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副标题: 回忆•梦•思考
译者: 杨德友
出版年: 2009-9
页数: 343
定价: 4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荣格作品集(凤凰壹力2009版)
ISBN: 9787542630582
内容简介 · · · · · ·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内容简介: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内容简介: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上了原罪重担的蛇呢?上帝也并不是至善的,有时甚至是可怕地横暴和恶毒:他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以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的诚心;他甚至让大洪水淹没这个世界来祸害人类等。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向来觉得,生命就像以根茎维持住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处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通过各种进步来促进的改革,亦即通过新方法或新技巧来造成的改革,最初当然使人耳目一新,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令人怀疑的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代价高昂的。总的来说,这些改革根本不会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像生活中更高速度的通讯那样是裹着糖衣的骗人的苦药,因为这种高速通讯令人不快地加速了生活的节奏,而留给我们的则是前所未有的更少的时间了。正像古时的大师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老话所说的,“只有魔鬼才会匆匆忙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荣格自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荣格自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荣格自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荣格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5 条 )

荣格:渐行渐远看自己

荣格的精神世界――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阅读指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译者可以说是最了解一本书的人。这本书已经有过很多中译本,了解它的人不止我一个。4年前交稿时写过一篇《译后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722402/),如今译作正式出版,我仍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为有兴趣阅读的朋友提供一些指引。 我和荣格可以说是“同行”。... (展开)-
风居住的街道 (喜长与苦长)
(这是全书的句子摘录) “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极力的反抗 我很乐意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暗夜面前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那道斜坡上,此时我已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地位,也有了一个充满各种思想和计划的头脑。但突然我又变成了那个曾经点一堆意义神秘的火、并且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究竟石头是我,还是我是石头的孩子。... (3回应)2011-06-25 14:37 41人喜欢
(这是全书的句子摘录) “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极力的反抗 我很乐意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暗夜面前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那道斜坡上,此时我已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地位,也有了一个充满各种思想和计划的头脑。但突然我又变成了那个曾经点一堆意义神秘的火、并且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究竟石头是我,还是我是石头的孩子。我立刻想到自己在苏黎世的生活,那岁月仿佛是陌生的,如同从遥远的空间和时间传来的消息。这使我感到心惊胆战,因为我刚刚沉湎于其中的童年是永恒的,我已被强位出这个世界,坠入不断滚滚向前的时间中,越走越远。那个世界的拉力是那样强大,我只能粗暴地把自己拽走,以免失去对未来的控制。 古代的心理因素在没有任何直接的传承关系的情况下会进入个人的心灵。 神学课是难以言传地枯燥,而我对数学课的感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恐惧。 我对失败的恐惧以及面对着周围的世界产生的渺小感,在我身上不仅生成一种厌恶而且还生成一种无言的绝望 当我神经性昏厥开始发作时,医生不允许我练体操,这令我十分满意 在此之前是我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这做那,现在我是按照我的意志去做。在我身上有了权威。 上帝不顾我是否乐意而把我安置在了这个固定的位置上并扔下我不管不问了。 我,一个乖孩子?这使我感到很新鲜。