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决定写点感受。
我对拉丁美洲向来有种迷恋。这样一个异族人的印象或许来自多方面的综合:足球、文学(魔幻主义?)、草原与雨林、发达的古文明(也仅听说过玛雅文明而已)、棕色皮肤(热情?活力?)、打着左翼旗帜的政府(古巴、委内瑞拉?)、丛林里从未歇止的斗争(萨帕塔的蒙面军、解放教育学、解放神学?)。拉美为人所知,即是如此的形象。而掠夺者们也还会认为,那是一块自然资源丰富的土地。
我应该警惕,热爱的背后就是侵占。迷恋中怎样充满了对他者的浪漫幻想和猎奇心理?我越是只能远观,就越是卷入想象的漩涡。我决定,有日我终会踏上那片土地,破除对他的幻想和误解,获得力量。
是,获得力量。即使从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当号称人民当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沦陷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同时,拉美国家却在集体左转,至少古巴的实践还让中国人心存期盼。而拉美民间的反体系斗争也一直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斗争是他们自15世纪以来就由的传统。
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南半球、靠东的这片大陆很不起眼。作者讲了他们在拉美四个国家的“游学”(作者语):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与古巴。他们的视角很有启发性,即“全球化进程中的拉美传统作物”,包括墨西哥的玉米、秘鲁的土豆和古巴的烟草与甘蔗。或许有必要说得详细一些,因为我觉得拉美必须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关注的目的是我们可以反观自己。传统作物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境遇,也是我所在的项目试图去梳理与回应,毕竟,中国的水稻和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遭遇了相似的问题。
玉米是墨西哥人(玛雅人的后裔)对世界的贡献,现已是地球上人类和牲畜的主要食品。在墨西哥有种类繁多的各色玉米,还有野生玉米,从基因库方面来说,这是自然界的宝贵遗产。关于玉米的很多争论反映了人们对于玉米所发源的拉美大陆的认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而现今最大的问题是跨国公司把玉米种子加以基因改造后申请专利,墨西哥人则失去了对种子的拥有权,种植时还要交专利费!水稻也是如此,中国(因为政府对粮种市场的管理,但正在慢慢放开)或许不明显,但印度的水稻种子就确实遭遇了与墨西哥玉米同样的问题。农民培育了几千年的种子,最后却没有种植的权利,何等荒谬!中国是大豆的故乡,野生品种达6000多种,占世界野生大豆品种的90%。但在中国,现在传统的大豆品种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转基因大豆大规模入侵,占领了各地的农场。去超市买大豆油/调和油的时候观察油桶,角落里都有“大豆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的标注。
坦白说,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现在还不明确,对一般人也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他们是对农民的致命打击。
我在读到作者关于秘鲁土豆的描述时,常常觉得惊奇,因为有那么多古怪又可爱的品种。安第斯山区有黑土豆、蓝土豆,所含物质丰富。还有土豆的加工,吃米长大的人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个以土豆为主食的地方,而那里的土豆又有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我刚来云南时吃了一道菜叫“老奶洋芋”,就是炒土豆泥,觉得真是美味。现在看来,真是小儿科。
现在我们一般看到的是白土豆,最为平凡的一种。它的广为流传,据说是因为欧美的炸土豆片,而这实际上是最不可取的食用方法,会产生出有害物质。
古巴的甘蔗种植历史伴随着沦为殖民地及各种反殖民抗争的历史。甘蔗的命运正预示了在全球化时代里各地经济作物的命运:市场始终被操控,并随时被各种因素影响(政治利益、替代物的出现等),价格也极不稳定。古巴对于蔗糖外贸的依赖使这个国家受害颇深。至于烟草,则一直述说的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
作者的视角既然在农作物,则也讲到其他的很多,比如厄瓜多尔的可可、香蕉、玫瑰,还有橡胶等。每一种作物都有很长的故事。相信这本书只是简述了一下。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的强烈立场:与底层在一起。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心神激荡,除了那么多农作物,还有早已成为神话的拉美人民的抗争: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斗争对象是殖民主义的另一副面孔,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历史似乎已经证明了抗争的空间之狭小,为理想业已付出代价的人们缄默不语,而刚刚建立起理想的却只是在重复老的斗争话语,前景黯淡;另有一些人不得不迂回前行,寻找各种空隙——似乎可行的路惟此而已。我们亟需的是关于抗争的想象力,它还可以是什么样子?我们也需要看到更多同志的实践,至少让暗沉的心又鲜活起来,让自己觉得不孤单,让看似坚固的世界有多处裂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拉美的斗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鼓舞,而他们丰富的斗争手段则可能给我们更多启发。
我也从书中看到拉美人的世界观,与我们很不一样。统治世界的不能只是工业文明,也不能只是某区域中心的价值取向。看到多样化的存在,看到他们还生机勃勃地存在,我就觉得有希望。或许,他们的文明才会拯救世界呢。
我越来越坚定,终有一日要去那里。当然,我要先学会西班牙语,嘿嘿。
《把我的心染棕》里经常提到一个人,Z,是作者的丈夫。有几张照片,我觉得这个Z很眼熟。有处说,Z决定为《真正的人是X》写续集,我才确定,这人原来是张承志。原来这两人是夫妻,哎。。。王小波与李银河?萨特与波伏娃?……
发现了这个,我才决定要写点感受。这两个人的书的我都喜欢。
《把我的心染棕》,索飒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阅读:
《丰饶的苦难》,索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玉米与资本主义》,阿图洛·瓦尔曼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然后还有一些关于解放教育学、萨帕塔蒙面军的书……
我将追随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