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是一本深入阐述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原理及表现技巧的图书。众所周知,仅仅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照片,因为决定照片质量与表现力的关键是图像的内容与组织方法。《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通过600余幅照片和近200个示意图,深入阐释了摄影中点、线、形状、色彩、对比度、构图、设计等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相关技术提升照片的表现力。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抑或其他视觉艺术的实践者与评论者,《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都将成为非常宝贵的参考。
目录 · · · · · ·
点
点和干扰点
两至三个点
视觉线和视觉形
点集、细节和图案
线
线条的产生和作用
横向和竖向照片中的水平线
横向和竖向照片中的垂直线
横向和竖向照片中的对角线和斜线
不规则线、线集、线条对比和线条分割
形状
作为形状和画面的长方形、正方形
作为设计元素的圆形、三角形和椭圆形
形状的变体、不规则形状和形状的对比
通用对比
图形和背景:正形和负形
色调对比、光线和光效
空间再现、焦距效果
色彩对比
原色、二次色、色相对比
三次色和质量对比
互补色对比和数量对比
冷暖对比
实际色和表现色、同步对比
工具使用
色彩协调
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轮廓清晰和轮廓模糊的色彩区域
虚拟形状:被裁切的形状
寻找不同:竖向格式照片
具有创意的模糊照片
收集照片:摄影系列
表现时间:摄影序列
哈拉尔德·曼特(Ha raId Mante)生平简介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评价照片好坏的标准有二: “内容与陈述” 理性认识和情感反应 “组织的质量”画面结构和色彩设计 (照片的内容)观众关注照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灵感、创意、知识= 高质量的照片 产生内容与组织形式 点的尺寸和点周围的物体也会影响点在画面中主导作用的强调 点的位置: 正方形的两种张力: 1.与四个角的距离 2.四条边(上下左右)的距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中心点与四条边的距离要短于四个角的距离 对于单独一个点来说画面中心点(即左右对角线的相交点)是最醒目的 正方形的中心点应该稍稍向上偏移一点 虚拟点:线段的终点、两条线的交叉点、角顶点 “最易看成点”的位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喜欢读"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的人也喜欢 · · · · · ·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一本用来评价照片的好书
> 更多书评 4篇
-
通过构图和色彩设计来表达其视觉效果 评价照片好坏的标准有二: “内容与陈述” 理性认识和情感反应 “组织的质量”画面结构和色彩设计 (照片的内容)观众关注照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灵感、创意、知识= 高质量的照片 产生内容与组织形式 点的尺寸和点周围的物体也会影响点在画面中主导作用的强调 点的位置: 正方形的两种张力: 1.与四个角的距离 2.四条边(上下左右)的距离 中心点与四条边的距离要短于四个角的距离 对于单独...
2017-11-15 16:22 1人喜欢
通过构图和色彩设计来表达其视觉效果
评价照片好坏的标准有二: “内容与陈述” 理性认识和情感反应 “组织的质量”画面结构和色彩设计 (照片的内容)观众关注照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灵感、创意、知识= 高质量的照片 产生内容与组织形式 点的尺寸和点周围的物体也会影响点在画面中主导作用的强调 点的位置: 正方形的两种张力: 1.与四个角的距离 2.四条边(上下左右)的距离 引自第1页 中心点与四条边的距离要短于四个角的距离 对于单独一个点来说画面中心点(即左右对角线的相交点)是最醒目的 正方形的中心点应该稍稍向上偏移一点 虚拟点:线段的终点、两条线的交叉点、角顶点 “最易看成点”的位置 引自第1页 长方形的三种张力:
1.最短距离是中心点到两条最近的边 (横、上、下)(竖、左、右)
2.中间距离是从中心点到另外两条边
3.最长距离是从中心点到四个角
回应 2017-11-15 16:22 -
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和辨认色彩 阳光(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之间)是肉眼辨认、定义和分类色彩的工具 人造光源依据光谱构成也可以模拟阳光,比如日光型灯泡和摄影用闪光系统 三原色:红、黄、蓝;二次色:绿,紫,橙 纯蓝:给人退缩感,代表被动,距离,冷漠,和谐,和平与持久 纯黄:代表光明,活跃和乐趣。有妒忌和明确的警示作用 纯红:温暖且稳定,代表亲近,激情,力量和热度。还带有狂暴,噪音和危险的意味 纯...