我往往认为自己是个堕落而又远不如他人的人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原因就是我懂得一些事情,而且还一定会把别人所不懂得的且往往甚至不想知道的事情加以暗示 尽管我用雪水清洗了自己……但您却将把我投进烂泥坑里 内心是奇异地心安理得和平静 每当想到自己就是石头,矛盾与冲突便停止了。“石头是没有不确定性的,也没有想沟通的冲动,千百年过去了依然一成不变。”我会想道,“而我只是一种会消逝的现象,爆发成各种各样的情感,就跟火焰一样,很快地亮了起来,然后便熄灭了。”我不过是我的各种情感的总和,而身上的那个“别的”却是那不受时限的、永不毁灭的石头。 就像讲一个道听途说而来的可自己又不很相信的故事一样。 一个人必须体验了才能懂得 我讨厌一切竞争,而要是有人玩起太富竞争性的游戏,我便会拒绝参加 要是什么地方吵起来,我便被认为是挑动者 我对别人的责备特别敏感 很自然地,我便会通过表现出外表的稳重感来补偿我那内心的不安 这就仿佛人的心灵同时与上帝一起向下瞧着天地万物似的 我却以一种压倒一切的预感及强烈的感情而感觉到了它 宗教戒律正被用来代替上帝的意志 我必须负起责任,我的命运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我必须亲自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必须从我最深处的自我那里找到这个答案。 仿佛我的生命是命运赋予我的并必须加以接受。这使我内心有一种安全感。 我便不再是杂处于众人之中,而是单独与上帝在一起了。 我就像是一只狗——你可以欺骗它,但它最后总能闻出被藏起的东西来 背景性的眼睛 总的说来,我同情出身穷人家庭的同学,因为他们也像我一样,来自默默无闻之处,我喜欢的是不太聪明的同学,但同时又对他们的愚蠢无知往往极为不快。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某种为我深深地渴求的东西,在他们的淳朴里,他们看不出我身上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内心突然寂静起来,仿佛一道隔音的门把一间吵吵嚷嚷的房间给关上了。它犹如一种冷漠而好奇的情绪突然落到了我的身上 一个人对事物不能理解时,他就会变得激动起来。 仿佛由一片星星和无边无际的空间所组成的一个广袤的世界触到了我,或者说仿佛一个灵魂不为人所见到那样地进入了房间——这是一个死去很久很久的人的灵魂,这个人虽已死,但却不受时间限制地永远存在着,一直存在到很遥远的将来。 人也像动物那样,并像它们那样无知无觉。 他们的思想很美并有学术气 在人类历史那充满悲伤的进程及大自然的残酷无情里,潜伏着一种带根本性的缺陷:创造世界的意志带有盲目性。 在科学里,我忽略了意义的因素;而在宗教里则忽略了经验主义的因素 甚至还敢鼓起勇气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我很快就发现,这却造成了误解,我自己也为此感到后悔。因为我不但遭遇了别人的白眼和嘲讽,而且还遇到了怀有敌意的反驳。 他们之所以讨厌我,是因为我经常对我自己可能也不懂的事情加以评论或进行暗示。 这盏灯虽然显得无穷的小和脆弱,但它却仍然是一盏灯,我的惟一的灯。 今天我们大家都明白的新发现并不是经过一两天就形成了的,而是事先就已长时间地在发生影响。 无须到外面去找,真理就潜藏在这个内在的人的身上 作为一个乡村牧师,他落进了一种感伤的理想主义里,落进了对他大学时期的黄金时代的回忆里 这些困难,虽很可以理解,但后来却粉碎了我父亲的信仰 他正无法逃避地屈从于他的命运了 他拼命斗争着要保有自己的信仰 使他得以跳出回忆 心灵的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境的原因。没有心灵,便不会有知识,也不会有顿悟。然而关于心灵,却不见有只字提及。 我对动物的热爱并非来自叔本华哲学里那种佛教式的装点门面,而是基于一种原始的意向态度更深厚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潜意识地与动物等同的基础上。 我显然再次走进了一条谁也不能谁也不会跟着我走的死胡同 人类的心灵在面对其本身的毁灭情境时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精神病人的内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每个医生都会碰上他无法希望能够治愈的病人的,对于这种病人,他只能为他把通向死亡的道路弄得平平整整。 通过这一方式,她注意力便得以保持活跃状态,于是她便不会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使她精神分裂的梦境中去了。 原因就在于其疗法几乎使人觉得医生是在千方百计把某种东西强加到病人身上 因为问题的解决办法从来就是独特的。 心理疗法学家必须不但了解病人,而同样重要的是他还必须了解自己 只有当医生懂得了如何处置他自己和他本人的问题之后,他才有可能去教导病人也这样做 梦境,说到底,就是对意识态度的补偿。 作为医生,我常常自问,病人正传递给我的是一种什么信息。他对我又意味着什么?要是他对我什么也不意味着,那我便没有打开缺口的攻击点,对他的病也就无从入手了。医生是只有在他本人感情上受到感染之时才能起作用。“只有受过伤的医生才会医伤。”但要是医生的个性之强犹如一身盔甲之硬时,他是起不了作用的。我对我的病人是认真加以对待的。我也许也会遇到像他们所遇到的那样棘手的问题。往往有这种情形,病人正好是医治医生的痛处的一贴良药。 每个治疗医生都应该拥有由某个第三者来支配的控制力,为的是使自己乐于接受另一种观点。 妇女是具有特别天赋的。她们往往具有极好的直觉以及犀利的批判性洞察力,可以看出男人暗地里的心思。 一切事物皆有的同情心 我从不试图让病人改信别的什么宗教,也绝不施加什么压力或强迫命令之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病人应该获得他自己的对事物的看法 我常常看到有人由于满足对人生问题作出片面或错误的回答而成了精神病患者 如果病人不愿意走已经给他指明的道路并承担后果,那我也绝不去把问题的结果强加给他们 每当触及到最深处的体验,触及到人格的核心时,大多数人便会为惊恐所吓坏,而许多人则赶忙逃之夭夭 病人要是面对面地遇到这个问题,他便往往会对心灵表示出一种毫不怀疑的浅薄的藐视态度来。 在当代的心理治疗法中,往往要求医生或心理疗者应该“顺着”病人及其情感。我并不认为这样做总是对的。有时候,医生方面进行积极的干预却是需要的。 