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
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 · · · · ·
漆侠(1923~2001),山东巨野人。历史学家。曾为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所长。本书是我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本书从人口、垦田、水利、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形式、赋税制度等方面,全面论述两宋300年间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全过程,重点研究了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本书使用的是中华书局2009年版本。
目录 · · · · · ·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问题(代绪论)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阶段的划分
战国秦汉时期(前476~184):封建制度确立、封建依附化关系发展阶段
魏晋隋唐时期(184~884):庄园农奴制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884~1840):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阶段
· · · · · · (更多)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问题(代绪论)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阶段的划分
战国秦汉时期(前476~184):封建制度确立、封建依附化关系发展阶段
魏晋隋唐时期(184~884):庄园农奴制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884~1840):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阶段
认真开展宋代经济史的研究
第一编 宋代农业生产与土地诸关系
第一章 宋代的人口和垦田
第一节 宋代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 封建制度对人口增长的制约
第三节 宋代垦田面积的扩大
第四节 劳动人口的分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章 宋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有关农业生产与水利关系的议论宋政府对兴修水利的重视和推动
第二节 以疏浚河道和淤田为主的北方水利事业
第三节 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水利事业的突发展
第四节 江南东路的高产稳产田:圩田
第五节 福建路水利建设的特点:沿海人民“与海争地”的斗争
第六节 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和灌溉工程的管理
第七节 地主豪绅对水利工程的霸占和破坏
第三章 农业生产工具、种子、肥料以及经营方式和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改良
第二节 种子的引进、培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
第三节 粪肥的使用有关粪肥的理论
第四节 各地区的农业经营方式
第五节 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
第四章 商业性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多种经营的渐次展开
第一节 棉花的种植及其向江西、两浙诸路的传播
第二节 麻的种植和扩大蚕桑业的独立发展
第三节 甘蔗种植的扩大
第四节 果树种植及其专业化
第五节 蔬菜业的大发展
第六节 药物的种植及其发展
第七节 养花业的发展
第八节 经济林木的植造和经营
第九节 养鱼业的发展
第十节 第一章至第四章结论
第五章 宋统治地区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及其高度发展
第一节 海南岛黎族及其原始共有土地制度
第二节 荆湖南路西部、广南西路的瑶族和壮族及其以村社土地制度为基础的奴隶占有制
第三节 四川边缘地区的“夷”族之向封建制过渡
第四节 以夔州路为中心的庄园农奴制
第五节 在广大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租佃制关系及其基本特征
第六节 两浙等路封建租佃制关系的高度发展
第七节 结论
第六章 宋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
第一节 宋封建国家的土地政策
第二节 土地兼并的发展
第三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占有
第四节 寺院对土地的占有
第七章 宋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状况
第一节 北宋各种形式的国有地宋徽宗时期公开掠夺土地的西城所
第二节 职田
第三节 学田
第四节 南宋各类国有地的演变景定公田法
第八章 宋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下):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关于宋代土地所有制演变的几点认识
第一节 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对宋代土地所有制演变的几点认识(第六、七、八章结论)
第九章 宋代地租形态及其演变——兼论地价及其与地租的关系
第一节 劳动地租在夔州路等地区的情况
第二节 各种形态的产品地租及其发展
第三节 货币地租及其发展
第四节 官租私租的增重各种形态的地租对生产所起的作用
第五节 宋代的土地买卖以及地价与地租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结论
……
第十章 宋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上)——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宋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下)——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章 宋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段(第一编结论)
下册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宋代经济史(全二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宋代经济史(全二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宋代经济史(全二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每当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劵,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由于荔枝畅销国内外,“商人贩益广”,而包买得越多,就越刺激了荔枝的生产,“而乡人种益多”。显而易见,“断林鬻之”的包买办法推动了荔枝种植业的发展,商人同荔枝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商品货币关系,商人从包买中独享利润。
2018-03-12 11:21 1人喜欢
-
王祯《农书》 刘仙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 陈旉《农书》 司农寺《农桑辑要》 ---------------------- P123 大体上,西方诸路采取原始经营和粗放经营,而东方地区则以精耕细作为主,但在程度上又有差别。 “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经营在以峡州为中轴的一线西侧还占优势。峡州山区即实行刀耕火种。 峡州以西诸路,也有不少的河谷、平原地区,也种植水稻。但从耕作方式看来,已然是落后的。广南西路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粗放经营方...
