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玛依塔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小綿貓HD 2015-07-19 21:34:19

    不是代表作。

  • 1 完美的真空 2022-01-23 13:44:56

    不是本基调严肃的书,夸张和戏谑的目的并非反思左派幼稚病,而是解构革命。相应在书外,作者转向了新自由主义。

  • 0 琝琝琝琝琝 2021-11-17 23:46:12

    在亦真亦幻的文体中,用亦真亦幻的写法,讲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文体、写法、故事、书名(直译为《玛伊塔的真实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很有趣

  • 0 āáǎà 2022-07-09 04:49:38

    看过代译序

  • 0 翁德尔 2022-05-02 14:01:39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着世界末日之战,脑海里面一直在想着加尔这个人物,但玛依塔究竟是不同的,最后对玛依塔的采访使本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也成功把我搞迷糊了。 我一直以为这本书结构上不算特别出色,但是最后我才明白过来,略萨是在虚构之中又虚构了一层。 我一直以为前面双线叙事中的玛依塔就是真正的玛依塔,后来读完最后一张,才发现他是书中的“我”所虚构的

  • 0 月球阴暗面 2024-03-13 11:09:56 上海

    秘鲁的《公民凯恩》。略萨的叙述一直有元小说的倾向。一如既往的勇敢,无论自己是左是右,反正秘鲁当局罪恶滔天,已经到了低谷了,怎么走都是向上的。书中党派开会的部分特别讽刺,一个二十人的小党派还要在内部分一分宗派,反思拉丁美洲左翼思潮,对左翼势力去浪漫化,年轻的时候略萨也是波拉尼奥,只不过他长大了。

  • 0 蘸水笔 2023-08-17 09:34:04 北京

    最浪漫的理想,最天真的殉道者,最后却成了最大的笑话。。。有点太讽刺了。。。

  • 2 樂樂 2021-03-07 23:16:43

    本书固然说的是左派思想,然而对译者所说的有左批“左”,左派幼稚病,我反而觉得玛依塔更像是堂吉诃德。在一个本就是边缘化的托派组织,存着边缘化的思想,性向上的边缘化更让他显得遗世独立,最终导致革命失败。革命又并非幼稚而失败,而是因为空谈、因为自私、因为害怕恐惧、因为我们都是懦弱的人类。

  • 1 突然一朵大荷花 2019-04-16 19:28:50

    结构构筑了虚实之间靠行动感知自己存在的玛依塔。为什么这本不再版了呢。

  • 0 怀疑的一代 2021-10-05 21:52:53

    反革命小说。隐隐觉得这本受了凶杀案一点影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是1981年出版,这本是1983年出版。略萨的创作方式似乎是,先搜集素材,而后挑最能共情的视角去写,这个视角也就成了作品的结构。按说小说写作为避免与真实人物、地方相撞多用化名,可略萨直接用全名,这个创作特点似乎也是略萨创作力丰富的一个源泉。

  • 1 临汉隐居 2022-01-26 11:17:43

    顺着普林斯顿文学课摸过来(

  • 0 萝卜头尼罗 2022-09-24 03:06:41 浙江

    读到最后一章我才理解这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破灭的故事,在玛伊塔对“我”告白哈五哈事件后抢劫银行的真相后,我才明白略萨这部长篇小说要表达什么,脱离群众的左派革命的最终宿命是没有结果的,极左派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底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是什么他们脑袋空空只会在抢来的卡车上打闹着唱着国际歌,虽然略萨总说自己把所有的时间线打乱并且在现实中插入各类虚构成分是为了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但是他想要引导读者做出的结论又是那么明显,从身边人到革命参与者一个个在虚构的古巴与美国佬入侵的现实中的采访到对小说主人公的谈话,略萨写了一个拉美左派革命者晚年幻想破灭的悲歌 ps:一定要把译者的序放到最后看

  • 0 吾儿牧易 2024-03-24 13:31:42 浙江

    故事性一般,不是特别吸引人。这部小说里,略萨在结构上又玩一种新花样,每章一个采访对象(最后一章采访主角),用第三视角和采访对象的回忆串联起主人公的经历。题材可能略略有点敏感,这是人文社没再版的原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