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的原文摘录

  • ”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很喜欢《基督山伯爵》里的这句话。在等待中积蓄能量, 充实自己;在希望来临时,我们才不会不知所措。 (查看原文)
    Cong 1赞 2014-05-30 05:16:56
    —— 引自第41页
  •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只要每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他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查看原文)
    Guoxinyu 1回复 1赞 2011-09-08 21:22:49
    —— 引自第28页
  • 他们有令人担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悟出寄托的青春和梦想。他们代表着社会最敏感的触觉,他们代表着一代人的痛苦和彷徨。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只要每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他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查看原文)
    Azeril 2赞 2011-11-19 11:32:10
    —— 引自章节:全书
  • 身在这里,我们就是在生活下面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不过仍旧是顶着天,立着地罢了,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 我们也曾坐在寝室的电脑前废寝忘食地盯着屏幕,也曾喜滋滋地数着一月千把块钱的打工收入,也曾不在意寝室变成猪圈或狗窝,我们的书桌也曾堆得只剩下键盘可落手……这样的生活,我们都曾经历过,可是若将这些生活变成未来,那也许就是噩梦。但阿南在距三环十六七公里的一个小村中,伴着微微冒着电暖气和黑夜,依然延续着曾经简陋的生活。二十出头的我们或许还不能在清醒的痛苦与麻木的自得其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有的,只是一些小小的平凡愿望,在被生活的重担压倒之前,我们想要的,不过是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已。 “活着”并不只是要求在生存以上,哪里面有梦想、有责任、有事业、有尊严,它是一个人告别过去,走向未来的符号。 我很倔强,我想在自己能控制的时间里给我遇到的人,一个脱下面具放松的机会,我不愿去骗人,也许也是因为我恨骗我的人。可是,现实一次一次地刺痛了我,我选择了学习,让我学会这些人情世故,为了父母,为了她,为了我的未来,我会努力改变自己。 北京是这样粗粝的一个城市,它为每个漂泊者在其中的人脸上都留下风尘仆仆的痕迹,让他们少了份做学生的轻狂与朝气,又比定居者们少了份气定神闲。 (查看原文)
    Azeril 2赞 2011-11-19 11:32:10
    —— 引自章节:全书
  • 脸,然后仔细作答。 她叫孙菲,北京人,农村户口。她有些话令我非常感动,她说她现在 辛苦奋斗是为了三个目标:第一,让父母有富足的晚年生活;第二,为了 自的孩子以后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第三,她才想到了自己。多么淳朴的 女孩啊。辛苦奋斗最先想到的是父母和孩子。我想,她一定是个家庭观念 很重的女孩,她一定渴望拥有一个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港湾,可以给父母 和孩子带来比她现在更好的生活。 我问她:“你觉得生活在这里怎么样啊?” 她腼腆地笑了笑,说:“挺好的。我都在这住了三年了。大专毕业后 直住在这 小月河学生公寓的条件并没有让她觉得有多么不满。孙菲很知足。 我在接触“蚁族”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过“北京人”。北京的学生因有地优势,往往会比外地学生状况好一些。所以,见到孙非,我颇有些意外。由于家住农村,她从小便在很普通的学校读书,既接触不到“奥赛”也进不了市重点。但她对北京非常有归属感,她认为她的家就在北京。可是她显然没有像市区的“北京人”得到实际的优越条件。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出身的不同,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轨迹。同样是“北京人”,她为了留在北京市区工作,不得不住在低廉的学生公寓里,与背井离乡的外地学生一样打拼。我常想,这么善良认真的女孩子,如果从小就在北京市区长大,现在她的状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可是生活容不得假设,出身亦无法选择,生活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铺开,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孙非对人对生活都非常平和,她满足现在的生活,也憧憬更美好的生活一一生活的美好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我祝福她可以拥有她想要的幸福,因为她是如此善良美好,她理应得到幸福。 (查看原文)
    黑胖子不说话 2021-03-05 23:03:38
    —— 引自章节:同在北京两重天
  • 有些人仍在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考研、专升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白天工作,晚上熬到深夜。有一种信念始终伴随着他们。为了寻觅大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一直坚持着,多苦多累都无所谓,他们坚信现状一定会改变 也有一些人承载着太多的无奈。他们中很多来自衣村,背负着父母的荣耀和希望,只能默默忍受着大城市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他们往往能够很理性地对待生活。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面对社会不公平的事件会如何反映?”有一个女孩选择了“不采用任何渠道反 映”。她说:“反映了又有什么用呢,无非是激起更多处于相同境遇人 的愤怒。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与其让更多的人不开心,不如自己 个人承担……”这种“理性”态度,是谁的悲哀?在另一些方面,他们 跟我们一样,逛街,探寻美食,关注打折商品,追星,上网,为下个月 的手机费发愁 调研生活很快就结了,他们的生活境遇一遍又一遍在我脑海闪现。 (查看原文)
    黑胖子不说话 2021-03-05 23:04:32
    —— 引自章节:他们生活的世界
  • 元的收入足可以让她住到更好的地方去。但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不得不尽自己绵薄之力补贴家用。 张琳毕业于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这个专业在北京就业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所以毕业之后我选择留在北京发展。”不难看出,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个社会上,有的人靠关系,稍作努力便平步青云,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不需努力便能锦衣玉食。而像张琳这样贫困的大学生,只好背负着各种东西踽踽独行。这也许怕就是人们所说的“马太效应”吧。张琳是漂在北京的贫困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囊中羞涩,也并非万里挑一的人中之龙。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靠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支撑,默默地努力,想扎根于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我只好默默地祝福她。 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寻找调研对象。在一个住满八人的宿舍中,有五人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找到这间宿舍的时候,她们正聚集在宿舍里聊天,其乐融融,充满温情。得知了我的来意,女孩们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安徽的老乡,这个直爽的姑娘直奔主题,指着位室友说道:“你们这个调研能帮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吗?马上就要失业啦!”她那位文弱的女孩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我刚递了辞职申请。太累了,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把人不当人看。”我对这个叫李欣的女孩产生了兴趣,请她谈谈她的工作经历。她说她毕业不久,却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我说,工作不稳定,会不会对你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呢?她叹道:“走一步看一步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业生涯,李欣似乎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方向。当我问及她们为什么选择小月河居住时,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便宜呗!”她们回答问题时都是嬉笑着的,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压力给这群追梦的姑娘带来的重负和无奈。这五个女孩全部是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有三人的学历仅仅是专科。逐年的扩招使得本科... (查看原文)
    黑胖子不说话 2021-03-05 23:09:11
    —— 引自章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