2018-01-20 21:28 1人喜欢
王祯《农书》 刘仙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 陈旉《农书》 司农寺《农桑辑要》
----------------------
P123
大体上,西方诸路采取原始经营和粗放经营,而东方地区则以精耕细作为主,但在程度上又有差别。
“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经营在以峡州为中轴的一线西侧还占优势。峡州山区即实行刀耕火种。
峡州以西诸路,也有不少的河谷、平原地区,也种植水稻。但从耕作方式看来,已然是落后的。广南西路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粗放经营方式。
静江府(广西桂林)是宋代广南西路生产较为先进的地区,可是这里的犁,直到宋孝宗年间,还极为“薄小”,“不足以尽地力”。
其次,包括静江府在内的广南西路地区还不懂得水利灌溉,“且无沟畎,何以行水”?不知道积粪沤肥,也不知道移植秧苗。而且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妇女。
与广南西路紧邻的广南东路,除广州、韶州等地区生产有相当的发展外,其余地区大都是落后的。南宋年间,此地人口并没增长,还不时有象群出没。
------------
P129
淮南路在北宋分为东西两路,是东南六路经济发达的地区,沿江一带的农业生产堪与两浙江东比美,特别是盐产量,居于全国首位,使这一地区占重要位置。然而经过北宋末年以来战乱,几度破坏,终南宋150年一直没有恢复旧观。因之,这个地区就从原来的精耕细作倒退到广种薄收,从集约经营倒退到粗放经营。
北方诸路以及江南西路、荆湖南路、江南东路、成都府路、福建路和两浙路,大都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
P132
两浙路是两宋300年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上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一个典型地区。首先,这里使用的犁、麗刀,是当时先进的工具,为垦辟低洼地和精耕细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回应 2018-01-20 21:28 -
铜币流通过程中再一个问题是,或者大量地被销毁而造成各种铜钱,或者将国家的铜钱熔化之后改铸为质量低劣的伪币。早在宋太宗年间,即便是在汴京这样的城市,也存在销毁铜币的事实。一些“京城无赖辈”,即“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当时严令开封府逮捕,犯者处斩。但,由于“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铜禁既开,销钱以为器者利至十倍”,根本无法禁止。
2018-03-12 11:14
-
宋对契丹的贸易中,铜钱的滚滚北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宋初以来的“铸钱禁铜”之法一直很严厉,“载钱出中国及一贯文,罪处死”,同样地也禁止流入契丹。可是,“北界(契丹)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用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 同与辽国、西夏的贸易一样,南宋与金国之间官方贸易也是在榷场进行的。宋...
2018-03-09 16:57
宋对契丹的贸易中,铜钱的滚滚北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宋初以来的“铸钱禁铜”之法一直很严厉,“载钱出中国及一贯文,罪处死”,同样地也禁止流入契丹。可是,“北界(契丹)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用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
同与辽国、西夏的贸易一样,南宋与金国之间官方贸易也是在榷场进行的。宋、金榷场贸易虽始于绍兴和议的第二年即1142年,但此后由于不时的战时影响,榷场时兴时废,贸易受到相应的阻遏。
P1038
在榷场贸易中,南宋向北方输送了无数的物资。以泗州场为例,岁供新茶、荔枝、金橘、生姜等。
P1040
南宋流向北方的还有铜钱这个特殊的商品。自从榷场贸易后,七八十年间,铜钱像开了闸的巨流,滚滚而北。
于是从绍兴年间,南宋士大夫便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以制止铜币的北流。金国方面,则像榷场贸易中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铜钱的北流。
同契丹辽国一样,女真国上下也是使用宋代所铸铜钱的。
范成大在《揽辔集》中曾说:“金无本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于河南,故仿中国楮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见钱,不用钞.....”。
-------------------------
P1062
从宋代向海外诸国出口的物品来说,诸如丝绸之类的丝织品,瓷、陶器,各种铁器、铜器、金银器,各种生活日用品漆器、伞、草席,以及大批的粮食和荔枝等特产,远销南海诸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宋300年作为特殊商品的铜钱不断地向海外诸国流去。在与海外诸国贸易中,“番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回应 2018-03-09 16:57
-
在疏浚北方诸河道的同时,淤田随之发展起来。所谓淤田,就是利用决水的办法,把河水中挟带来的肥沃的淤泥,漫浸到田地里,使泻卤不毛之区成为沃壤。 王安石对淤田大为赞赏,在变法期间大力推行了淤田法。北方的稻田也因水利兴修而扩大了,稻田扩大集中在河北路。在河东、陕西诸路,水利条件许可的地方,也有的旱地变成了水田。 ----------------------------- P92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亲自乘小船考察了“上自池阳,下至当涂”...
