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书了,还不错,写的很清楚,分享一段段。。。。。
图片的连接,http://p13.freep.cn/p.aspx?u=v20_p13_p_1001251112102487_0.gif
p51
章法
字的结构、用笔、用墨构成了书法章法的基本要素。与黄庭坚一样,王铎自觉
地在书法作品中追求到了平衡与对称。他的书法作品经常把重心放在字的“中心”
位置,使力向上下左右四方扩散。而整幅作品的重心往往并不拘限在某个字上,而
是在一片字构成的大区域中。“声”(聲)字可以说是王铎布局方法的一个重要范
例(图15,右起第5 行)。线条自左下起,翻腾至右上方,再急流而下,如瀑布一
般。整个《唐诗卷》中,许多字都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这是王铎书法笔法的主要
特征或主旋律。“声”字主要用连笔,但下面的“夜”与“听”两字则采用了干练的
断笔,从而保证强健的韵律。往下的“潮”、“剑”、“留”,笔势渐缓,墨色也变淡。
“南”、“斗”、“近”、“书”、“寄”几字,为枯笔,速度又加快起来,连笔也以不同
的停顿频率重新出现,而墨色变得若隐若现。接下来的一行“北風遙為報”,笔墨
饱满,墨浓力重。“北”字以断笔写成,与两个长而倾斜的线条呈对角状。“风”字
向左下俯冲,最后一笔也向左倾注,与接下来 “遥”字的第一笔联结,然后戛然而
止。再蘸墨,重新起笔,弯曲的线条与先前的字形成鲜明对照。“遥”字的最后一
笔向右侧上方伸展出去,而 “为”和“报”字,又用与以上两字相同的方式联结起
来——虽然“为”字笔重而形小,但“报”字笔轻而形大。接下来的两行同样是枯笔。
正是在笔法的对立差异中,王铎创造了大小相间,重轻相宜,曲直互现的韵律变化。
此外, 王铎书法的韵律中还有一些其他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字所呈现的几何形
状,它们的变化与重复本身就是一种韵律。“北”为圆形,“风”是菱形,“遥”是
圆形,而“为”与“报”一起构成了梯形。值得注意的是,行与行之间的墨迹干湿
差异,也影响了整体布局的均衡与匀称。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通过章法,创造出一些
相互对立的要素,实现了作品的均衡与匀称。但王铎这种交替变化,却超越了黄庭
坚追求平衡的方法。在《唐诗卷》的总体布局中,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绝对独立的。
汹涌的气势与灵动的活力,这样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各个要素将作品所构成的整体
布局传达出来。
张以国著《以古为新》节选
|
> 去以古为新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洋博士的粗制滥造 ——评张以国著《以古为新:晚明...(Fullerton)
转:洋博士的粗制滥造(念远怀人)
五毛兄:如果你觉得不错,要么是水平问题,要么是一点都没有认真读,希望是后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