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訪談錄》的原文摘录

  • 70年代末,县城里有谁家的孩子能进到工厂里工作,对全家来说都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每月稳定的工资,意味着暑期的时候会发茶叶、白糖;冬天的时候会有烤火费。也意味着家里人可以去工厂的浴室洗澡,每个月还发若干双手套和几条香皂。而我们这些孩子,也可以拿着过期的假票,跟着哥哥姐姐混进职工聚乐部去看《佐罗》。当工人也有上夜班的辛苦,但早上回家时可以顺手扯一些棉纱,放在自行车坐垫下擦自行车。可以顺手为家里磨几个不锈钢把手,或者打一把菜刀,为自家的电表顺一卷儿保险丝回来。 以厂为家的观念让大家变得公私不分,人们也乐在其中。厂里的福利房,将来铁打不变的退休金,都不止是物质好处,而是一个阶级的内心骄傲。 但,这个世界有什么是铁打不变的呢? (查看原文)
    wintersoul 6赞 2016-06-08 14:59:10
    —— 引自章节:序 其余的都是沉默
  • 强烈的历史反差让人不禁反思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他(她)们朴素而坚韧的面孔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时代。他(她)们的经历折射出近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吊诡。 (查看原文)
    轩煊 1赞 2012-03-26 14:53:55
    —— 引自第5页
  • 以英国的载卓尔夫人和美国的列根总统上台为标志,西方国家告别高福利高保障社会政策的时代,全面转向新自由主义,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开始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时代。 (查看原文)
    轩煊 1赞 2012-03-26 14:53:55
    —— 引自第5页
  • 面对西方世界的繁荣表象,以及东亚国家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精英对发展表现出急切的心情。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引发社会精英热烈讨论中国“球籍”问题(中国够不够个拥有“地球国籍”)。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危机的氛围之中。 (查看原文)
    轩煊 1赞 2012-03-26 14:53:55
    —— 引自第5页
  •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公有制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全面的控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被简单的等同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缺少激励机制,只能滋养懒人,计划经济体制被认为过于僵化,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在他们看来,只有市场化才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自发调节供给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最大化。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市场还作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将人们从国家的控制下解脱出来,带给人们更多的自由空间。然而吊诡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信奉市场力量,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但他们所要推行的改革恰恰是靠国家这只“有力的手”推行的。 (查看原文)
    轩煊 1赞 2012-03-26 14:53:55
    —— 引自第5页
  • 然而,当城市的精英正在“二十四城”享受消费革命盛宴的时候,普罗大众却被排斥在外,而曾经是社会主要建设者的国有企业工人更是不仅无缘参与其中,甚至因此被推向了社会的边缘。几千万的国有企业工人亲手创造了城市的基础,然而最终城市化的机器缺额如此吊诡地摧毁了他(她)们工作和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连同他(她)们的社会身份。于是“二十四城”的奢华生活,对于他(她)们来说,只能驻足在城市的边缘远远地观望。 (查看原文)
    轩煊 1赞 2012-03-26 14:53:55
    —— 引自第5页
  • 话到此,不多言 书完成之后,虽然经过反复 校对和求证是一些工业专业用语和涉及科技知识的部分,这是本人知识构的局限 对不起了 我要感谢所有和我交谈过的工人师傅,他们为我们这些生人自的生活。在讲述中曾经流泪,激动不已,打搅了他们的平静我不安。当然,师傅们有权沉默,他们的讲述,是慷慨的陽与让我至少懂得这个世界上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处在困难之中的人不止我个 、我要感谢赵静,她对这本书的激情和帮忙,让我获得完成此书的信 《成都商报》的王潇和潘媛,为我建立起了跟工人的联系潘还 的老师,像师傅一样教我如何去采访。还有周燕她心地听录音。整理采访。感谢他们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感谢(二十四城记摄制组的所有人 还要感谢成发集团,我告诉接待我的领导,我要去采访那些曾经经历过巨大困难的工友,他并没有表现出如我预料的焦虑或不满大笔挥,允许我走进工厂拍摄。两个话语系统如此不同的人,能够达成一致是基于我们对历史经验相同的敬畏。我一直相信在体制之中有无数个良知与智慧尚存的个人,我同样要向他们致以敬意 相比国人的记忆,这本书能讲出来的,连开头都算不上 话到此,不多言。 2009年3月3日 我们这个厂搬到成都,是军事化行动,汽笛一响,那就跟吹了军号一样,必须走。我脑子里一片空白,被大家拉上了船。船开了,我趴在栏杆上,离岸越来越远,看到岸上的房子越来越小,就觉得离我孩子越来越远了,心一下空了。 贾樟柯(沉默一会儿):那后来呢? 大丽(沉默一会儿):后来,来了成都,过了几年,就生了老二 (查看原文)
    冬志 1赞 2021-10-14 21:33:59
    —— 引自章节:二十四城记(103分钟,故事片)
