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se, but filled with savages. “ 这本不讲移民,是原原本本的东非。caravan trade旅程美丽又残酷。神话似的故事不断穿插。最后回来跟mistress的那段多余了。结尾算是开放式吗?Yusuf参军了嘛?He glanced around quickly and then ran after the column with smarting eyes.
Beautiful writing, intriging premise, just not my cup of tea. It bores me to read about unfamiliar religious stuff, so overall it's not a 100% pleasant read, but okay.
这本书比「最后的礼物」更好读一些,句法表达也更简单。读的时候就像踩在棉花糖上,但是读完后除了一些宗教语言再也记不得什么,故事讲到最后像是没结束但又结束了,整本书的叙事没什么起伏,可以说一开始读是什么感觉,最后还是什么感觉,读得比较痛苦,说是古尔纳代表作未免太过随机。By the way,打算看看中文版,我读得另一版本豆瓣好像没有。
整个故事都是淡淡的描写,文字细腻。Yusuf被抛弃和奴役、商队进入内陆遭受磨难,欧洲人蠢蠢欲动准备大展拳脚,阿拉伯殖民者与本地人的身份悬殊,穆斯林与“野蛮人”之间的冲突…一切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喜欢司机印度人Kalasinga和本地小商贩Hamid的互动,两个宗教和种族截然不同的人每天斗嘴挑衅,又互相陪伴,相处细节非常生动有趣。我甚至觉得是K的口无遮拦和怀疑精神启发了Yusuf的反抗和逃离。Uncle Aziz不算坏人但精明透顶,甚至还有点人格魅力,可也改变不了他奴役别人的事实。前有阿拉伯人后有欧洲白人的侵占,大家都不愚蠢麻木,知道The European dogs…will have fucked us up very hole in our bodies. 可又能怎么办呢?
213 有用 沈玉宁\ 2014-10-26 09:39:44
Yusuf是一个无忧无虑又懵懂无知的小孩儿,和父母住在离海岸稍远的内陆小城。有一天,在家人没有告知的情况下他被托付给了商人“叔叔”Aziz。住在海岛的Aziz是一个有名的远程商人,时常组织商业旅行,对象是内陆的“野人”们。Khalil是Azizi店里的伙计,虽然废话连篇,但是教会新来的Yusuf如何打点店里的买卖。在Khalil那里,Yusuf得知自己被Aziz带走的原因是父母还不起欠的钱。Yusuf一点一点长大,Aziz将会带着他去下一次前往内陆的旅行。书中穿插了各种对于东非文化有影响的元素:印度,阿拉伯商人,伊斯兰教,未开化,英国和德国的殖民。
67 有用 好运来 2021-10-07 20:40:56
很幸运多年前在国外读过这本外文书,意想不到的惊喜,期待中译版能有一个好翻译原汁原味还原它。诺奖总是在推动我拓宽读书的边界,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好故事,好作家我们没有看到,读万卷书时多方涉猎,行万里路时笑看风云。2021年马上就过去了剩下的时间一定要多读书噢!
2 有用 拉克丝 2022-02-24 20:07:22
“Paradise, but filled with savages. “ 这本不讲移民,是原原本本的东非。caravan trade旅程美丽又残酷。神话似的故事不断穿插。最后回来跟mistress的那段多余了。结尾算是开放式吗?Yusuf参军了嘛?He glanced around quickly and then ran after the column with smarting eyes.