2018-01-20 20:50
在疏浚北方诸河道的同时,淤田随之发展起来。所谓淤田,就是利用决水的办法,把河水中挟带来的肥沃的淤泥,漫浸到田地里,使泻卤不毛之区成为沃壤。
王安石对淤田大为赞赏,在变法期间大力推行了淤田法。北方的稻田也因水利兴修而扩大了,稻田扩大集中在河北路。在河东、陕西诸路,水利条件许可的地方,也有的旱地变成了水田。
-----------------------------
P92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亲自乘小船考察了“上自池阳,下至当涂”的圩田,对圩田作了如下解释:
江东水乡,堤河两涯而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云: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反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 引自 第二章 宋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P99
木兰坡之类的工程,一面蓄水,一面防潮。对于两淮两浙滨海地区,有广泛意义和作用。
防海潮侵袭的办法是筑堤,或者筑塘。
沿海人民以陂塘灌注沿海的盐碱地,使之成为稻田。如福建“莆田县有陂塘五所胜寿、西街、大和、屯前、东塘,自来积水灌注塘下沿海盐地一千余倾为田,八千余家耕种为业”。
在福建路,这些修建湖陂的做法,使得福建沿海成为重要的粮产区:所谓“濒海之稻岁两获”,“名园荔枝尝三熟,负郭潮田插两收”。
这些堤塘等工程都是由当地居民首先是贫户承担的,以余姚为例,每年调民工6千,役20日,费15000缗,成为一项重负。自南宋以后,情况越来越严重。到元代,“田既籍之于官,而潮汐之侵齧日益为害。”
------------------------------------------
P103
宋仁宗时候编纂成功的《武经总要》已经记录了水平仪的形制,著名科学家沈括则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用这种仪器测量地势。
-------------------------
回应 2018-01-20 20:50 -
王祯《农书》 刘仙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 陈旉《农书》 司农寺《农桑辑要》 ---------------------- P123 大体上,西方诸路采取原始经营和粗放经营,而东方地区则以精耕细作为主,但在程度上又有差别。 “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经营在以峡州为中轴的一线西侧还占优势。峡州山区即实行刀耕火种。 峡州以西诸路,也有不少的河谷、平原地区,也种植水稻。但从耕作方式看来,已然是落后的。广南西路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粗放经营方...