她之所以有强制性精神病,原因就在于她无法给自己施加上道德的约束力 但这些有才华的人,却可能天生具有这样古怪的不利的精神气质,使得我们分不出来这到底是个天才的问题呢抑或是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密切到要求医生对人的各种痛苦无论是惨烈或深切,均不应视而不见。 在于辩证地正视两种相对立的心灵上的现实 这些相互产生的印象无法互相撞击,那么心理疗治的整个过程就会始终不起作用,病人的症状就只会依然如故。 原因就在于他只从理智的观点而不是按经验性尺度来看待问题。危险的心理失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失常的第一种表现,就是企图让理智来主宰一切。 可以有一只手不知另一只手在干什么的情况,他们养成了一种“各自为政的心理” 第一, 这种事情不合我的天性,第二,我不想牺牲我的思想的独立性 我关心的是探索真理,而不是个人威望的问题。 我无意中发现了在古代神话和原始人的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只有从平庸这个泥沼中爬出来,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健康 也许我的潜意识正在形成一个并非是我的人格,但它又坚持要通过表达来显现出来 不,这不是艺术,恰恰相反,它是自然 在我年青时,我脾气暴躁;但每当情感突然上升到其高潮之时,它便会突然转向,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宇宙般的宁静。在这样的时候,我便觉得飘然物外,而刚才还使我激动不已的东西,这时看来却显得像是属于一个遥远的过去的东西了。 曼荼罗的画 而如若一切顺利的话,自性是协调的,但它却无法容忍自欺欺人 我得找出我这些内心体验的历史先例 他就得在最大程度上有赖于历史上的和文学上的类似性人物 比昂诺说:“你看,白人个个看着都那么凶狠。他们的嘴唇薄,鼻子尖,满脸皱纹,奇形怪状。他们的眼睛直瞪瞪的,没完没了地寻找。他们在寻找什么呢?白人们时时刻刻要新东西;他们总是有事要干,从不安静。我们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不理解他们。我们认为他们都是疯子。” 我问他为什么认为白人都是疯子 “他们说他们是用脑袋想事情的。”他回答道 “那是自然的。你用什么想事情呢?”我觉得奇怪,问他。 “我们用这个。”他指着心脏说。 我立即思索起来,思索了很长时间。有生以来,我觉得有人第一次为我勾画出了真正的白人的肖像。似乎到现在为止,我所见到的都仅仅是感伤的、经过美化的彩色图片。这个印第安人击中了我们的弱点,揭示了我们全都视而不见的真实。 他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近于宿命论者泰然自若的自我节制和尊严。 卢梭:一切皆出自于造物主之手 凡自然未能使之完美者,艺术使之完美 他认为他的村社存在的理由一直在帮助他们的父亲太阳每天走过天空 为了完成创造,人是必不可少的;人本身就是世界的第二个创造者,只有人才把客观的存在提供给世界;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存在,世界就不会被听到、被看见,只在寂寞中吃、生殖、死亡、点头,达亿万年,在非存在的最深沉的黑夜之中继续下去,直至尚不可知的终结。人类意识创造了客观存在和意义,人类在伟大的存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不可缺少的地位。 这个地方不是人的地方,这是上帝的地方,如果出来了什么事,你就坐下来,不必惊慌 全然不知自己是从现实转入梦境,还是从梦境转入了现实 我感觉到,她那仪态中显示的信心和泰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她对自己的完整的认同 从天地初创时候起心灵就一直怀有对光明的欲求和一种走出原始黑暗的不可遏制的渴望。浩大的夜晚来临,一切都显出了深深沮丧的情调,每一个心灵都被一种对光明的不可言状的渴望所攫获。 动物的眼睛里有一种悲哀,我们无法得知这种悲哀与动物的灵魂有联系,还是出自那种仍然是潜意识的存在向我们说话的深刻信息 灵魂在外徘徊的夜现在已经过去 我越来越清醒而痛苦地认识到,我消化新印象的能力已经快到了极限 如果士兵梦见太多的战争场面,就应该把他撤离前线,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已不再具有反抗外界印象的心理机能 我遏力避免了一切的所谓“圣人”,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必须满足自己的真实,不从他人那里接受我自己不能独立取得的东西。我如果尝试向圣人学习,接受他们的真理,我便觉得那无异于盗窃。我必须从我自身形成我的生命,从我的内在存在告知我的,或者自然带给我的一切来形成我的生命 人们并不确实相信恶,也不真正相信善,因而,善与恶最多被视为我的善或我的恶 对我来说,真正的超脱实现之日,正是我做完我能完成的一切、我全心全意献身某事、并且最大限度地参与某事之时。如果我半途而废,实际上我就是肢解了我的精神的相应的部分。 佛应成为模仿的楷模一事本身就是对他的观念的一种削弱,正如对基督的效仿是基础思想演变中命定的停滞先兆 以静观万事及其令人愕然的杂沓喧嚣 一个人把以往潜意识的内涵与意识整合之时,他心中所发生的事是几乎无法用描述,只能体验。 如果一堵墙或者一根柱子的残躯都以一种立即可以辩别的面目凝望着你 我似乎在高空中。在下面,我望见了地球,它沐浴在灿烂的黄色光辉之中。我望见了深蓝色的海水和一块块大陆。脚下远远的地方是锡兰,前面远方是印度次大陆。我的视野不能包容整个地球,但是其球形轮廓却明晰可见,而且,在奇妙的蓝光之中,其轮廓线边缘闪烁着银光。在许多地方,地球显出彩色,或者有深绿色点,像氧化了的银器一样。在左边远处有一大片荒野,那是黄中透红的阿拉伯沙漠;似乎大地的银色都带上了发红的金色色调,接踵而来的是红海,而在后面很远的地方,正如在地图左上角一样,我可以约略看到地中海的一角。我的目光主要是伸向那里的。其他的一切,均不清晰。我也能看见盖满大雪的喜马拉雅山,但是,在那个方向上,一切都云雾迷蒙。我一点儿也没有向右看。我知道,我正在飞离地球。 后来我发现了要到什么样的高度才能有这么宽阔的视野;大约一千英里!在这样的高度,地球是我所见过的最为宏壮优美的景象。 观察片刻之后,我转过身来。我原来是背朝印度洋站着的,当然是面北。后来,我似乎向南转过身来。新的景象映入眼帘。在近处空中,我看见一大块黑石,像陨石一样。有我的房子那么大,甚至更大。它正在空间漂浮,我也在空中漂浮。 我由我自己的历史构成,我的的确确感觉到:我就是这样。