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
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明顯……
日本攝影大師 森山大道 首部中文版作品
80年代傳奇攝影作品「野犬三部曲」第一部《犬的記憶》
進入大師世界的首要代表性自傳書籍。
2001年日文復刻再版;2004年英文精裝出版;2009年中文版感動上市
粗樸原始、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赤裸記錄城市人生風景。
影像中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
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自八○年代陸續寫就了《犬的記憶》、《犬的時光》、《犬的記憶──終章》等野犬三部曲,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其中尤以《犬的記憶》一書為重,1982年首次出版;2001年復刻文庫版出版至今十餘刷;2004年出版英文精裝版。
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
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
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明顯……
日本攝影大師 森山大道 首部中文版作品
80年代傳奇攝影作品「野犬三部曲」第一部《犬的記憶》
進入大師世界的首要代表性自傳書籍。
2001年日文復刻再版;2004年英文精裝出版;2009年中文版感動上市
粗樸原始、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赤裸記錄城市人生風景。
影像中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
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自八○年代陸續寫就了《犬的記憶》、《犬的時光》、《犬的記憶──終章》等野犬三部曲,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其中尤以《犬的記憶》一書為重,1982年首次出版;2001年復刻文庫版出版至今十餘刷;2004年出版英文精裝版。
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
同時也是時間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話。
──森山大道
高職未畢業便離開制式教育的森山大道,強調街頭就是他的學校,靠自身學習成為攝影大家的過程令人傳誦。他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擷取城市荒落一景,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被譽為是街拍大師。而他作品所呈現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尤其受到當代日本及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喜愛及追隨。
「當我來到這個世界,邁出屬於我的人生時,其實我對於我之所以為我,還一點自信都沒有,而是逐漸才喚醒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覺。才不久前,我的五感和第六感終於開始好好作用了,並且開始和那些促發了潛意識運作、也就是所謂的記憶的各式各樣的事物和事件產生了連繫,也讓我開始回溯這個所謂的我的個人歷史。
一九七一年我開始在青森縣拍攝流浪狗,當時我剛好從下榻的旅館走到大街上,一隻狗從我面前經過,這個機緣讓我拍下了它。從那時起,流浪狗就一直在心裡跟隨著我,這張照片讓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人們一想到我的作品,就會想到這張照片。」
──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既是這張感動大多數人的照片,也是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的私人回憶。書中二十篇意味深長的文章,森山分享了他的生命經歷:他生活、工作之處,家人、朋友、感情,旅行所到之處,漫走於各個城市及鄉野之中……森山在記憶之中追索,在影像之中徘徊,透過文字挖掘出在影像中交錯的記憶與真實,以及帶給他的生命意義。
這些文字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事實上閱讀森山的文字,也能讓人感到森山內在那份強韌的生命力。不加修飾的詞藻,赤裸裸呈現森山對於城市角落的敏銳觀察,那是一份昇華自人群中的能量,正如他所說:「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直接明顯。」
犬的記憶的创作者
· · · · · ·
-
森山大道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三年後獨立發展。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顯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在《Provoke》雜誌嶄露頭角,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櫻花,在森山的鏡頭下也變得晦暗淍零。甚至被評論家推測有自殺傾向。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此一傳奇絕版品已由講談社於2009年4月重新出版)的出版,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三年後獨立發展。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顯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在《Provoke》雜誌嶄露頭角,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櫻花,在森山的鏡頭下也變得晦暗淍零。甚至被評論家推測有自殺傾向。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此一傳奇絕版品已由講談社於2009年4月重新出版)的出版,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
90年代起,頻繁於日本海內外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回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在日本,單是近一年內,即已舉辦了近十場展覽。
攝影集及文集陸續出版了數十本,包括《遠野物語》、《新宿》、《大阪》、《寫真對話集》、《凶區》、《另一個國度》、《森山。新宿。荒木》等。近年在日本一年約出版2-3本作品(包括再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的一生,其实不过是在无数风景片段的组合中奔走穿梭而过的吧。即便说世事无常、逝者皆空,然而那时那刻的那道风景,如今且归于何处呢?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所体会到的不是感伤,而是一种类似愤慨的感觉。人们总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风景。那感觉可以看做一种对于时间的焦躁。我认为时间并非无限延伸而去的东西,而是时刻地压迫着我们。对失去风景的追忆,同时亦是一次对通向将要来临的死亡的风景的预感。因此我在思念山阴的风景时,总有些许正在返祖的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思念并不是阴暗的,却像凝望着一个光明、透澈的场所般内心静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3页 -
我遇上了各种各样的事儿,邂逅了形形色色的人,认识了不同的城市,也学会了在路上扬手搭人家的便车和卡车。我犹如车灯一般,总是注视着前方的道路,渐渐形成了一种病,我的身心沉溺于在路上的状态,无法切换回现实来了。日日夜夜,我盲目地狂按快门,疾走的节奏和我的年轻气躁一拍即合,尽管身边的旅伴一再变换,我仍然走个不停,狂拍不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犬的記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犬的記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Hokkaido 9.3
-
- Daido Moriyama 9.2
-
-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 8.4
-
- Kyoku / Erotica 9.1
-
- 写真よさようなら 9.0
-
- 邁向另一個國度 8.7
-
- Labyrinth 9.1
-
- サン・ルゥへの手紙 8.4
-
- 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7.7
犬的記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时间的化石 | 说森山大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书传传书”。 前几天收到朋友寄的《犬的记忆》,是森山大道的一本摄影随笔集。其实本书五年前出过一版,这是再版的。 关于摄影师 ,有朋友可能会问,我们只要看他的摄影作品就好了,干嘛看他的文字呢。在我看来,有很多摄影师的文字的确是车轱辘废话,他们善... (展开)
> 更多书评 3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8.2分 1792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8)8.2分 586人读过
-
河出文庫 (2001)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朝日新聞出版 (1998)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ubrick港版、英文版书目推荐 (库布里克@北京)
- Kubrick新到港、台版书籍 (库布里克@北京)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曹疏影:我的2010书单 (曹疏影)
- 动人的画面,色迷迷的文字 (黑压压一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犬的記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ao 2011-04-28 04:05:54
记忆
4 有用 何倩彤 2010-01-04 12:59:48
翻譯爛到不行﹐我要令謀高就。(燥底﹐丟書)
0 有用 咖啡胡子 2010-01-05 17:33:09
只因为看第一段文字时的感动 心里瞬间涌出很多语句 想到外婆想到母亲 ⋯⋯
0 有用 田园 2012-03-28 10:27:01
看着这本书,理解了另一种宽容。不会像之前文字编辑时那样,对文字的本土化有那么高的要求。除了翻译问题,其实要宽容地接受另一种语言习惯。
1 有用 Autorun 2011-03-07 13:06:44
森山大道的文字也很细腻啊。思维和感触的密度还是重要的,高于具体的表达方式,所以感受到要比看到、拍到和写到更有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