2018-01-20 21:28 1人喜欢
王祯《农书》 刘仙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 陈旉《农书》 司农寺《农桑辑要》
----------------------
P123
大体上,西方诸路采取原始经营和粗放经营,而东方地区则以精耕细作为主,但在程度上又有差别。
“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经营在以峡州为中轴的一线西侧还占优势。峡州山区即实行刀耕火种。
峡州以西诸路,也有不少的河谷、平原地区,也种植水稻。但从耕作方式看来,已然是落后的。广南西路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粗放经营方式。
静江府(广西桂林)是宋代广南西路生产较为先进的地区,可是这里的犁,直到宋孝宗年间,还极为“薄小”,“不足以尽地力”。
其次,包括静江府在内的广南西路地区还不懂得水利灌溉,“且无沟畎,何以行水”?不知道积粪沤肥,也不知道移植秧苗。而且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妇女。
与广南西路紧邻的广南东路,除广州、韶州等地区生产有相当的发展外,其余地区大都是落后的。南宋年间,此地人口并没增长,还不时有象群出没。
------------
P129
淮南路在北宋分为东西两路,是东南六路经济发达的地区,沿江一带的农业生产堪与两浙江东比美,特别是盐产量,居于全国首位,使这一地区占重要位置。然而经过北宋末年以来战乱,几度破坏,终南宋150年一直没有恢复旧观。因之,这个地区就从原来的精耕细作倒退到广种薄收,从集约经营倒退到粗放经营。
北方诸路以及江南西路、荆湖南路、江南东路、成都府路、福建路和两浙路,大都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
P132
两浙路是两宋300年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上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一个典型地区。首先,这里使用的犁、麗刀,是当时先进的工具,为垦辟低洼地和精耕细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回应 2018-01-20 21:28 -
P158 荔枝生长于“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军皆有之”。就其质量而言,“闽中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章》)福建路四州军所产荔枝,则以“福州种植最多,延胣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兴化军“园池处唯种荔枝”,”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蔡襄,《荔枝谱》)许久以来,荔枝就是福建路著名的特产。 经过培植,荔枝的品种到...
2018-01-20 23:28
P158
荔枝生长于“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军皆有之”。就其质量而言,“闽中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章》)福建路四州军所产荔枝,则以“福州种植最多,延胣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兴化军“园池处唯种荔枝”,”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蔡襄,《荔枝谱》)许久以来,荔枝就是福建路著名的特产。
经过培植,荔枝的品种到北宋末年已有32种,仅在福州一地就有25种,而以江家绿为之首。北宋著名抗战派首领李纲在题为《画荔枝谱》一诗中,对许多优良的品种作了如下描述:‘’牛心最大蚶壳扁,虎皮斑驳龙牙长。火山最依炎气热,中元晚待秋风凉。色奇更爱江家绿,味旨尤称十八娘。葡萄结实极繁盛,硫黄著子何芬芳.....”(《梁溪全集》)
当中,陈紫一种远远超过了江家绿、十八娘,最受人们的青睐。蔡襄曾经指出:‘’富室大家,岁或不尝,虽别种千计,不为满意”。因此,当陈紫采摘之时,“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钱与之,不敢较其直多少也。”
荔枝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是驰名于海外诸国的产品。每年荔枝成熟之后,除“水浮陆转以入京师”之外,北则运至辽夏,“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荔枝谱》)
由于是远销国内外的名牌货,福建路所产荔枝,几乎全部都被商人包买:“初著花时,计林断之,立劵,若后丰盛,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民间用盐梅佛桑花成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不三四年不虫,称之红盐花)”这样,商人通果园主果农之间结合成为包买关系,而这种包买关系便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之上。由于商人的“断林”式的收购、包买,当地虽然尝不到荔枝,但它却极大地推动了荔枝生产的发展:‘’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商业资本在宋代福建路同荔枝生产结合起来,并对这项生产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回应 2018-01-20 23:28 -
宋代寺院是怎样占有大片土地的呢? 第一,皇室赏赐; 第二,私家布施;尤以官僚武将施舍为多; 第三,兼并土地。 P275 从全国范围看,寺院的分布、僧徒的多少,及其经济力量的大小,各地大小不相同。在宋人看来,“寺观所在不同,湖南不如江西,江西不如两浙,两浙不如闽中”。(《许国公奏议》)以福建路的情况来看,单在福州,以庆历年间为最多,达1625所,至淳煕年间仍有1504所。由于寺院多,僧人也就多。谢泌《长乐集总序》...
2018-01-22 10:16
宋代寺院是怎样占有大片土地的呢?