“我是一切存在过、一切业已完成的事物的总和。” 因为现在、过去和未来都已合而为一 感情关系是欲望的关系,沾染了强迫与束缚,是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期望;正是这一点,令他和我们不能自由 由于一切存在的事物无条件地承认,而绝对主观的抗逆,接受我所见到和所理解的存在环境,接受我自己的天性,而不管我的天性是怎样的。 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 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我们就锤炼出来一个在不解之事发生之时也不折断的自我;这个自我耐久,经受得住真实,也有能力对付世界和命运。这样,经历失败也就等于经历胜利。一切都不受到干扰,不论是内在的方面还是外在的方面,因为一个人自我的延续性已经抵挡了生命和时间的潮流。但是,一个人只有在不去寻根问底地干预命运的安排时才能如此。 我还认识到,人必须接受作为自己现实一部分的自己内在的、独自形成的思想。真与假的类别当然是常存的,但是,因为它们没有约束力,所以占第二位。思想的存在比我们对它们的判断更为重要。然而,这些判断也不宜压制,因为它们也是现存的思想,构成了我们的完整性的一部分。 偏见常常损害和挫伤全部精神生活现象 现在许多人把自己与自己的意识等同了起来,而且想象他们怎样理解自己,自己就是怎样的人。 人不能再创造寓言,结果,人的所失颇多 我们严格地受到了我们先天结构的限制,因此,我们的全部存在和思维把我们束缚于我们的世界。当然,神话的人要求“超越这一切”,而科学的人则不允许这一切。对于智慧来说,我的一切神话论述都是无谓的思辨。但是,对于情绪来说,这是一种治愈性的、有价值的活动;它可以给予存在以一种我们不想消除的声音。世上没有我们必须消除这一声音的充分理由。 有人就不追求永恒,一想到坐在一团云块上弹竖琴要弹一万年就惊恐不堪!也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多遭坎坷,或者对自己的存在痛感厌倦,就宁愿彻底断绝存在。 我们所能意识到的潜意识越多、神话越多,我们就能使更多的生活变得完整。评价过高的理性与政治上的绝对权力有共同之处:在它的统治下,人个贫乏化了。 他们可能最感兴趣的正是他们自己生活条件中所缺乏的东西 一种人是对抗着本能生活,而另一种则是依从着本能生活的 只有在时间成熟的时候,意识才能理解 一个人可能对某一事物略知多年,但只能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清晰把握 如果割断了与神话的媒介世界的联系,心理就会成为僵死教条的俘获物。另一方面,与神话的这类萌芽过多接触,对于意志薄弱和好猜度的心理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会被引向模糊的暗示视为确凿的知识,把简单的幻境当作事实。 一个大学生,他跑去找拉比说道:“在古代,曾有人看见过上帝的脸,现在的人却为什么再也看不见了呢?”拉比答道:“因为现在没有人能把头垂得那么低了。” 为了从溪流舀水,一个人是必须稍微把头垂低一点儿的。”
3回应 2011-06-25 14:37 -
Jus (打过世间险恶,守住内心柔软。)
很多事情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产生了结果,不过这一切最后对我并不总是有所助益。但是几乎一切事情都是自然地和命定地发展的。我后悔由于我的固执而做了许多蠢事,但要是没有这种气质,我却又无法实现我的目的。 我们所出生在其中的这个世界是个野蛮而残忍的世界,但同时又是个有着圣洁的美的世界。我们认为哪一种成分更重要,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重要,这是个气质性的问题。如果无意义性是绝对地占了压倒优势,那生活的意义性...2012-12-20 19:56 4人喜欢
很多事情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产生了结果,不过这一切最后对我并不总是有所助益。但是几乎一切事情都是自然地和命定地发展的。我后悔由于我的固执而做了许多蠢事,但要是没有这种气质,我却又无法实现我的目的。 我们所出生在其中的这个世界是个野蛮而残忍的世界,但同时又是个有着圣洁的美的世界。我们认为哪一种成分更重要,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重要,这是个气质性的问题。如果无意义性是绝对地占了压倒优势,那生活的意义性便会随着我们每一步的发展而日渐消逝。但情形——或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就像在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一样,大概这两者都是正确的:生活就是——或具有——即有意义又没有意义。但我却抱有这样的厚望:有意义将占上风并将战而胜之。 引自 回顾 回应 2012-12-20 19:56 -
Jus (打过世间险恶,守住内心柔软。)
生命就像以根茎来维持住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处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它便凋谢了——真是一个短命鬼。当我们想到生命和文明那永无休止的生长和衰败时,我们实在无法不怀有绝对的人生如梦之感。然后,我却从来不失去在那永恒的流动中有生存着并永不消逝的某种东西的意识。我们所看见的是花,它是会消逝的。但根茎,却仍然在。2012-12-20 19:47 3人喜欢
-
快樂 (流畅感。)
荣格自传千字梗概 这本自传的来历最开始是在荣格80多岁的时候,有家出版商找了个人(阿尼拉.杰菲)想协助荣格写自传。开始他自己热情不高,每周跟他聊2个小时,后来聊着聊着,把荣格自己的兴趣勾起来了,他自己开始主动写。最终就成了这么个七拼八凑的东西。 荣格自己写的章节是:童年、中学、大学时代;还有塔楼、旅行、论死后的生活等;其它如:精神治疗活动、弗洛伊德、著述等等,都是原作者从成书角度编辑进去的。 前三章是...2011-02-04 11:17
