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隐形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Philia 2014-04-20 17:59:30

    代译序可能是全书最好的了吧……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异化策略也就罢了,怎么著书论述的时候还要这么晦涩呢……还有一个问题,在每一章中,韦努蒂似乎花了太多力气做了过多的文本分析和文学评论。也像韦努蒂自己说的,异化翻译的精英意识太强了,曲高和寡;在当前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此为策略的译者怕是要吃不到饭的。另,如何去区别“采取异化策略、故意使译文艰涩难懂”与“译技差强人意、译文不忍卒读”呢?我想这是需要解决的。

  • 3 尾上✖威嚇 2018-10-19 00:28:08

    Venuti主张异化翻译,结果本书也是异化翻译的,句子大多都不通顺,不知所云。

  • 0 2014-03-20 12:24:04

    : H059-09/5044

  • 0 晨光荣耀 2012-02-02 14:46:05

    原书很牛逼 翻译得一般

  • 1 TR33 2017-11-26 05:56:28

    看不懂可以怪翻译吗……好在论点感觉挺单一的(错觉?)

  • 1 Ma folie 2015-01-11 21:29:16

    我觉得韦努蒂具体也没说清楚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差别呢,归化翻译也可以有阻抗,也不等于同化;异化翻译也对原文进行选择性删改……而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规定需要和“特定文化情境联系起来”。我的理解是翻译文本太复杂,里面可以是大部分使用异化或归化策略,但是另一种策略也是会涵盖的。我个人觉得要对原文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同步忠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应该尽可能尝试。

  • 0 C.T. 2011-04-20 17:04:23

    本书的开头部分作者承认即便是异化的翻译也是要受到社会译者等等因素影响的,但后来并没有具体阐述这种影响与异化的关系。这一点让我觉得有点困扰。 这是一本难懂的书。。。

  • 0 symphony*4 2021-11-04 15:35:09

    翻译理论用书

  • 0 袋袋这袋盐 2022-05-17 19:14:41

    感觉翻译的不太好

  • 0 延陵季子_ 2023-09-11 15:21:57 北京

    韦努蒂的无限用心与焦虑的责任感。摒弃目的论原则、客观性原则,使用谱系学方法,写给译者的理论武器。翻译中的暴力: ①隐身的译者,商业化模式下对通俗的要求导致译者难以现身,透明的幻觉eg.诺曼·夏皮罗:“我把翻译看作是创造透明文本的尝试,透明得就像未经翻译一样。好的翻译犹如一片玻璃。只有当上面有划痕、气泡等瑕疵时时刻刻你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理想的情况是不应有任何瑕疵。” ②翻译活动的民族中心主义暴力,霸权主义&文化自恋,“翻译的目的是带回一个同样的、可认知的、甚至是熟悉的文化他者;而这一目的始终有将原文全盘归化的风险,这种规划经常出现在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翻译项目中,这种翻译挪用外国文化,为本国文化、经济和政治服务。”(p19) #选读

  • 0 Esto perpetua 2018-10-08 11:13:50

    阐述了译者的隐形、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说明异化翻译有重构文化与使译者显形的功用。

  • 0 亞歷山大裡亞 2019-05-21 16:39:12

    第一章看的是英文版,韦努蒂在这里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的二分法。后面举的是具体的翻译史例子,讲得太细了,没怎么认真读,赫尔德那章写得蛮好。

  • 0 冷酷青瓜 2018-06-07 09:50:16

    仅此一本来说,理论有点乱

  • 0 xk 2020-11-26 14:13:45

    屁都读不懂

  • 0 新禾 2018-02-01 21:25:39

    本来是做课堂pre看的书,最近拿出来翻翻还是觉得很好。

  • 1 Covfefe 2017-11-01 11:11:20

    西方翻译理论都秉承了西方文论、文艺学、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传统,哲学思辨性极强,初接触翻译理论,术语极多。翻译的门道一点不比创作少,每一个词汇的选用背后都有一套复杂的世界观,比如感情色彩、注入解释的程度、预想的读者水平、翻译风格,还有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参和,十分复杂。本书翻译佳

  • 0 片.儿.川 2019-11-11 12:39:30

    大致翻了一下,唧唧呱呱讲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明——“参差多态”乃世界本源,“异化”翻译真的很不错,译者别老是再隐形啦~(可是这本书的翻译真的不OK.gif

  • 0 Outsider W 2023-01-31 17:28:34 北京

    “翻译研究永远不可能是单纯的描述性研究;仅仅将翻译作为文化史或批评中的一个主题就意味着对抗将翻译置于边缘位置的当今文化实践体系。而且,从特定的历史时期选择某一主题,总会涉及到对现在的文化关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