第一,皇室赏赐;
第二,私家布施;尤以官僚武将施舍为多;
第三,兼并土地。
P275
从全国范围看,寺院的分布、僧徒的多少,及其经济力量的大小,各地大小不相同。在宋人看来,“寺观所在不同,湖南不如江西,江西不如两浙,两浙不如闽中”。(《许国公奏议》)以福建路的情况来看,单在福州,以庆历年间为最多,达1625所,至淳煕年间仍有1504所。由于寺院多,僧人也就多。谢泌《长乐集总序》有诗提及:“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千簇寺,夜间双塔万枝灯。”(《舆地纪胜》)
即使是无地少地的寺院,并不像客户和自耕农那样全靠自己的双手过活,而是通过化缘式的乞食、宗教迷信活动以取得衣食之资,从而表现了它所固有的不劳而食的寄生性。至于中上寺院的寄生性就毋庸多说了。
回应 2018-01-22 10:16
-
每当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劵,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由于荔枝畅销国内外,“商人贩益广”,而包买得越多,就越刺激了荔枝的生产,“而乡人种益多”。显而易见,“断林鬻之”的包买办法推动了荔枝种植业的发展,商人同荔枝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商品货币关系,商人从包买中独享利润。
2018-03-12 11:21 1人喜欢
-
铜币流通过程中再一个问题是,或者大量地被销毁而造成各种铜钱,或者将国家的铜钱熔化之后改铸为质量低劣的伪币。早在宋太宗年间,即便是在汴京这样的城市,也存在销毁铜币的事实。一些“京城无赖辈”,即“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当时严令开封府逮捕,犯者处斩。但,由于“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铜禁既开,销钱以为器者利至十倍”,根本无法禁止。
2018-03-12 11:14
-
宋对契丹的贸易中,铜钱的滚滚北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宋初以来的“铸钱禁铜”之法一直很严厉,“载钱出中国及一贯文,罪处死”,同样地也禁止流入契丹。可是,“北界(契丹)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用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 同与辽国、西夏的贸易一样,南宋与金国之间官方贸易也是在榷场进行的。宋...
2018-03-09 16:57
宋对契丹的贸易中,铜钱的滚滚北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宋初以来的“铸钱禁铜”之法一直很严厉,“载钱出中国及一贯文,罪处死”,同样地也禁止流入契丹。可是,“北界(契丹)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用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
同与辽国、西夏的贸易一样,南宋与金国之间官方贸易也是在榷场进行的。宋、金榷场贸易虽始于绍兴和议的第二年即1142年,但此后由于不时的战时影响,榷场时兴时废,贸易受到相应的阻遏。
P1038
在榷场贸易中,南宋向北方输送了无数的物资。以泗州场为例,岁供新茶、荔枝、金橘、生姜等。
P1040
南宋流向北方的还有铜钱这个特殊的商品。自从榷场贸易后,七八十年间,铜钱像开了闸的巨流,滚滚而北。
于是从绍兴年间,南宋士大夫便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以制止铜币的北流。金国方面,则像榷场贸易中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铜钱的北流。
同契丹辽国一样,女真国上下也是使用宋代所铸铜钱的。
范成大在《揽辔集》中曾说:“金无本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于河南,故仿中国楮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见钱,不用钞.....”。
-------------------------
P1062
从宋代向海外诸国出口的物品来说,诸如丝绸之类的丝织品,瓷、陶器,各种铁器、铜器、金银器,各种生活日用品漆器、伞、草席,以及大批的粮食和荔枝等特产,远销南海诸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宋300年作为特殊商品的铜钱不断地向海外诸国流去。在与海外诸国贸易中,“番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回应 2018-03-09 16:57 -
在宋代商品构成中,商品的地方性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一是由自然条件、地理条件造成的。如铁器集中在北方利国监、莱芜监、磁州诸冶,又如耕牛,广南西路雷化诸州和福建路、两浙路所产为多,北方所需多来自这三个地区;直到女真统治下的北中国,依然靠南方供应耕牛。而更重要一点是,各地区由于自己突出的生产技术,制作成功了精致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记载:“监书、内酒、端砚、洛...
