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牟的中国哲学史的著名命题,是高扬陆王,贬抑程朱,一反传统旧说,认为程颐朱熹是以《大学》为主旨的“别子为宗”,真正继承孔子,以《论》、《孟》、《中庸》、《易传》为主的是其他宋明大儒,而特别是胡、刘(牟分宋明理学为三系:以《论语》、《孟子》为主的陆王系,以《中庸》、《易传》为主的[胡]五峰[刘]蕺山系,以《大学》为主的程颐朱熹系)。牟指出“内圣之学”就是要建立一种“道德的宗教”,所以它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形上学”,不是知性的道德哲学,而是通由道德而接近或达到形上本体的实践体验。这一点也是牟反对冯的关键之处。因此,牟认为所谓“性理”,“并非性即理,乃是即性即理”。无论如何,牟宗三走完了现代新儒学的圆圈全程。看来,恐怕难得再有后来者能在这块基地上开拓出多少真正哲学的新东西来了。
受益匪浅
要不是图书馆里找不到其他几本,我是不会选择这本极为零散的集子。
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是杨春时为李泽厚编辑的一部言论集。学苑英华的特色,其实是将学者有意思的观点摘编出来。为不熟悉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学者的选本。这本书其实大部分选自李泽厚在1979-1989出版的著作,在此之后虽然也有文章,但是大体上延续了这十年的基本论点,就如他在序言中提到的现代化问题。但是,本书的选编者可能会认为李泽厚作为美学家,所以选编的内容偏向于美学的内容颇多,而后边则更多选自于三部思想史论。所以,本书也就是他美学论点和思想史研究的选编。美学问题不多谈,谈谈他的思想史研究。在这部书中,他对于中国的传统保持敬意,但是仍坚持认为传统道德不适合现代社会,由此批评新儒家只是宋明理学的回光返照。而在近现代思想中,他坚持了保守、激进和民粹的三分法,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性。
读到一半,仔细对比三本《略论》,发现是本抽出几本书的片段,凑成一集的。整体而言面面俱到,从哲学、美学、中国古代思想到启蒙,但这本书适合没看过李泽厚其他书的读者。而且因为是思想的片段,所以结论比论证更多。不仅是缺少证据的论述,在逻辑上也是处于断裂的。
每一段都很好,小标题应该是编者写的,内容是从作者其他著作中挑选的精华,缺少连续性,最大的遗憾是,如果每一段都能标出出处就好了
> 探寻语碎
2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8-04-03 01:58:09
牟的中国哲学史的著名命题,是高扬陆王,贬抑程朱,一反传统旧说,认为程颐朱熹是以《大学》为主旨的“别子为宗”,真正继承孔子,以《论》、《孟》、《中庸》、《易传》为主的是其他宋明大儒,而特别是胡、刘(牟分宋明理学为三系:以《论语》、《孟子》为主的陆王系,以《中庸》、《易传》为主的[胡]五峰[刘]蕺山系,以《大学》为主的程颐朱熹系)。牟指出“内圣之学”就是要建立一种“道德的宗教”,所以它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形上学”,不是知性的道德哲学,而是通由道德而接近或达到形上本体的实践体验。这一点也是牟反对冯的关键之处。因此,牟认为所谓“性理”,“并非性即理,乃是即性即理”。无论如何,牟宗三走完了现代新儒学的圆圈全程。看来,恐怕难得再有后来者能在这块基地上开拓出多少真正哲学的新东西来了。
0 有用 继续沉睡 2010-10-24 15:06:07
受益匪浅
0 有用 Yun 2010-11-30 12:47:06
要不是图书馆里找不到其他几本,我是不会选择这本极为零散的集子。
0 有用 愚公∞ 2021-01-27 17:04:43
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是杨春时为李泽厚编辑的一部言论集。学苑英华的特色,其实是将学者有意思的观点摘编出来。为不熟悉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学者的选本。这本书其实大部分选自李泽厚在1979-1989出版的著作,在此之后虽然也有文章,但是大体上延续了这十年的基本论点,就如他在序言中提到的现代化问题。但是,本书的选编者可能会认为李泽厚作为美学家,所以选编的内容偏向于美学的内容颇多,而后边则更多选自于三部思想史论。所以,本书也就是他美学论点和思想史研究的选编。美学问题不多谈,谈谈他的思想史研究。在这部书中,他对于中国的传统保持敬意,但是仍坚持认为传统道德不适合现代社会,由此批评新儒家只是宋明理学的回光返照。而在近现代思想中,他坚持了保守、激进和民粹的三分法,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性。
0 有用 独学而无友 2019-11-23 02:17:10
读到一半,仔细对比三本《略论》,发现是本抽出几本书的片段,凑成一集的。整体而言面面俱到,从哲学、美学、中国古代思想到启蒙,但这本书适合没看过李泽厚其他书的读者。而且因为是思想的片段,所以结论比论证更多。不仅是缺少证据的论述,在逻辑上也是处于断裂的。
0 有用 杨小喵 2015-12-09 12:08:59
每一段都很好,小标题应该是编者写的,内容是从作者其他著作中挑选的精华,缺少连续性,最大的遗憾是,如果每一段都能标出出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