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生命中最高的和最美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该阅读到、不该听到、不该看见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的话,是我们所该去生活体验的。
论啰嗦,克尔凯郭尔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他们的灵魂过于松弛而无法去搞明白在一个两难之中蕴含有什么东西,他们的人格缺少那种能够带着悲怆去说出“非此即彼”的能量。
这种垃圾翻译真的是认真的嘛?
我该如何存在?
爱入无人之境,海洋开出来的花朵,能读到这样的翻译,这样的作品,何等的五月天
人的学问,是研究具体人的。和本雅明思路基本一致。里面哲学的基本命题近似于欺骗。
因为一时拆不开上册的塑封,所以先读下册。其实通篇的最大观点还是“选择自己”,认识自己只是前提,选择自己才是最大的表达自由,无论处于何种情况,婚姻也好,友谊也好,工作或者展现才华。文字肯定是很好的,绵密细致,另一侧看就是略啰嗦了,不过还是金句频出,大部分观点都有其正确性(我也不知道这里谈正确与否是否合理),或者说更有其可借鉴的地方,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即使通读完,以后没事翻几页读读也是不错,静心。这么说来他的语言还有镇定效果。
深深地中了无数枪
太絮叨
很久以前读过他一本小册子,在心里燃烧了多年,现在我长大了,那种鲜明的力量多少模糊了,火光也暗淡了,正是重温的时候。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后来《恐惧与战栗》与《恐惧的概念》的前身,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上卷的假名作者A还是下卷作者,只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阐述各自底色下的生活态度,人要么审美的活着,要么接受义务承担伦理。人生只能或此,或彼。但后来克尔凯郭尔对伦理生活产生质疑,因为《恐惧与战栗》里提出伦理的东西具有普遍性,而普遍性适用于一切人,可“当个人由于进入普遍性而感到无力将自己作为个体来维护时,就处于一种精神磨难中。”正是基于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基于或此或彼的选择,在《恐惧的概念》里他更深入地阐述人在审美和伦理处境下的另一状态:焦虑与自由-可能性模棱两可。但这些假名著作据说都是“审美的”,而署名著作才是“宗教的”,如果生活存在从审美到宗教的序阶,那我可能依然停留在理解审美的阶段,只偶尔瞥到他原野里的百合与飞鸟
我倒是觉得所有女性主义者都该来看看 男权所精心编造的关于婚姻的谎言。
说句心里话,第一次看它的时候,没想过有生之年,能读完它。。。考虑以后如果有机遇,再读一遍英文版吧~
没读懂,惭愧...
I just can't make it.
至此索伦·克尔凯郭尔永刻我心之上
很有力量的一本书,书籍的主要内容关乎美学,以及生活的审美—伦理学。上册看似散漫,严谨的逻辑布局于下册展现出来,并逐渐收尾。从欲望,到爱情,从婚姻,到生育,廓尔凯郭尔谈论了这四阶段的递进审美,以及伦理内涵。最有趣的是上册末尾他根基自己的理论写了一部中篇小说。
那伦理的,那审美的。
相对合理,但相对不够有趣。
> 非此即彼(下卷)
17 有用 137710 2014-03-07 11:46:02
生命中最高的和最美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该阅读到、不该听到、不该看见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的话,是我们所该去生活体验的。
9 有用 w 2020-08-02 16:35:47
论啰嗦,克尔凯郭尔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6 有用 子弹 2019-12-10 09:32:45
他们的灵魂过于松弛而无法去搞明白在一个两难之中蕴含有什么东西,他们的人格缺少那种能够带着悲怆去说出“非此即彼”的能量。
3 有用 破浪乔尼 2022-05-22 11:52:42
这种垃圾翻译真的是认真的嘛?
2 有用 杨念孜 2015-08-11 17:15:17
我该如何存在?
1 有用 已注销 2017-05-07 08:08:14
爱入无人之境,海洋开出来的花朵,能读到这样的翻译,这样的作品,何等的五月天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11-11 14:45:40
人的学问,是研究具体人的。和本雅明思路基本一致。里面哲学的基本命题近似于欺骗。
1 有用 乙左左 2018-12-26 10:59:04
因为一时拆不开上册的塑封,所以先读下册。其实通篇的最大观点还是“选择自己”,认识自己只是前提,选择自己才是最大的表达自由,无论处于何种情况,婚姻也好,友谊也好,工作或者展现才华。文字肯定是很好的,绵密细致,另一侧看就是略啰嗦了,不过还是金句频出,大部分观点都有其正确性(我也不知道这里谈正确与否是否合理),或者说更有其可借鉴的地方,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即使通读完,以后没事翻几页读读也是不错,静心。这么说来他的语言还有镇定效果。
0 有用 天体琉璃万華鏡 2012-03-31 22:41:17
深深地中了无数枪
0 有用 μετα 2014-09-20 01:06:09
太絮叨
0 有用 小虎娘 2011-12-21 06:25:09
很久以前读过他一本小册子,在心里燃烧了多年,现在我长大了,那种鲜明的力量多少模糊了,火光也暗淡了,正是重温的时候。
1 有用 孟冬 2020-04-04 21:22:41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后来《恐惧与战栗》与《恐惧的概念》的前身,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上卷的假名作者A还是下卷作者,只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阐述各自底色下的生活态度,人要么审美的活着,要么接受义务承担伦理。人生只能或此,或彼。但后来克尔凯郭尔对伦理生活产生质疑,因为《恐惧与战栗》里提出伦理的东西具有普遍性,而普遍性适用于一切人,可“当个人由于进入普遍性而感到无力将自己作为个体来维护时,就处于一种精神磨难中。”正是基于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基于或此或彼的选择,在《恐惧的概念》里他更深入地阐述人在审美和伦理处境下的另一状态:焦虑与自由-可能性模棱两可。但这些假名著作据说都是“审美的”,而署名著作才是“宗教的”,如果生活存在从审美到宗教的序阶,那我可能依然停留在理解审美的阶段,只偶尔瞥到他原野里的百合与飞鸟
1 有用 Анна 2020-05-31 11:32:38
我倒是觉得所有女性主义者都该来看看 男权所精心编造的关于婚姻的谎言。
0 有用 无痕~似水 2013-10-21 00:37:06
说句心里话,第一次看它的时候,没想过有生之年,能读完它。。。考虑以后如果有机遇,再读一遍英文版吧~
0 有用 Leey 2016-07-08 00:50:49
没读懂,惭愧...
0 有用 Slothrop 2012-04-27 21:18:25
I just can't make it.
1 有用 还没去过星巴克 2020-01-30 23:28:50
至此索伦·克尔凯郭尔永刻我心之上
0 有用 john vin 2017-08-18 23:53:58
很有力量的一本书,书籍的主要内容关乎美学,以及生活的审美—伦理学。上册看似散漫,严谨的逻辑布局于下册展现出来,并逐渐收尾。从欲望,到爱情,从婚姻,到生育,廓尔凯郭尔谈论了这四阶段的递进审美,以及伦理内涵。最有趣的是上册末尾他根基自己的理论写了一部中篇小说。
0 有用 脆脆鲨(已黑化 2023-02-10 09:18:31 河南
那伦理的,那审美的。
0 有用 沧浪之江 2023-03-11 22:33:01 广东
相对合理,但相对不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