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初的某天,就接到小猪连续发给我的3条短信,每条都称赞无头的强大,神作。于是,今天终于看完的我,谈谈想法。
我承认,这本书结局很不错,3个逆转,外加严谨的推理,加上之前的种种铺垫,无论是气氛还是线索,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而且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生了几件诡异的事:
平時家裡晚上不斷水的,居然物業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
況下晚上停水了
早上起床後忘記帶平時應該放進包裡的小說了
早上食堂吃飯時接到郵局通知說從臺灣空運給我的一包書裡浸水了。。。
然後懷疑自己是不是也如同小說的主人公一樣,中了書里傳說中淡首大人的詛咒。。。
好吧,这样牛的一部作品为啥我给四星呢,理由如下:
综观整部小说,谈到了以下几个诡异事件:
1、斧高小时候灭门惨剧
2、十三夜参礼事件
3、连续无头杀人事件
4、终下市割喉事件
5、小说结局处的无头事件
三津田的风格,按照导读中凌彻先生的说法:
相較於本格推理在結束時是撥開謎霧的真相大白,「刀城言耶系列」在結束時卻反而進入驚悚或困惑的疑雲中。超自然的事物在解謎後不見得能夠明朗,不可知的人物也似乎帶來更深的疑惑,結局有可能導向非理性要素或是恐怖的發展。因此,「刀城言耶系列」常被認為是在讀完最後一頁之前,無法知道究竟是理性可解釋的推理小說,還是含有非理性要素的怪奇故事。無法提前預測類型的不確定性,也成為本系列相當重要的特色。
我承认结局处事件5的处理很不错,和《恐怖的人狼城》的结局处星光体的描写有得一比,充分体现了三津田的写作风格。而小说中事件1和事件4的不可解(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将非理性要素融入其中,更增添了小说中怪奇诡谲的色彩。为事件2和事件3的逻辑推理,破解谜团做下了扎实基础,表现在环境氛围衬托上。如同经典话剧《黑衣女人》一样,黑衣女人究竟是否存在?淡首大人是否真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心。
那么好了,这样的话,事件1,4,5都是为事件2和3铺垫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人为事件2和3的推理如何。诚然,事件3的推理很缜密,丝丝入扣,小说中最后的逆转也证明了事件3的凶手不可能是斧高。但是事件2的凶手是谁呢?按照推理出事件3的凶手过程来看,应该是二守家的老二,但是逆转中提到了凶手也可能是斧高的推理。2个推理都是成立的。而后面的逆转并不能告知事件2的真凶到底为何,只能证明事件3的凶手的唯一性。那么事件2到底真凶是谁?是人为还是意外?还是作者事先给出的2个答案中任何一个?
我觉得,按照作者思路,事件1、4、5可以看作非人为事件,由天命注定,让读者产生遐想。事件2、3则是人为事件,有确切凶手存在,表现作者强大的推理写作功底。可惜事件2的推理并没有事件3那么缜密。也因此让我感觉事件2非人为也是成立的,即淡首大人作祟,造成惨剧,并不存在真实凶手。而不是小说中人物推理出的斧高或二守家老二。这样和事件4、5一样,反而更能衬托出事件3的诡异神秘。
如此说来,作者在5个神秘事件里,核心是人为事件3,事件1、4、5非理性处理很到位,而事件2本来和事件1、4、5一视同仁应该最好。但是却处理成理性与非理性的杂交体,实在是小说作者对小说整体把握的一个缺失。
事件2我觉得改为这样桥段更好,即整部小说所有事件只存在一个凶手:
我觉得当时情况这样的,长寿郎(男)因为听到斧高声音而受到惊吓,以为是淡首大人的声音而受惊意外落水而死,此后妃女子(女)到来,看到哥哥死去,以为是淡首大人作祟,于是做了如下计划安排。。。
好吧,一部强悍之作,因为作者在5个事件上不能合理处理,让我感到遗憾。综上,我给四星。
(写到这里,我怎么感觉淡首大人正向我逼近呢,我感到寒毛直竖立,汗~)
谈谈我给四星的理由(泄底,慎入)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请读懂的朋友进来解释下(泄底)(清水独醉)
kao,清一色的5星。(彬)
关于书中提到的“荣螺塔”可以参考。。。([已注销])
里面的人都有人物识别障碍吗?(青雪羽壳)
关于结局处的一个问题(严重剧透慎入哦)(Asagao)
最赞回应
评了4星还要给出这么长一段不评5星的理由,足见LZ对本书的重视程度了。
评了4星还要给出这么长一段不评5星的理由,足见LZ对本书的重视程度了。
我觉得lz有点没看懂吧,真凶是谁其实很确定
没有吧,把事件单立来看也是成立的。
那我请问楼上,事件2的凶手到底是谁?斧高或二守家老二或者淡首大人作祟都是成立的,因为事件2的凶手和事件3的凶手没有关联的