荣格自传千字梗概 这本自传的来历最开始是在荣格80多岁的时候,有家出版商找了个人(阿尼拉.杰菲)想协助荣格写自传。开始他自己热情不高,每周跟他聊2个小时,后来聊着聊着,把荣格自己的兴趣勾起来了,他自己开始主动写。最终就成了这么个七拼八凑的东西。 荣格自己写的章节是:童年、中学、大学时代;还有塔楼、旅行、论死后的生活等;其它如:精神治疗活动、弗洛伊德、著述等等,都是原作者从成书角度编辑进去的。 前三章是最重要的,荣格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神奇经历,这对心理学家来说,非常不容易,他们一般会回避不谈、或者解释过度。 这一点,荣格作得很好,他没有过度解释、但看得出他确实相信他自己讲的那个样子、他能贯彻他一生的那些东西。虽然在我看来、看普通人看来,可信度太低。毕竟他是100年前的人了。 他在当时那个心理学发展较快的年代作出了自己的成绩,进而沿着自己的兴趣所至,开始对自己内心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索,这就免不了对宗教说三道四。这其中的道理,恐怕他也未必明白。个人,家庭,社会,当这三者拧成一根麻花的时候,不头晕眼花胡说八道的人很少。 他出生在瑞士一个小乡村的、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牧师家庭,母亲彪悍的性格使父亲相形见拙。而那个关于他的祖父是歌德的私生子的传闻,与其说是一种耻辱,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动力源泉。 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节,是后期思想里的第一节。他讨论了宗教的作用与发展等问题。
回应 2011-02-04 11:17 -
风居住的街道 (喜长与苦长)
(这是全书的句子摘录) “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极力的反抗 我很乐意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暗夜面前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那道斜坡上,此时我已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地位,也有了一个充满各种思想和计划的头脑。但突然我又变成了那个曾经点一堆意义神秘的火、并且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究竟石头是我,还是我是石头的孩子。... (3回应)2011-06-25 14:37 41人喜欢
(这是全书的句子摘录) “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极力的反抗 我很乐意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暗夜面前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那道斜坡上,此时我已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地位,也有了一个充满各种思想和计划的头脑。但突然我又变成了那个曾经点一堆意义神秘的火、并且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究竟石头是我,还是我是石头的孩子。我立刻想到自己在苏黎世的生活,那岁月仿佛是陌生的,如同从遥远的空间和时间传来的消息。这使我感到心惊胆战,因为我刚刚沉湎于其中的童年是永恒的,我已被强位出这个世界,坠入不断滚滚向前的时间中,越走越远。那个世界的拉力是那样强大,我只能粗暴地把自己拽走,以免失去对未来的控制。 古代的心理因素在没有任何直接的传承关系的情况下会进入个人的心灵。 神学课是难以言传地枯燥,而我对数学课的感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恐惧。 我对失败的恐惧以及面对着周围的世界产生的渺小感,在我身上不仅生成一种厌恶而且还生成一种无言的绝望 当我神经性昏厥开始发作时,医生不允许我练体操,这令我十分满意 在此之前是我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这做那,现在我是按照我的意志去做。在我身上有了权威。 上帝不顾我是否乐意而把我安置在了这个固定的位置上并扔下我不管不问了。 我,一个乖孩子?这使我感到很新鲜。我往往认为自己是个堕落而又远不如他人的人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原因就是我懂得一些事情,而且还一定会把别人所不懂得的且往往甚至不想知道的事情加以暗示 尽管我用雪水清洗了自己……但您却将把我投进烂泥坑里 内心是奇异地心安理得和平静 每当想到自己就是石头,矛盾与冲突便停止了。“石头是没有不确定性的,也没有想沟通的冲动,千百年过去了依然一成不变。”我会想道,“而我只是一种会消逝的现象,爆发成各种各样的情感,就跟火焰一样,很快地亮了起来,然后便熄灭了。”我不过是我的各种情感的总和,而身上的那个“别的”却是那不受时限的、永不毁灭的石头。 就像讲一个道听途说而来的可自己又不很相信的故事一样。 一个人必须体验了才能懂得 我讨厌一切竞争,而要是有人玩起太富竞争性的游戏,我便会拒绝参加 要是什么地方吵起来,我便被认为是挑动者 我对别人的责备特别敏感 很自然地,我便会通过表现出外表的稳重感来补偿我那内心的不安 这就仿佛人的心灵同时与上帝一起向下瞧着天地万物似的 我却以一种压倒一切的预感及强烈的感情而感觉到了它 宗教戒律正被用来代替上帝的意志 我必须负起责任,我的命运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我必须亲自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必须从我最深处的自我那里找到这个答案。 仿佛我的生命是命运赋予我的并必须加以接受。这使我内心有一种安全感。 我便不再是杂处于众人之中,而是单独与上帝在一起了。 我就像是一只狗——你可以欺骗它,但它最后总能闻出被藏起的东西来 背景性的眼睛 总的说来,我同情出身穷人家庭的同学,因为他们也像我一样,来自默默无闻之处,我喜欢的是不太聪明的同学,但同时又对他们的愚蠢无知往往极为不快。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某种为我深深地渴求的东西,在他们的淳朴里,他们看不出我身上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内心突然寂静起来,仿佛一道隔音的门把一间吵吵嚷嚷的房间给关上了。它犹如一种冷漠而好奇的情绪突然落到了我的身上 一个人对事物不能理解时,他就会变得激动起来。 