2018-03-09 16:23
在宋代商品构成中,商品的地方性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一是由自然条件、地理条件造成的。如铁器集中在北方利国监、莱芜监、磁州诸冶,又如耕牛,广南西路雷化诸州和福建路、两浙路所产为多,北方所需多来自这三个地区;直到女真统治下的北中国,依然靠南方供应耕牛。而更重要一点是,各地区由于自己突出的生产技术,制作成功了精致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记载:“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兴化军子鱼,福州荔枝、温州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䜴、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皆为天下第一。“上述20多种产品,有的未必就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但作为当地名产是无疑的。
在宋代,商品是怎样集中起来,又是怎样分散出去,它的流向表现了哪些形式?
1、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中的产品,多通过墟市、镇市向城市集中,因而形成为商品的“求心”运动。
2、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作为商品的手工业产品的流通,则表现为一种辐射运动。这是因为,某种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之后,由商人运往各地,从而由这一产地流向各地。
3、以上两种形式是宋代商品集中和分散的普遍形式。这两者还可以结合起来,成为商品流通的再一种形式。
4、在北宋和南宋,商品流通的形式是有所不同的。由于北宋的政治中心是汴京,国防的重点又在北方,因而不但封建国家控制的各项物资(包括漕粮在内)源源流入北方,而各种商品也从各地区的网络式的渠道,自南至北集中于汴京。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临安,因而商品又以求心运动的形式,自西而东,集中于临安。
回应 2018-03-09 16:2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09年8月)8.2分 14人读过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宋代经济史(全二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旺仔秋秋糖 2018-04-09
想着这么厚的书大一居然读的下去也是佩服
2 有用 琉璃光 2014-01-16
主要是很系统,涉及面广,不少问题可以有个宏观背景。
0 有用 羊没书 2020-12-12
又是一本带着明显时代烙印,但依旧经典的必读书目
0 有用 清暉 2020-12-10
揀擇材料,編寫的功力太有啟發了。稍有一些過於嚴厲的判斷,可能還是受對蔡京黨人的偏見影響。對王安石變法的分析不多,但堪稱的論。對差役法有精彩的考證。最好玩的部分還是細節,材料好豐富,宋詩和筆記裏好玩的東西太多了。
3 有用 谷芷君 2018-08-22
史料覆盖面广 ,却不见检索时代的史料堆砌痕迹。一些问题的探索有超越时代的先见性,活用马斯原理而不为之所囿。时代气息浓烈,但并未进入僵化的逻辑怪圈。题目范围涵盖面广,也并未范范而谈。对宋代不同地域的比较,可见其良好的史、地素养。然而一些史料的分析略有逻辑问题,有主观利用之嫌,或者是当时学术规范未明确使然。当然,每位作者都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鲜有超越,尽管是名家也未能例外。但,这种局限也是一种“严谨... 史料覆盖面广 ,却不见检索时代的史料堆砌痕迹。一些问题的探索有超越时代的先见性,活用马斯原理而不为之所囿。时代气息浓烈,但并未进入僵化的逻辑怪圈。题目范围涵盖面广,也并未范范而谈。对宋代不同地域的比较,可见其良好的史、地素养。然而一些史料的分析略有逻辑问题,有主观利用之嫌,或者是当时学术规范未明确使然。当然,每位作者都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鲜有超越,尽管是名家也未能例外。但,这种局限也是一种“严谨”吧。 (展开)
0 有用 灣仔碼頭 2021-01-14
當然大家對漆俠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這本書絕對是了解宋代經濟必讀之書。
0 有用 羊没书 2020-12-12
又是一本带着明显时代烙印,但依旧经典的必读书目
0 有用 清暉 2020-12-10
揀擇材料,編寫的功力太有啟發了。稍有一些過於嚴厲的判斷,可能還是受對蔡京黨人的偏見影響。對王安石變法的分析不多,但堪稱的論。對差役法有精彩的考證。最好玩的部分還是細節,材料好豐富,宋詩和筆記裏好玩的東西太多了。
0 有用 鮀城書蠹 2020-10-10
推荐宋粉一定要读,读此书才知道普通的宋代人日常生活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普通人生活之艰难,温饱之不易,宋代那点成就与现代相比不值一提。文化高雅,那是少数士大夫才能享受的!
0 有用 安静的雨 2019-11-24
粗略翻过。——201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