2018-09-26 07:24
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和辨认色彩
阳光(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之间)是肉眼辨认、定义和分类色彩的工具
人造光源依据光谱构成也可以模拟阳光,比如日光型灯泡和摄影用闪光系统
三原色:红、黄、蓝;二次色:绿,紫,橙
纯蓝:给人退缩感,代表被动,距离,冷漠,和谐,和平与持久
纯黄:代表光明,活跃和乐趣。有妒忌和明确的警示作用
纯红:温暖且稳定,代表亲近,激情,力量和热度。还带有狂暴,噪音和危险的意味
纯绿:充满活力,代表新鲜,自然,春光,生产,希望,还有稚嫩和毒药的艺术
纯紫:代表过度,界限和想象,还有权利和成熟
纯橙:俗美,廉价娱乐,还带有异国情调和危险感的意味
第一梯度的三种颜色相互独立,无法通过混合颜色获得。
形状和颜色的结合
蓝色对应圆形,红色对应正方形,黄色对应三角形
复合之后,橙色对应梯形,绿色对应弧线状三角形,紫色对应椭圆形
色相对比:真正的色相对比只有在三种颜色以上时才有效
三原色之间的对比是任何三种颜色所能形成的对比中最强烈,最直接的一种对比。
回应 2018-09-26 07:24 -
视觉经验:针对三维物体而言,是熟知的物体和画面主体元素的真实维度和形状,以及这些元素彼此间的相关性。 透视线是给观众传达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视平线:观众平视或者看着地平线,此高度的水平线。 地平线可以设置在画面中任意高度的位置,放在接近上边框的位置给人的印象是俯瞰大地,放在接近下边框的位置时则给人仰视苍穹的印象。 向上或向下倾斜相机是在室内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强调向上到天花板或向...
2018-09-25 07:53
视觉经验:针对三维物体而言,是熟知的物体和画面主体元素的真实维度和形状,以及这些元素彼此间的相关性。
透视线是给观众传达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视平线:观众平视或者看着地平线,此高度的水平线。
地平线可以设置在画面中任意高度的位置,放在接近上边框的位置给人的印象是俯瞰大地,放在接近下边框的位置时则给人仰视苍穹的印象。
向上或向下倾斜相机是在室内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强调向上到天花板或向下到地板的空间感。
透视是画面传达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其他表现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有:
拍摄对象的形状重叠
引人注目的大小对比、对比和虚实对比
采用前景与背景的冷暖对比
后退色运用
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光线和阴影向观众提供关于物体的轮廓信息和画面前后层次的三维信息。
画面中的色调分布对表现空间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回应 2018-09-25 07:53 -
鲜明而显著的对比能促进认识一个物体或者画面 大声和安静的对比(听觉) 寒冷和温暖的对比(触觉) 明亮和黑暗的对比(视觉) 明暗对比的极端:白和黑的对比 彩色的色调和无形色的色调是不一样的。彩色中的原色与二次色,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在彩色照片中,明暗对比越清楚或者越强烈,明暗和微妙的颜色效果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在视觉体验里,形状和亮度是首要的,而颜色的视觉效果和颜色对比则排在次要位置。 深...
