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部长访谈录》试读

杜润生访谈录

马国川:您1913年出生,是个世纪老人,一生经历了众多的历史事件。 杜润生:我从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革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确实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其中许多是关系到改善农民经济政治地位的事情。最早可以从土改算起。 马国川:土改开始时,您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的秘书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 杜润生:1950年初,中央决定召开全会,土地问题是议程之一。为起草土地..

  1. 土地改革的得与失
  2. 农业合作化运动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4. 包产到户三起三落
  5. 从"不许包产到户"到"不要包产到户"
  6. "一场拔河比赛"
  7. "阳关道"与"独木桥"
  8. 正式肯定土地承包制
  9. 中国还需过两"关"

钱正英访谈录

马国川:我在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写的《院士自述》里看到,您的父亲也是学水利的。 钱正英:对,他是上海南洋大学(现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留学美国时学习水利工程,1922年得了硕士学位后回国,第二年得了我这个女儿。很自然地,他把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套理想传给了我。从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告诉我,美国已经有了女工程师,但是中国还没有,他要我将来当中国的第一批女工程师。我..

  1. 父亲带来的美国梦
  2. 黄毛丫头当了部长
  3. 建国初期的水利工作
  4. "排大国"和"蓄小群"
  5. "大小全管好"
  6. "文革"中的超常发展
  7. 又一次"低潮"
  8. 晚年的反思
  9. 中国水利在新的历史拐点上

何康访谈录

马国川:您是广西大学毕业的,在您这一代革命者中,像您这样高学历的人不多见。 何康:因为我父亲何遂是辛亥革命的元老,1909年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北伐时任广东黄埔军校教育长,因为校长蒋介石和副校长李济深领军北伐和东征,他曾任黄埔军校代校务。以后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庭条件允许我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我父亲具有民主思想,反蒋,..

  1. 解放前的经历
  2.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
  3. 科技兴农,挖掘潜力
  4. "农产品的出路在于商品化"
  5. "钱从乡镇企业里来"
  6. 开放面对世界
  7. 农村改革任重道远

蔡诚访谈录

马国川:我从资料中了解到,您的父母都是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者。 蔡诚:我父亲于1924年入团、入党,是广东汕头的团地委书记,大革命时期就认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是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东征的时候到了广东汕头,周恩来兼任汕潮梅地区的专员,他演讲、做报告当地人听不懂,由我父亲替他做翻译。我母亲1925年入党,这时父母亲跟邓颖超都在一个支部,支部就设在我外婆的家里。后来周恩..

  1. "我要到延安去干革命"
  2. 二十六年公安生涯
  3. 进入司法部
  4. 律师制度改革

宋木文访谈录

马国川:三联书店的领导同志建议我采访您,作为《共和国部长访谈录》中的一篇。 宋木文:我不够格。 马国川:是请您以自己的经历谈谈共和国出版的发展与成就。 宋木文: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中我只干了三十多年。 马国川: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三十年。您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见证中国出版的变革。 宋木文:看来我已无法拒绝你的采访。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

  1. 宋木文访谈录
  2. 进入"国务院出版口"
  3. 艰难的恢复与反复
  4. 出版界的"拨乱反正"
  5. 出版界的新气象
  6. 中央做出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7. 出版体制改革
  8. 书价改革
  9. 成立国家新闻出版署
  10. 推进版权立法

高尚全访谈录

马国川:您是经济学"科班"出身,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圣约翰大学经济系给您什么样的经济学知识? 高尚全:我1929年出生在上海嘉定,1948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一所外国教会学校,也是旧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个已经消失了的大学与中国许多不同凡响的名字连在一起。荣毅仁、邹韬奋、宋子文、刘鸿生、顾维钧、林语堂、经叔平、丁光训、鲁平、钱李仁、朱良、范..

  1.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2. "差一点给划成右派"
  3. "变来变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走上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5. "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富中国"
  6. 改革的曲折
  7.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8. 从十五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
  9. 要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录彭珮云访谈录

马国川:看简历,您15岁就考入西南联大,很了不起。 彭珮云:我父亲曾是湖南省银行行长、贵州企业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大学毕业生,我从小就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我是抗战胜利那年慕名考入西南联大的,那时还没有满16岁。1946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马国川:您学的是什么专业? 彭珮云:社会学。解放前,我在清华大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我任清华大学..

  1. 经历磨炼
  2. 严峻的人口形势
  3. 修订人口计划
  4. 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
  5. 把计划生育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6. "三为主"
  7. "三结合"
  8. 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之路

傅志寰访谈录

马国川:看简历,您的籍贯是辽宁省海城。 傅志寰:籍贯是海城,但是我出生在哈尔滨的三棵树,所以我父亲顺嘴给我起了个名字--树生。直到我上学时,父亲按志辈,又翻字典查到"寰"字,才给我改名叫傅志寰。我父亲原来是海城的农民,后来在乡亲的介绍下来到哈尔滨,在铁路上干活,再后来成为火车司机。1938年我出生时,还是"伪满洲国"呢。小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 少年时代的火车梦
  2. 在苏联留学的日子
  3. 激情燃烧的岁月
  4. 铁路改革
  5. 青藏铁路
  6. "我还有一个梦想"

项怀诚访谈录

马国川:建国六十年来,一共有十任财政部长,您是第八任部长。 项怀诚:前三任都已经不在了。第一任是薄一波,担任了三年的财政部长,1952年因为"新税制"改革受到毛泽东的批评,然后由邓小平兼任财政部长。当时邓小平刚从西南军政委员会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的副总理。他只兼任了一年财政部长,就由李先念接任了。 马国川:李先念先后当了二十一年,是时间最长的财政部长。 项..

  1. 从山东大学到财政部
  2. 在财政部成长起来
  3. 改革是共和国财政六十年的主线
  4. 财政包干
  5. 亲历分税制改革
  6. 财政改革的重点从收入转向支出
  7. 改革的体会
  8. 我的理财思想
  9. 陈云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张保庆访谈录

马国川:请谈谈您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 张保庆:1944年我出生在河南镇平县。少年时期的学习与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一个是苦,一个是韧。为什么说苦呢?因为我家在农村,当时家境清贫,为上学受了许多苦;所谓"韧",则是指在求学方面穷而不惰,能坚持到底。 我小学的前四年(那时叫"初小"),是在村子里上完的。到了"高小"的两年,就要到镇上去,这两年...

  1. 苦难的少年时代
  2. 大学生活对我影响深远
  3. 结缘教育事业
  4. 见证80年代教育发展
  5. 大学扩招
  6. 高校收费和教育产业化
  7. 高校合并
  8. 二十年后中国教育可以走进先进国家之列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作者: 马国川
isbn: 7108033046
书名: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页数: 352
定价: 32.0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