还是有关联的 从二守家老二前后的表现来看 例如战后亲近"长寿朗" 然后"长寿郎"死后跟那位作家会面 然后被杀 都显示出二守家老二是知情的 如果他不是凶手是解释不了他的行为 只是要说2 3的凶手为同一人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毕竟跨度有10年之久
额,楼上说得有点道理,但是如果换作其他人作为凶手也是成立的,二守家的老二事后行为可以解释成是他无意中得知掉包真相。所以总得来说,事件2的推理并不是太缜密,有点牵强
其实事件2并不算是故事重点 而是10年后事件3的前提或说是铺垫 倒是觉得事件2凶手的模糊性是作者有意为之 毕竟作者本来就是想将理性和恐怖相结合 也方便了最后的多重逆转 除开口味问题都写到这份上其实这样的作品不给5星都不知什么作品才能给了 我是这样想的
對啊,如果是兇手的模糊性,事件1,4,5就做得很好。到最后結果都沒給出兇手推斷,有神秘感,突出了事件3,但是事件2就是個雜交體,我在我的文章裡寫清楚了:
如此说来,作者在5个神秘事件里,核心是人为事件3,事件1、4、5非理性处理很到位,而事件2本来和事件1、4、5一视同仁应该最好。但是却处理成理性与非理性的杂交体,实在是小说作者对小说整体把握的一个缺失。
事件2我觉得改为这样桥段更好,即整部小说所有事件只存在一个凶手:
我觉得当时情况这样的,长寿郎(男)因为听到斧高声音而受到惊吓,以为是淡首大人的声音而受惊意外落水而死,此后妃女子(女)到来,看到哥哥死去,以为是淡首大人作祟,于是做了如下计划安排。。。
改成这样的桥段就很巧合性 说服力很低 其实二守家老二是凶手这点都还算明确的 觉得有点模糊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刻意做成的逆转致使有这种想法 说二守家老二的行为是事后无意中得知真相这点也牵强 跟作者在这点上较真那就输了 证明被作者绕晕了
并非牵强,因为以此类推事件4,真凶的指向是有唯一性的,而不像事件2,不具唯一性,任何一种解释都成立。否则以真凶的缜密思考,应该知道第2重逆转是假象。不可能会露出马脚。
另外如果没有最后一重逆转的话,那么相信到第二重逆转时读者都会以为小说已经结束吧,其实写到第1重逆转收笔是优良之作,第2重逆转是优秀之作,只有到了第3重逆转才认为是五星神作吧。。。
果然有人跟我的观点接近了,呵呵
尽管把2的凶手说是斧高也说的过去,但其中不自然的地方实在太多,首先是原作中质疑的牵强的动机以及6岁孩子的体力问题。然后,斧高为什么要在杀人后选择继续留在现场,不立刻离开?再加上这种解释下斧高需要作出一系列谋划和编出一整套谎言,未免对一个6岁的孩子要求过高了吧……
刀城說斧高是兇手應該只是引誘筆者露餡吧?
他說如果是真的妙子一定會為斧高式辯護
LS所言的是。在刀城说出“凶手是斧高”,然后进入中场休息4,这种写作手法,根据我以往阅读推理小说的经验,我判断为侦探给凶手下套,而读者也跟着上当。
所以不必太过纠结斧高是如何杀死长寿郎这一问题。(其实斧高是凶手的那一段推理,看的过程中令我感觉很不顺畅,没有事件3那样来得流利。)
而比起谜一般的事件1、4、5,还有那个一直不知道真正身份真正性别的神秘人士,更让我纠结的是逑子小姐竟然是“一个不小心”把长寿郎给推柱子上撞死了!
如果诚如作者所言,先起了极端的争执,才出现误杀的话,那竹子那边“长寿郎离开后过了十分钟听到一声闷响”就很难解释清楚。
极端的争执没有被竹子听到吗?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清楚。
逑子真的是临时起意想到双重身份替换的诡计吗?一个冒失得能随手误杀长寿郎的女人竟然一下子变得如此心思严谨细致??这不很矛盾吗?
关于宏贰被杀后,江川兰子的嫌疑是如何排除的,作者也是处理得很草率。然后是解答部分,也有一些交代得不是很清楚的地方。
看来,三津田也不是神人啊,也会犯普通人容易犯的错误和使作品出现不少瑕疵。
其实我觉得暗示也挺明显的——事件4的凶手之所以是那位刑警,很可能跟当初他在村子里的种种亵渎行为有关(被××附体了吗?==);事件5中,我一开始就怀疑那个刀城是假的(当年高屋敷巡警所见,再加上年代推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那个年龄吧……),Ta是斧高的可能性也不大(再怎么说某女也不会认不出斧高),所以自然就是……内牛满面
不过貌似事件1的暗示不太明了,八成也跟淡首大人有关(主要参考雨),但那是出于什么目的捏?==
这书确实存在很多瑕疵,主要是巧合太多,却还故意说什么挑战读者,我觉得这种书最没劲了。比如求子要是没和长寿狼女起争执呢?假如长寿狼女没发现斧高呢?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没有必然性。
无巧不成书,这本已经可以了也没有烂尾,也能让人一鼓作气看下去不觉得无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