1 有用 刻宙求见 2021-12-12 12:07:29
蛮学术
6 有用 手机用户717 2021-12-09 16:21:49
前半部分很难读,不是困难,是枯燥乏味,每天只能读三五页的程度;中后半Yusuf踏上旅程故事变得有起伏。Yusuf本身在书里起到一个工具人的角色,通过他,读者认识了非洲各地的人,物和景,他并不是书里的主角,非洲才是。作者前半段几乎没有花费太多篇幅对yusuf本人作描写,读者心里的yusuf沉默寡言,不谙人事,也十分无趣,除了拥有人人称赞的美貌以外,完全没有作为主角的存在感。即便书中提到了他,也是透过他的眼睛来展现非洲罢了。最后几十页视角突然转向了他,依靠青年的爱情使得Yusuf发生了心理上的变化。这个结尾也还可以吧。
2 有用 sunmisser 2021-12-26 18:59:46
作者是在移民英国的非洲难民作家,退休之前是肯特大学教授。让我想起同为诺奖得主的石黑一雄也是7岁就跟爸妈移民英国。以后移民主义视角审视历史,但文笔和思维不可避免地还是受到了西方影响。诺奖评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们的处境所具有的坚定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他在书中对奴隶、难民、流亡等主题的探讨,丰富了对非洲的了解,虽然离我的个人生活相较甚远。但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他们可以将你关起来,带上镣铐,虐待你的五脏六腑,但自由使他们不能拿走的。即使他们将你百般蹂躏,却仍无法拥有你,如你初生那天一样。
3 有用 荆棘海 2021-12-28 11:28:44
Gurnah笔下的东非可能是离paradise最远和最近的地方。被父母抵债押给“叔叔”Aziz的男孩Yusuf,被Aziz带着深入内陆去做商贸,整个行程像是一次人类学的观察,有的部落害怕他们,有的部落甚至把这种害怕转化为暴力,但这些东非部落的首领最怕的还是:传说中可以吃金属的德国人。路途中遇到的野蛮和荒诞让Yusuf迅速成长,也逐渐认识到自由和天堂究竟是什么。残暴殖民下的东非,神明的指引或许没有花园的静谧更能让Yusuf感受到天堂的存在,而结尾处人与兽的凝视把焦点拉回到男孩对自己弃子身份的恐惧,他最终奔向的,或许是一次更勇敢的选择。
1 有用 Poppieisla 2021-12-24 23:03:03
他写东非也太美了,语言简洁、清澈、准确。各种民间传奇故事很好玩儿。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刚到达东非的恐怖氛围。
2 有用 能拉粑粑分手没 2022-01-08 23:58:28
Beautiful writing, intriging premise, just not my cup of tea. It bores me to read about unfamiliar religious stuff, so overall it's not a 100% pleasant read, but okay.
0 有用 Adonis 2022-11-15 22:14:06 浙江
这本书比「最后的礼物」更好读一些,句法表达也更简单。读的时候就像踩在棉花糖上,但是读完后除了一些宗教语言再也记不得什么,故事讲到最后像是没结束但又结束了,整本书的叙事没什么起伏,可以说一开始读是什么感觉,最后还是什么感觉,读得比较痛苦,说是古尔纳代表作未免太过随机。By the way,打算看看中文版,我读得另一版本豆瓣好像没有。
0 有用 latitude17 2022-11-22 21:25:28 赞比亚
整个故事都是淡淡的描写,文字细腻。Yusuf被抛弃和奴役、商队进入内陆遭受磨难,欧洲人蠢蠢欲动准备大展拳脚,阿拉伯殖民者与本地人的身份悬殊,穆斯林与“野蛮人”之间的冲突…一切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喜欢司机印度人Kalasinga和本地小商贩Hamid的互动,两个宗教和种族截然不同的人每天斗嘴挑衅,又互相陪伴,相处细节非常生动有趣。我甚至觉得是K的口无遮拦和怀疑精神启发了Yusuf的反抗和逃离。Uncle Aziz不算坏人但精明透顶,甚至还有点人格魅力,可也改变不了他奴役别人的事实。前有阿拉伯人后有欧洲白人的侵占,大家都不愚蠢麻木,知道The European dogs…will have fucked us up very hole in our bodies. 可又能怎么办呢?
0 有用 早起的蠹鱼 2022-09-28 10:01:32 广东
“We are both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Where else can be worse?”
0 有用 + 2022-04-16 22:09:16
Phoenix Public Library
0 有用 TS 2022-10-24 02:46:06 芬兰
开放式结局? 感觉像没结束,有点意犹未尽。 这本书原版语言不难,对于百年前东非的状况有了一些了解。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去内陆那一段旅程。
0 有用 Muse 2022-08-26 17:54:23 中国香港
被遗弃的人生
0 有用 Echo Shane 2022-08-03 21:20:20
penetration用来描述作者的人词是真的好
0 有用 偏執狂妄想念症 2022-06-28 23:25:29
相比于《Paradise》,我更喜欢《By the sea》。不过,古尔纳的文字真是太细腻了,往往在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情节中,会有一些句子让你顿生共鸣,代入感极强。希望通过古尔纳,慢慢打开非洲文学。
0 有用 鱼小七 2022-05-09 22:22:46
向来只有“民族至上”或者“人性的黑暗”才能得到诺奖青睐,伤痕不够,要上升到刻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几代人的恩怨。有一点惭愧带着成见看下来,是一本好书,不过借用某书友的话“not my cup of tea”
0 有用 wangleineo 2024-04-16 13:48:25 广东
非洲版《活着》
0 有用 阿摸 2023-03-12 00:33:27 南非
“He has no father and no mother, and does not even know the word of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