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给予 短评

热门 最新
  • 36 村夫 2014-12-12 15:20:01

    要吃透这本书真应该读第三遍。很有问题意识的著作。如果能理解作者的思路,就可以通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了。他们对对方的反驳都是正确的,但也可以说没有看到或理解让对方感到惊奇的东西。纵然胡塞尔误解了自己现象学方法的应用所向,但也这种误解却能开辟一条颠覆传统存在论的新视域,而且是有内容有规定的境域。海德格尔虽然拆解传统存在论,但基础存在论本身也是困难重重,自己都在存在与时间的结尾处质疑开头处的基本方法。简要言之,似乎无论是此在的存在论结构,还是经典的存在论差异,都不能确保通达存在的现象和意义的道路。甚至“此在”这个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张力。作者自己提出的呼声的还原很有见地。当深度无聊把此在从存在的召唤中解放出来,那么规定此在的不是存在,而是其他任何可能形式的“此”了。题外话:胡海维思想关系极微妙!!

  • 23 יוֹחָנָן 2017-04-28 19:30:49

    在这本书中,马里翁开创了不同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第三条还原的道路:呼声的还原。马里翁对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做了精密的比较,以至于让现象学如此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被给予性=还原多少,给予多少作为现象学第四原则为现象学神学得转向奠定了基础,深度无聊很有意思,方老师的翻译很良心。

  • 11 peyote 2018-10-19 15:07:51

    1、胡塞尔的视角阅读笛卡尔;2、海德格尔的视角阅读胡塞尔与笛卡尔;3、列维纳斯的视角阅读海德格尔。“被给予多少,还原多少”,强调的更是一种回溯性且先天性方式悖谬。

  • 4 玲自体 2022-04-04 11:41:31

    就现象学作为科学的第一哲学而言,我反对恢复已被胡塞尔悬搁的上帝,拒绝消解直观法则与意向构造在普遍条件下的认识论意义;就后现代神学对当代哲学语言僭越肉身局限性的及时矫正,我接受马里翁引入(非返回)神学的启示维度。本书并非马里翁礼物现象学的代表作《被给予》,不如说是神学启示论下降到科学—存在论极其细致繁复的慢放回看。前五章主要对胡—海传统的现象学文本细读,海为胡的在场形而上学打造存在地基,但其“存在论差异”依然遗留除了存在者/存在/存在意义三术语区分的根基问题:此在优先奠基地位应该被进一步追问。马里翁以“呼声”推翻先验主体,以宾格和位置格超越主格。还原越多,给予越多,给予性—被给予性合一通往神性之溢出,超越论、生存论的对象—存在性哲学必须走向纯粹呼声。马里翁后作中以康德纯批四大范畴详析溢出现象。

  • 1 炜明 2015-12-04 20:59:01

    一个好法现

  • 2 已注销 2017-02-25 09:47:38

    不觉得读懂了,名词越少的地方写的越好,找了英文版对照了一下,希腊的生存体验,拉丁语的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和后经院的民族语言独立和零零碎碎的现代经验的任意,再穿透某些翻译,技术上比较难,思想上的难度不太明显

  • 2 斋心 2013-04-12 19:12:24

    “还原越多,给予越多!”

  • 1 一行(王凌云) 2011-10-29 23:38:56

    译得很好,书也是当代现象学最顶尖的著作。

  • 1 2020-11-19 23:09:11

    马里翁不愧为现象学大师,对胡塞尔《逻辑研究》和《观念》的处理,以及对海德格尔主要是《存在与时间》的处理得以见其现象学的功底。其他方面,建议读这本书的时候,“引论”读完在阅读正文的时候可以参照“结语”部分,结语部分对其所做的工作的结构有详尽而又分明的整理工作,有利于整理思路。本书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断裂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关于现象学的两条路径的问题,胡塞尔-海德格尔-马里翁这一路线所遵循的是他在结语中所勾勒的“三次还原”,胡塞尔将“还原”还原到自我意识这一层面,却在自我意识中终止了还原(有趣的是马里翁提到了一种“自我”在意识之前的胡塞尔自身无意识的“隐义”);海德格尔恰恰着眼于胡塞尔“还原”的不彻底性,推进到存在者-存在论领域(这里又有一种“此”先于此在的解读),马里翁-呼声

  • 0 Darklight 2013-07-31 17:48:49

    要求的优先颇为可疑,且第三个还原与海德格尔后期何异?

  • 0 48545362 2011-03-22 20:27:37

    精彩纷呈的思想之旅 论证过程错综复杂 最后又柳暗花明 非常喜欢马里翁

  • 0 SssSs 2015-07-20 08:58:50

    请多读几遍。

  • 1 种瓜得瓜 2022-04-03 20:35:09

    没看完,有缘再看。 简单点说,写了意识从无到有的演化,以及这个有怎么看待这个过程。 这一切太哈人了,太令人惊讶了,确实,吓到我都想嘲讽几句压压惊。

  • 4 养鸡场客卿 2022-03-26 13:10:55

    当做纯粹经学读,总不够淳朴敦厚;当做发明手册读,又不够狠辣明快。第六章的图穷匕见实际上并不依赖于前五章的绵密考辨,本身已经圆足;哲学上的整体运思实际上也不依赖于文本学的辛苦工夫,结论不待论证而提前成立。汉学的战术和宋学的战略起到了相互遮掩的神妙作用,这种骇人的刀笔心法向来不绝如缕,其杰出代表栖息在日本马学宇宙。

  • 2 幸福的两脚羊 2022-02-16 17:35:45

    ....这本书我看了半个月,人麻了。前半部分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解读很精辟,我几乎拿来当现象学导论读了。

  • 1 我魔法少女呢 2022-03-02 02:14:24

    本来还在寻思为啥开始分析无聊了 看到呼声和列维纳斯图穷匕见的那一刻才觉得牛逼

  • 0 阳极-半导体 2021-11-22 00:16:04

    全书最后一整段让马里翁从认识论的世界进入了目的论的世界,我所要诉说的一切,是他的终点,却是我的逻辑起点。(在被吁请这的认可中,在它对某个要求的静守中,这个要求本身得到证实。被吁请者本身决定着开端——这是最贫乏的规定,因此也是第一个规定。呼声已经击中了主体并把它拆解开来,这一事实从一开始就损害了主体的自足性。虽然既不知道出于谁,也不知道出于什么,但我从源头处便知道我已经受到吁请。)哲学谈论的主体不是个人,所以才有主体的自足性,主体即逻辑的第一因,第一科学,SD等逻辑可无限回溯的本体或形而上学实体。

  • 0 Agilulfo 2018-10-18 14:38:24

    我今天依旧这么看。海德格尔-胡塞尔研究应有的态度和作派。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