间自卫武力的组织、演变及其与时局的联系,落脚于分析南宋中央—地方关系,并探讨南宋政权的性格。地方军由地方政府组织,后多被并入正规军,根据形势,或忠宋,或降元;民间自卫武力种类繁多,人员复杂,包括被宋廷首次承认的镇抚使、伴随茶叶官卖而来的茶商军等。他们具有浓厚的地方属性,根据自身利益的考量,调整与宋廷的关系。读下来的感觉,黄先生的论述简而有要,流畅精彩,一分材料得出一分观点,兼不缺少关怀。李全一章,时代与个人命运交织,已与近年出版的孙应时由相近的关注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