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Is More》的原文摘录

  • 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六大特征。相对来说,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基于资源稀缺的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从A到B到C到D,其中存在天然的逻辑关系,其特点是追求效率、标准和规模。而互联网思维是基于资源丰饶的一种立体网状思维,从A开始即有多种选择,其特点是追求快速迭代、颠覆创新。 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 曹培杰 (查看原文)
    Qfwfq 10赞 2017-07-12 11:05:38
    —— 引自章节:案例
  • “借力打力”只是BIG的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者所获取力量的途径,获取力量的背后是他们对城市生活和空间质量的高度关注。对于他们而言,建筑只是城市生活的媒介,BIG所参与的建筑与规划设计都是希望用少的建筑技术手段,来获得优质的城市生活。 (查看原文)
    Qfwfq 10赞 2017-07-12 11:05:38
    —— 引自章节:案例
  • 以施佩尔(Albert Speer)为代表的纳粹极权时期的建筑师为迎合独裁者,惯于使用大规模、大体量、厚重感极强的体块来展示权力建筑的恒久性,这在奥托看来是权威者对民权的倾轧。也是基于此因,崇尚自然平和的奥托少有地表现出自己对一些战后来自名家的著名的“野心勃勃”的建筑的反感和抗议,例如休·斯塔宾斯(Hugh Stubbins)的柏林议会厅(现世界文化之家)、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 “混凝土帐篷”飞利浦展馆和安德·沃特凯(AndeWaterkeyn) 的“原子塔(Atomium) ” 、埃罗·沙里宁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飞鸟”航站楼、约翰·伍重(Jorn Utzon)悉尼歌剧院的“风帆”,以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的斯图加特国立艺术馆等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建筑,在奥托的观念里,这些著名的、走进教科书的建筑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纪念碑”的再次降临。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奥托是一个独立思考能力极强的人,比之当时的权威和大师,他更愿意遵从服膺于自然的法旨和妙义,没有因为大众的趋之若鹜,而蒙蔽自己的判断。 (查看原文)
    Qfwfq 5赞 2017-07-07 10:20:25
    —— 引自章节:是即是多
  • 如果你被告知在一个项目里不得不包含除了你自己的意图以外的很多不同意图,那么你要处理和驾驭的材料范围就复杂得多。我们的基本方式不是通过摒弃异议达到共识,而是通过联合利用每一个好的想法,从而避免了妥协;不是通过折中考虑,而是需要你不断思考直到找到一个出人意料的巧妙方法可以把项目涉及的所有方面都照顾周全。这样的话,功能和美观就会突然相互支持,作为一名建筑师你也不必附会法国哲学、“卡巴拉”或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你可以直接参考决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处理。建筑也因此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物和解答。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于事情正在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更感兴趣。随着事情的改变,我们努力观察,并且让这些变化融入到工作之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查看原文)
    纠结Burning桑 2011-12-16 20:35:24
    —— 引自第393页
  • WITH THIS IDEA WE LITERALLY TURNED ASS-KISSING INTO AN ARTFORM! (查看原文)
    Br.G 2013-03-09 21:42:23
    —— 引自第75页
  • In a cloud of champagne corks I proposed a toast for our latest achievement, predicting that this time only two things could endang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ank: either the atlantic fault line would have to crack open, swallowing Iceland in a gorge full of steaming lava! Or the entire country would have to go bankrupt! Neither scenario would ever happen, I said, and emptied my glass! 4 month later, a week before the official announcement, the latter did! (查看原文)
    Br.G 2013-03-14 14:25:08
    —— 引自第283页
  • By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they reintroduced symbolism and signs in the architectural palette, offering "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place of simplicity and consistency. (查看原文)
    厚非 2013-03-14 17:03:39
  • Rem koolhaas, nicknamed the le corbusier of our times,is often misunderstood as being a protagonist of the conditions he investigates. (查看原文)
    厚非 1回复 2013-03-14 17:12:28
  • 建筑师的作用常常银误解而被贬低为对已设定好的功能的简单美化。一位业主确定了项目所有问题之后给我们打了一个电话,说:“把它给我做的好看点儿!” 建筑师只有在项目立项、地段和功能内容及尺寸确定后才能参与进来。因此,建筑师们和他们的作品,对于社会结构的演变很少有决定性的影响。建筑的角色往往被误认为是项目的锦上添花。 建筑是人类社会在地球表面的物质表现形式——是地球地理的人造部分,是我们生话的场所。建筑是“我们周围的东西”。由于建筑师不断在城市里做着与城市相关的工作,人们通常会认为他们处在城市未来展望的最前沿。然而,当建筑师坐在办公桌前苦苦地等待电话或某个竞赛结果宣布的时候,未来却被那些有权之人决定着:政客们或者那些有钱的开发商。 在BI G,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重复着几代建筑同仁的路,努力把意想不到的创新带到项目里,或者在竞赛任务书里发现那些未曾考虑到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加何努力,我们总是在回应着别人提出的问题。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9-06 13:36:14
    —— 引自第302页
  • 这本书所展示的最后一批项目都以某种方式总结了建筑进化论的观点,描述了一系列看似无关的事件、地点和项目如何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互相纠缠在一起。就像达尔文的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受到迁移、适应和杂文高种影响一样,建筑的进化是可以跨越国界、文化和气候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追求的概念——如“后城市文脉下的文字解构”、 “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代乡土观”等——都在一系列不同的设计过程中,经历了最初被否定、后来被重新发展的,并且互相作用和交织在一起。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9-06 13:54:41
    —— 引自第334页
  • 斯德哥尔摩机场酒店、AK A和A MCP是对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撕学习》一书中所讨论的两种美国乡土建筑类型的另一个补充。除了“装饰过的棚屋”(带有吸引人装饰的实用功能盒子)和“鸭子二(被包装进时髦外观里的实用功能),现在我们补充进“瑞典公主”:独立的实用元素一起构成另一种维度的集体标志性表达。 我们对建筑进化的方式曾被她认为是这样的:对业主要求完全的肯定和执行的建筑能动性;换言之,让业主满意变成重要的设计目的一或者更简单些:“是即是多”。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9-06 20:17:36
    —— 引自第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