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次代表大会,85岁高龄的王应伟作为特邀代表,在会上报告了他的《中国古历通解》,受到广大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和敬佩。
1963年,王应伟准备为该书编写补遗,其内容从他在病中的概述可悉:“……惟该通解尚须作[补遗]一书所关非细,材料已预备就绪,如上元算数公式之求法,如刘焯[皇极历]中[盈汛][沉总]二项即系后世刻白尔(kepler)[面积定律]之首先发现者;如唐南宫说为地表面纬度之长首先测定人;如日月离日躔月交食及五星会合之计算式和现代公式比较有何差异以及其他种种重要事项皆现时阅读者所急欲知道的……”遗憾的是,这些重要新见未及成文他就去世了。
这本通解当时只做了油印本,原因是他以传统文言文写成,对照当今语言不够通俗,同时也为慎重起见,想再征求意见和核校。他曾请其弟子陈展云对文稿再以通俗语言成文。陈展云为此曾颇费精力,改写了一部分。遗憾的是此事未完成他也逝世了。
由于该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及历书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决定正式印行出版。该书几经努力现已由辽宁出版社以《中国古历通解》为书名正式出版。这是王应伟为弘扬祖国古代显赫的科学文化,对我国天文事业所做的重要贡献王应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谦以待人,严以律己,诲人不倦,淡泊名利,德高望重。他严格教育子女,身教重于言教,其子女都已是我国有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如王大珩便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资深院士,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在青岛观象台建台百年的时候,年已八十三岁高龄的王先生专程赶来为青台赋诗一首。
0 有用 读书识小录 2024-03-07 16:31:39 北京
虽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多问题研究不够深入,但从对历法的入门来说,此书绝对是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