仿佛由一片星星和无边无际的空间所组成的一个广袤的世界触到了我,或者说仿佛一个灵魂不为人所见到那样地进入了房间——这是一个死去很久很久的人的灵魂,这个人虽已死,但却不受时间限制地永远存在着,一直存在到很遥远的将来。 人也像动物那样,并像它们那样无知无觉。 他们的思想很美并有学术气 在人类历史那充满悲伤的进程及大自然的残酷无情里,潜伏着一种带根本性的缺陷:创造世界的意志带有盲目性。 在科学里,我忽略了意义的因素;而在宗教里则忽略了经验主义的因素 甚至还敢鼓起勇气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我很快就发现,这却造成了误解,我自己也为此感到后悔。因为我不但遭遇了别人的白眼和嘲讽,而且还遇到了怀有敌意的反驳。 他们之所以讨厌我,是因为我经常对我自己可能也不懂的事情加以评论或进行暗示。 这盏灯虽然显得无穷的小和脆弱,但它却仍然是一盏灯,我的惟一的灯。 今天我们大家都明白的新发现并不是经过一两天就形成了的,而是事先就已长时间地在发生影响。 无须到外面去找,真理就潜藏在这个内在的人的身上 作为一个乡村牧师,他落进了一种感伤的理想主义里,落进了对他大学时期的黄金时代的回忆里 这些困难,虽很可以理解,但后来却粉碎了我父亲的信仰 他正无法逃避地屈从于他的命运了 他拼命斗争着要保有自己的信仰 使他得以跳出回忆 心灵的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境的原因。没有心灵,便不会有知识,也不会有顿悟。然而关于心灵,却不见有只字提及。 我对动物的热爱并非来自叔本华哲学里那种佛教式的装点门面,而是基于一种原始的意向态度更深厚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潜意识地与动物等同的基础上。 我显然再次走进了一条谁也不能谁也不会跟着我走的死胡同 人类的心灵在面对其本身的毁灭情境时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精神病人的内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每个医生都会碰上他无法希望能够治愈的病人的,对于这种病人,他只能为他把通向死亡的道路弄得平平整整。 通过这一方式,她注意力便得以保持活跃状态,于是她便不会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使她精神分裂的梦境中去了。 原因就在于其疗法几乎使人觉得医生是在千方百计把某种东西强加到病人身上 因为问题的解决办法从来就是独特的。 心理疗法学家必须不但了解病人,而同样重要的是他还必须了解自己 只有当医生懂得了如何处置他自己和他本人的问题之后,他才有可能去教导病人也这样做 梦境,说到底,就是对意识态度的补偿。 作为医生,我常常自问,病人正传递给我的是一种什么信息。他对我又意味着什么?要是他对我什么也不意味着,那我便没有打开缺口的攻击点,对他的病也就无从入手了。医生是只有在他本人感情上受到感染之时才能起作用。“只有受过伤的医生才会医伤。”但要是医生的个性之强犹如一身盔甲之硬时,他是起不了作用的。我对我的病人是认真加以对待的。我也许也会遇到像他们所遇到的那样棘手的问题。往往有这种情形,病人正好是医治医生的痛处的一贴良药。 每个治疗医生都应该拥有由某个第三者来支配的控制力,为的是使自己乐于接受另一种观点。 妇女是具有特别天赋的。她们往往具有极好的直觉以及犀利的批判性洞察力,可以看出男人暗地里的心思。 一切事物皆有的同情心 我从不试图让病人改信别的什么宗教,也绝不施加什么压力或强迫命令之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病人应该获得他自己的对事物的看法 我常常看到有人由于满足对人生问题作出片面或错误的回答而成了精神病患者 如果病人不愿意走已经给他指明的道路并承担后果,那我也绝不去把问题的结果强加给他们 每当触及到最深处的体验,触及到人格的核心时,大多数人便会为惊恐所吓坏,而许多人则赶忙逃之夭夭 病人要是面对面地遇到这个问题,他便往往会对心灵表示出一种毫不怀疑的浅薄的藐视态度来。 在当代的心理治疗法中,往往要求医生或心理疗者应该“顺着”病人及其情感。我并不认为这样做总是对的。有时候,医生方面进行积极的干预却是需要的。 她之所以有强制性精神病,原因就在于她无法给自己施加上道德的约束力 但这些有才华的人,却可能天生具有这样古怪的不利的精神气质,使得我们分不出来这到底是个天才的问题呢抑或是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密切到要求医生对人的各种痛苦无论是惨烈或深切,均不应视而不见。 在于辩证地正视两种相对立的心灵上的现实 这些相互产生的印象无法互相撞击,那么心理疗治的整个过程就会始终不起作用,病人的症状就只会依然如故。 原因就在于他只从理智的观点而不是按经验性尺度来看待问题。危险的心理失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失常的第一种表现,就是企图让理智来主宰一切。 可以有一只手不知另一只手在干什么的情况,他们养成了一种“各自为政的心理” 第一, 这种事情不合我的天性,第二,我不想牺牲我的思想的独立性 我关心的是探索真理,而不是个人威望的问题。 我无意中发现了在古代神话和原始人的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只有从平庸这个泥沼中爬出来,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健康 也许我的潜意识正在形成一个并非是我的人格,但它又坚持要通过表达来显现出来 不,这不是艺术,恰恰相反,它是自然 在我年青时,我脾气暴躁;但每当情感突然上升到其高潮之时,它便会突然转向,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宇宙般的宁静。在这样的时候,我便觉得飘然物外,而刚才还使我激动不已的东西,这时看来却显得像是属于一个遥远的过去的东西了。 曼荼罗的画 而如若一切顺利的话,自性是协调的,但它却无法容忍自欺欺人 我得找出我这些内心体验的历史先例 他就得在最大程度上有赖于历史上的和文学上的类似性人物 比昂诺说:“你看,白人个个看着都那么凶狠。他们的嘴唇薄,鼻子尖,满脸皱纹,奇形怪状。他们的眼睛直瞪瞪的,没完没了地寻找。他们在寻找什么呢?白人们时时刻刻要新东西;他们总是有事要干,从不安静。我们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不理解他们。我们认为他们都是疯子。” 我问他为什么认为白人都是疯子 “他们说他们是用脑袋想事情的。”他回答道 “那是自然的。你用什么想事情呢?”我觉得奇怪,问他。 “我们用这个。”