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苹果大圆子SUB 2014-06-15 00:21:08

    二里头发掘情况(作者ms是本世纪的队长)及相关分析推断结果。视野较广而浅显,只求科普、体例不求严谨,且细节和深入展开较少。当然,作者用推理和逻辑、找到城墙遗址、从而确认宫城范围(以前ms只确认了宫殿单体建筑的遗址),还是很好玩、很能干的。至于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作者似乎不置可否,其实压根没承认夏朝的实体XD

  • 5 阿镇 2012-11-16 16:49:41

    一两个小时可以扫完。有些点还满新奇满好玩的。不过为啥每次看着看着就突然看到作者得出了个跟我思维线完全不是一个方向的结论呢?更诡异的是,仔细想想那结论还是挺有道理的。于是这就是理科生和文科生的思维差异?

  • 2 海马 2015-11-02 10:27:41

    虽然是大众科普文,但是讲得很清楚,图表做得好。

  • 2 韧勉 2014-12-05 14:43:37

    如今再看这本考古大众阅读读物,其中的精妙还需要慢慢品。

  • 1 小车 2015-10-23 10:03:32

    对二里头的考古做了详细的普及介绍,很好的科普。最后两章发散就非其所长的样子。

  • 1 久道 2014-10-31 20:13:12

    考古学者写通俗读物,半学术、半通俗,配之以图,亦尚可观。

  • 1 [已被注销] 2015-01-04 08:19:41

    把专业的考古发现转化为可以为社会利用的知识。

  • 1 完颜白菜 2020-07-15 13:59:11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就指望考古学家了。很好的科普小册子,主要讲二里头,可以再读读另一本《何以中国》。2017-03-01标了想读,2020-07-15才读完,要抓紧读书,不然还赶不上文物出土的速度。

  • 0 私享史 2013-07-10 17:02:27

    逻辑清晰,编排妥帖。

  • 1 La Bayadère 2019-12-30 21:47:20

    “黄仁宇曾说,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发展极有关系,尤其当我们把地理的范围放宽,历史的眼光延长时,更是如此。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天候-地理-人事,赈灾-治水-边防,构成了数千年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的主线。换言之,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地理大势决定了古代中国的走向。”

  • 1 [已注销] 2015-06-13 15:40:27

    翻过= =主要是求作者签名。。

  • 0 Tsing river 2018-02-04 15:39:21

    书名取得“大”,但是书中讲述的点太“小”;看完只能对二里头遗址有个粗浅的印象和认识,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 0 桃梨.キララ 2016-05-01 11:03:14

    网红书,不得不说徐宏老师很会炒红自己啊。不过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毕竟是没什么错误的科普书,并且我也从里面学到了一个知识点。

  • 0 帕斯特洛 2011-05-16 10:27:23

    某一同學要來的許宏老師簽名本。

  • 0 Richt 2015-06-29 23:40:36

    做为通识读物,写得真是很好

  • 0 守藏史 2013-11-10 17:03:41

    这是最近读到的又一本好书!视野宏大、持论谨严、分析透彻、文笔优美,特别是完全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二里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意义,而避免以文献为依据讨论二里头文化的族属问题,省去许多纷争而意义丝毫不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