  • 男,77嵗。1958年12月下旬,從東北瀋陽111厰遷至成都,參與建設420軍工厰。歷任保衛科長,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黨委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1984年,任厰顧問,清查“四人幫”時期的遺留問題。1986年10月,正是離休。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1 三線:1950年代末期,爲了戰備需要,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從戰略需要出發,根據戰略位置的不同,將中國各地區分爲一、二、三線。一線地區指北京、上海等十五個重要大城市,在國家政治經濟方面佔有最重要地位;二線地區指僅次於一線的重要城市;三線地區是全國的戰略大後方,主要發展工業,在西南地區。 2 420厰: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又名國營第420厰(該厰偉軍工保密單位,420為其内部代號),成立於1958年,是以生産航空發動機爲主的大型國有企業。原隸屬於國防科工委,後歸航天部直管。1958年,為回應毛澤東三線建設的號召,大約有4000工人從東北瀋陽的111厰遷到成都東郊建立420厰。1964年前後和1985年前後,是420的兩個輝煌時期,1990年代初因爲國家對軍工產品的需求減少而漸漸陷入困境。2001年,該厰借搬遷之機,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於2005年扭虧爲盈。 3 軍工企業:軍工企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關係到國防、軍隊和軍事工業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時間内只限一定範圍人員接觸知悉該單位的工作事項。 4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保衛中國安全,以粉碎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為名,派出志願軍於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進行的戰爭。 5 米格 - 15飛機:前蘇聯米高揚飛機設計局設計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1947年66月首飛,1950年裝備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對於一個終身從事政治思想工作的幹部來説,或許他就生活在這樣的詞彙和信仰裏面。 採訪時,我想在他滴水不漏的講述背後,又埋藏着怎樣的個人情感?他對“成發集團”(成都發動機集團)的命運變遷,始終抱着理解和樂觀的態度。他說:這是時代的進步發展,我們所奮鬥的一切就是爲了今天的經濟繁榮。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賈:你作爲保衛部長也控制不了這個局面?關:我哪能控制得了,連中央都控制不了,別説一個小厰。紅衛兵都忘厰裏衝,420厰的工人内部也造反、奪權、打砸搶,甚麽都幹。賈:咱們厰是保密單位他們都敢這樣?關:敢!敢!那時候都不行了,都往上衝,都弄,剛開始還可以,以後都不行了。賈:你個人受到甚麽衝擊?關:個人就不必說了,高帽,烏紗帽,跪,打,爬甚麽都幹過了,甚麽都有了,受的衝擊也不小,後來就得了一身病,身體不行了,體質就下降了。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賈:厰裏那些造反派後來怎麽樣?關:那時候造反派都是頭頭,送到哪裏去了呢,送到湖北襄樊“五七幹校”了。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賈:廠子要拆掉了,變成一個樓盤“二十四城”,十年後這個樓盤建起來,可能有更年輕的人,他們都不知道地下原來是一個工廠。那麽,你想對將來住在這兒的人說一些甚麽嗎?關:希望他們住得更幸福,更安逸。現在黨的政策好,國家的政策好,他們住在這裏,住得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發展我們的國家,國富民強嘛,大家都好起來。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8 13:20:22
    —— 引自第19页
  • 因为这意味着每月稳定的工资,意味着暑期的时候会发茶叶,白糖;冬天的时候会有烤火费。也意味着家里人可以去工厂的浴室洗澡,每个月还发若干双手套和几条香皂。而我们这些孩子,也可以拿着过期的假票,跟着哥哥姐姐混进职工俱乐部去看《佐罗》。当工人也有上夜班的辛苦,但早上回家时可以顺手扯一些棉纱,放在自行车坐垫下擦自行车。可以顺手为家里磨几个不锈钢把手,或者打一把菜刀,为自家的电表顺一卷儿保险丝回来。 (查看原文)
    蜻蜓小瓷 2012-05-30 10:55:37
    —— 引自第1页
  • 《山本五十六》当年在成都只放三四天,别人给了我们两张早晨六点半的电影票。当时是冬天了,电影院还在军影,好远。因为没有别的娱乐,还是愿意去。他五点半就起来了,到了我家。我们家住一楼,他敲敲窗户,我就知道了,悄悄起来,骑个自行车,到了军影天都没亮,就跑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存自行车的人都还没来,我们还要赶回去上班。那时候我们的干劲有多大,到底是年轻啊。 (查看原文)
    wintersoul 2016-06-08 15:04:32
    —— 引自第59页
  • 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处在边缘,他不愿意往中心靠近,因而他获得了一种后现代般的自省与反讽的能力。 (查看原文)
    wintersoul 2016-06-08 15:07:19
    —— 引自第70页
  • 就是你身份不一样了,你以前是學生看工人覺得好。今天這身衣服是你的,不一様了。我記得當時有一個很感觸的細節,我跟成都一個孩子分到東北的一個老工人手下當徒弟,學的是磨工,砂輪。老師傅拿着一筐從線上下來的新零件説,你們倆的任務就是把這一筐零件的毛刺打磨掉。我這個人特別感性,磨十、二十個可能覺得新鮮,沉浸在技術操作裏面特別新鮮,但是真的你磨到五十個、一百個,你心裏不可能不産生一些變化,肯定要厭倦。我記得當時弄了一頭汗,師傅説了一句話我到現在都是刻骨銘心的。他用東北話説的,別着急呀,上午磨不完,下午還可以磨,這一筐都是你們的,今天磨不完明天還可以磨。這話我覺得對我的刺激特別大,我當時真煩了,我真煩那零件了,到最後磨一百個,面前有做不完的事。但他跟你説:這是你以後要做的。我覺得這種感覺特別不舒服。 (查看原文)
    法萊詩蒂 2021-07-11 07:14:11
    —— 引自第190页
  • 打個比方來,廠裏面就像一個搖籃一样,我和我同學,包括我父母和他們的很多同事,都是在這個搖籃裏面長大的,起碼在那個年代特別溫暖有保登。時代在變,人要長大,籃子不能長大呀,我觉得我好像是一不小心跌落出來的孩子,從搖籃裏面跌出來。我那些同學真正在裏面呆久之後再出來覺得腿腳就不舒服了,他已經沒法兒離開那個籃子了,根本離不開了。 (查看原文)
    法萊詩蒂 2021-07-11 07:19:06
    —— 引自第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