他指着心脏说。 我立即思索起来,思索了很长时间。有生以来,我觉得有人第一次为我勾画出了真正的白人的肖像。似乎到现在为止,我所见到的都仅仅是感伤的、经过美化的彩色图片。这个印第安人击中了我们的弱点,揭示了我们全都视而不见的真实。 他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近于宿命论者泰然自若的自我节制和尊严。 卢梭:一切皆出自于造物主之手 凡自然未能使之完美者,艺术使之完美 他认为他的村社存在的理由一直在帮助他们的父亲太阳每天走过天空 为了完成创造,人是必不可少的;人本身就是世界的第二个创造者,只有人才把客观的存在提供给世界;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存在,世界就不会被听到、被看见,只在寂寞中吃、生殖、死亡、点头,达亿万年,在非存在的最深沉的黑夜之中继续下去,直至尚不可知的终结。人类意识创造了客观存在和意义,人类在伟大的存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不可缺少的地位。 这个地方不是人的地方,这是上帝的地方,如果出来了什么事,你就坐下来,不必惊慌 全然不知自己是从现实转入梦境,还是从梦境转入了现实 我感觉到,她那仪态中显示的信心和泰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她对自己的完整的认同 从天地初创时候起心灵就一直怀有对光明的欲求和一种走出原始黑暗的不可遏制的渴望。浩大的夜晚来临,一切都显出了深深沮丧的情调,每一个心灵都被一种对光明的不可言状的渴望所攫获。 动物的眼睛里有一种悲哀,我们无法得知这种悲哀与动物的灵魂有联系,还是出自那种仍然是潜意识的存在向我们说话的深刻信息 灵魂在外徘徊的夜现在已经过去 我越来越清醒而痛苦地认识到,我消化新印象的能力已经快到了极限 如果士兵梦见太多的战争场面,就应该把他撤离前线,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已不再具有反抗外界印象的心理机能 我遏力避免了一切的所谓“圣人”,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必须满足自己的真实,不从他人那里接受我自己不能独立取得的东西。我如果尝试向圣人学习,接受他们的真理,我便觉得那无异于盗窃。我必须从我自身形成我的生命,从我的内在存在告知我的,或者自然带给我的一切来形成我的生命 人们并不确实相信恶,也不真正相信善,因而,善与恶最多被视为我的善或我的恶 对我来说,真正的超脱实现之日,正是我做完我能完成的一切、我全心全意献身某事、并且最大限度地参与某事之时。如果我半途而废,实际上我就是肢解了我的精神的相应的部分。 佛应成为模仿的楷模一事本身就是对他的观念的一种削弱,正如对基督的效仿是基础思想演变中命定的停滞先兆 以静观万事及其令人愕然的杂沓喧嚣 一个人把以往潜意识的内涵与意识整合之时,他心中所发生的事是几乎无法用描述,只能体验。 如果一堵墙或者一根柱子的残躯都以一种立即可以辩别的面目凝望着你 我似乎在高空中。在下面,我望见了地球,它沐浴在灿烂的黄色光辉之中。我望见了深蓝色的海水和一块块大陆。脚下远远的地方是锡兰,前面远方是印度次大陆。我的视野不能包容整个地球,但是其球形轮廓却明晰可见,而且,在奇妙的蓝光之中,其轮廓线边缘闪烁着银光。在许多地方,地球显出彩色,或者有深绿色点,像氧化了的银器一样。在左边远处有一大片荒野,那是黄中透红的阿拉伯沙漠;似乎大地的银色都带上了发红的金色色调,接踵而来的是红海,而在后面很远的地方,正如在地图左上角一样,我可以约略看到地中海的一角。我的目光主要是伸向那里的。其他的一切,均不清晰。我也能看见盖满大雪的喜马拉雅山,但是,在那个方向上,一切都云雾迷蒙。我一点儿也没有向右看。我知道,我正在飞离地球。 后来我发现了要到什么样的高度才能有这么宽阔的视野;大约一千英里!在这样的高度,地球是我所见过的最为宏壮优美的景象。 观察片刻之后,我转过身来。我原来是背朝印度洋站着的,当然是面北。后来,我似乎向南转过身来。新的景象映入眼帘。在近处空中,我看见一大块黑石,像陨石一样。有我的房子那么大,甚至更大。它正在空间漂浮,我也在空中漂浮。 我由我自己的历史构成,我的的确确感觉到:我就是这样。“我是一切存在过、一切业已完成的事物的总和。” 因为现在、过去和未来都已合而为一 感情关系是欲望的关系,沾染了强迫与束缚,是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期望;正是这一点,令他和我们不能自由 由于一切存在的事物无条件地承认,而绝对主观的抗逆,接受我所见到和所理解的存在环境,接受我自己的天性,而不管我的天性是怎样的。 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 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我们就锤炼出来一个在不解之事发生之时也不折断的自我;这个自我耐久,经受得住真实,也有能力对付世界和命运。这样,经历失败也就等于经历胜利。一切都不受到干扰,不论是内在的方面还是外在的方面,因为一个人自我的延续性已经抵挡了生命和时间的潮流。但是,一个人只有在不去寻根问底地干预命运的安排时才能如此。 我还认识到,人必须接受作为自己现实一部分的自己内在的、独自形成的思想。真与假的类别当然是常存的,但是,因为它们没有约束力,所以占第二位。思想的存在比我们对它们的判断更为重要。然而,这些判断也不宜压制,因为它们也是现存的思想,构成了我们的完整性的一部分。 偏见常常损害和挫伤全部精神生活现象 现在许多人把自己与自己的意识等同了起来,而且想象他们怎样理解自己,自己就是怎样的人。 人不能再创造寓言,结果,人的所失颇多 我们严格地受到了我们先天结构的限制,因此,我们的全部存在和思维把我们束缚于我们的世界。当然,神话的人要求“超越这一切”,而科学的人则不允许这一切。对于智慧来说,我的一切神话论述都是无谓的思辨。但是,对于情绪来说,这是一种治愈性的、有价值的活动;它可以给予存在以一种我们不想消除的声音。世上没有我们必须消除这一声音的充分理由。 有人就不追求永恒,一想到坐在一团云块上弹竖琴要弹一万年就惊恐不堪!也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多遭坎坷,或者对自己的存在痛感厌倦,就宁愿彻底断绝存在。 我们所能意识到的潜意识越多、神话越多,我们就能使更多的生活变得完整。评价过高的理性与政治上的绝对权力有共同之处:在它的统治下,人个贫乏化了。 他们可能最感兴趣的正是他们自己生活条件中所缺乏的东西 一种人是对抗着本能生活,而另一种则是依从着本能生活的 只有在时间成熟的时候,意识才能理解 一个人可能对某一事物略知多年,但只能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清晰把握 如果割断了与神话的媒介世界的联系,心理就会成为僵死教条的俘获物。另一方面,与神话的这类萌芽过多接触,对于意志薄弱和好猜度的心理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会被引向模糊的暗示视为确凿的知识,把简单的幻境当作事实。 一个大学生,他跑去找拉比说道:“在古代,曾有人看见过上帝的脸,现在的人却为什么再也看不见了呢?”拉比答道:“因为现在没有人能把头垂得那么低了。” 为了从溪流舀水,一个人是必须稍微把头垂低一点儿的。”
