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五) (維舟)
- 东亚文化 (王荣欣)
- 港台外(再续) (湮没人群)
- 不务正业之余要干的正事 (Simonoth)
- 清大歷史所入學考參考書目 (侯二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墨叶 2010-04-30 19:48:48
因其本身是日本人写给日本人自己看的,资料很翔实。没有空话。像研究台湾早期的经济史有用,
1 有用 臺灣蘇維埃萬歲 2019-02-02 09:43:51
日據台灣史的經典之作,對當時的經濟資料有極翔實的羅列。對掌握經濟史方法、日據台灣經濟史有興趣的人會比較好讀。對我這個門外漢而言有些無聊。
1 有用 啥啥啊 2018-03-24 18:18:18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报告书《台湾私法》/总督专政制度
0 有用 Lena 2024-04-15 13:46:45 福建
本书虽立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则是日本殖民台湾时一种稍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日本获取台湾之初尚未有足够积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帝国,因此其殖民是先有帝国主义的实践,而后才逐渐有了实质。于是,本书从经济学出发,以“糖业帝国主义”为主要视角,描绘了这样一个由实践到实质的过程。具体来说,相比因资本主义需求膨胀而进行海外扩张的模式,日本则是动用国家权力进行宏观调控,以种种手段鼓励国内资本家投资台湾,慢慢在台... 本书虽立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则是日本殖民台湾时一种稍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日本获取台湾之初尚未有足够积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帝国,因此其殖民是先有帝国主义的实践,而后才逐渐有了实质。于是,本书从经济学出发,以“糖业帝国主义”为主要视角,描绘了这样一个由实践到实质的过程。具体来说,相比因资本主义需求膨胀而进行海外扩张的模式,日本则是动用国家权力进行宏观调控,以种种手段鼓励国内资本家投资台湾,慢慢在台建立起为日本提供资金的现代银行、现代混合型企业(制糖会社),资本主义逐渐由商业向金融资本发展,使日本真正成为新兴帝国。在帝国的野心及世界大环境的波动影响下,为抵抗糖价下跌、保持自身的话语权,对内逼迫农民种甘蔗,对外扩大糖业市场、侵略他地、恶性循环。日本植/殖民就此堕入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的批判对象。 (展开)
3 有用 9 de Julio 2020-11-28 19:06:16
1929年老书,日本殖民下台湾经济史的奠基作。作者矢内原忠雄是“耶左”,信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督徒,战后任东大校长。我对经济史外行,只是粗读:作者认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后进国,殖民台湾不是出于国内资本的要求,而是国家的主动出击。因此据台后必须先以军队警察强行改造台湾的封建法权、建设基建,成为适合资本投资的环境,而后将台湾改造成以糖业为核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残酷剥削和歧视统治。但受限时代,作... 1929年老书,日本殖民下台湾经济史的奠基作。作者矢内原忠雄是“耶左”,信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督徒,战后任东大校长。我对经济史外行,只是粗读:作者认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后进国,殖民台湾不是出于国内资本的要求,而是国家的主动出击。因此据台后必须先以军队警察强行改造台湾的封建法权、建设基建,成为适合资本投资的环境,而后将台湾改造成以糖业为核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残酷剥削和歧视统治。但受限时代,作者仍不敢明白谴责日帝,甚至幻想在尚未资本主义化、以自耕农为主的东台湾能出现日本人、汉人、原住民各族农民和谐共处的“乌托邦”,可说太过书生气了。另外作者还指出由于台湾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农村不像朝鲜那样赤贫,故未出现“在日朝鲜人”那样的赴日打工群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