3回应 2011-06-25 14:37 -
”我知道我配得上我自己,我就是我那真正的自我。“ ”第一人格占用去我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潜意识里的一切竭力做出种种外在表现,而人格也强烈要求逐渐从其潜意识状态中成长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自身。……荣格 我很早就已有这样的顿悟: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荣格 因此,...
2014-01-01 09:34 2人喜欢
”我知道我配得上我自己,我就是我那真正的自我。“ ”第一人格占用去我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潜意识里的一切竭力做出种种外在表现,而人格也强烈要求逐渐从其潜意识状态中成长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自身。……荣格 我很早就已有这样的顿悟: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荣格 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对于它们我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因为它们会使我觉得空洞和不具体。我只能根据内心发生的事来理解自己。……荣格 引自 1 一想到这是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在回忆童年少年,就有一种奇怪的穿越感。年龄,在未被经历前,总显得高大。这预示着衰老是一件被认为艰难的事。
回应 2014-01-01 09:34
-
我常心烦意乱,于是我便只好做做某些瑜伽动作来使自己的情感受到控制。但因为我的目的是要知道我心中发生着的事情的意义,因此我练瑜伽只练到足以使自己平静下来并恢复我对潜意识的探讨时为止。一俟我觉得我已平静下来,我便放弃对情感的这种東缚并让各种意象和内心的声音重新开始说话。与此相反,印度人练瑜伽却是为了完全忘怀大量的心灵内容和种种意象 荣格练瑜伽的目的
2021-01-23 19:39
论坛 · · · · · ·
第十二章我读不下去了 | 来自兔白 | 1 回应 | 2021-02-05 |
严重质疑译者的中文水平 | 来自[已注销] | 8 回应 | 2020-08-17 |
求解:这个案例何解? | 来自拾五 | 2014-09-30 | |
翻译好像很不统一的样子 | 来自ST乌云盖雪 | 2 回应 | 2012-09-06 |
睡觉前必读。 | 来自王芝 | 3 回应 | 2012-07-2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Fontana (199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8.5分 2678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0天前曾上架
-
译林出版社 (2014)9.0分 460人读过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8.6分 42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荣格自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66 有用 彭萦 2012-08-27
比大部分企业家的自传好看。也许是因为,企业家自传里说的都是我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而荣格说的是,我是怎么样成为一个“人”的。
6 有用 137710 2014-12-04
荣格果然得过精神病,医者果然是不能自医的。荣格对自己的描述解决了我看红书产生的困惑,他的学术生涯就是一个破碎的人想要把自己拼凑完整的过程。
2 有用 Swear 2013-02-13
阅读荣格的幻觉就如此引人入胜。
1 有用 RIVERSDIARY 2013-01-11
突然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观念与人物性格心理形成的对立分析 唯物与唯心的两重性冲突整合 超越时间之外 在精神与幻境之间形成一种自我审视的物理性结构氛围 有秩序的侵蚀你庞大的意识思维城邦 就像一场巨大摧毁性的暴风雨海啸 压倒性的席卷冲击而来 顺流直下 水乳交融 任其自流的控制你手无缚鸡之力 不会游泳的世界观认知层面上的光明或黑暗
1 有用 韧勉 2018-08-22
身为心理学家以个人传记的模式梳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而言,还是有些硬了,传记生动性稍显不足,本书听的是喜马拉雅的有声书,或许直接读文字的话,阅读效果更好。
0 有用 森林猫 2021-03-02
脑洞大知识面广,读起来跟看超现实电影一样
0 有用 大板楼 2021-03-01
过三年二刷,总会有不同的收获。
0 有用 盛开了 2021-02-26
脱胎于个人私密性的一个神话,却最终演化成集体性的一个大梦。
1 有用 希言 2021-02-08
梦和潜意识在荣格的一生占有重要的位置。
0 有用 小左之上 2021-02-05
荣格在1914年爬阿尔卑斯山时,出现幻觉,然后就爆发了一战,在他的这本书里有很多次这种预见性的梦,大家感兴趣的,尤其是对潜意识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绝不会失望。里面也有对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