2018-09-18 08:13
鲜明而显著的对比能促进认识一个物体或者画面
大声和安静的对比(听觉)
寒冷和温暖的对比(触觉)
明亮和黑暗的对比(视觉)
明暗对比的极端:白和黑的对比
彩色的色调和无形色的色调是不一样的。彩色中的原色与二次色,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在彩色照片中,明暗对比越清楚或者越强烈,明暗和微妙的颜色效果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在视觉体验里,形状和亮度是首要的,而颜色的视觉效果和颜色对比则排在次要位置。
深色更经得起强烈的明暗对比。
如果一个受形状限制的色调对比和实物不完全对等。那么观众便会受到视觉刺激。
画面中首先吸引观众注意的是那些和它周围环境对比强烈的小块区域。
观众的视线尤其容易被那些分布在较亮或者非常亮的背景中的小块暗色区域吸引。
分布在暗色背景中的亮点会吸引观众视线沿着一跳假象的光通道,从一个亮点跳到另一个亮点。
刺眼的日光,直射光源和背景光可以支撑强烈的色调对比。
柔和的,迂回的光线则能降低色调对比和颜色的强度。
任何物理物体实际上是没有颜色的,一个物体的颜色是它本身吸收或者反射光波的作用。
5400开尔文色温下的日光胶片基本上可以中立地记录下所有自然光的状况。
光线色温不到5400开尔文,照片会变成暖色调,画面整体呈现出更多的浅黄色和浅红色。
色温高于5400开尔文,黄面中所有色调都会变冷,呈现出蓝色的倾向。
回应 2018-09-18 08:13
-
通过构图和色彩设计来表达其视觉效果 评价照片好坏的标准有二: “内容与陈述” 理性认识和情感反应 “组织的质量”画面结构和色彩设计 (照片的内容)观众关注照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灵感、创意、知识= 高质量的照片 产生内容与组织形式 点的尺寸和点周围的物体也会影响点在画面中主导作用的强调 点的位置: 正方形的两种张力: 1.与四个角的距离 2.四条边(上下左右)的距离 中心点与四条边的距离要短于四个角的距离 对于单独...
2017-11-15 16:22 1人喜欢
通过构图和色彩设计来表达其视觉效果
评价照片好坏的标准有二: “内容与陈述” 理性认识和情感反应 “组织的质量”画面结构和色彩设计 (照片的内容)观众关注照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灵感、创意、知识= 高质量的照片 产生内容与组织形式 点的尺寸和点周围的物体也会影响点在画面中主导作用的强调 点的位置: 正方形的两种张力: 1.与四个角的距离 2.四条边(上下左右)的距离 引自第1页 中心点与四条边的距离要短于四个角的距离 对于单独一个点来说画面中心点(即左右对角线的相交点)是最醒目的 正方形的中心点应该稍稍向上偏移一点 虚拟点:线段的终点、两条线的交叉点、角顶点 “最易看成点”的位置 引自第1页 长方形的三种张力:
1.最短距离是中心点到两条最近的边 (横、上、下)(竖、左、右)
2.中间距离是从中心点到另外两条边
3.最长距离是从中心点到四个角
回应 2017-11-15 16:22 -
康定斯基理论:点是艺术家用带颜料的工具在画纸上初次接触留下的基本形状。 用光类比为工具,点光源和反射光就好比在画布上留下印记的画笔。 通常,画面中一个点起着主导作用,能够直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点:在画面中处于重要位置的物体。线段的终点,两条线的交叉点和角顶点是最容易被看成“点”的位置。 处于正方形正中心的点,容易给人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应该稍微向上偏移一点,看上去会更协调。 竖向格式的照片,长方...
2018-09-03 08:23
康定斯基理论:点是艺术家用带颜料的工具在画纸上初次接触留下的基本形状。
用光类比为工具,点光源和反射光就好比在画布上留下印记的画笔。
通常,画面中一个点起着主导作用,能够直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点:在画面中处于重要位置的物体。线段的终点,两条线的交叉点和角顶点是最容易被看成“点”的位置。
处于正方形正中心的点,容易给人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应该稍微向上偏移一点,看上去会更协调。
竖向格式的照片,长方形的中心点会给人旋转的感觉。
按照黄金分割原理布置画面元素的效果是最和谐的。
在黑白照片中,黑色背景上的白色点或者白色背景上的黑色点最体现效果。
在彩色照片中,彩色背景上的控制色或对比色较为抢眼。
线与线相交或相接时,会形成虚拟点。
回应 2018-09-03 08:23 -
竞争点:当第二个点出现时,视觉抗争随之产生 在出现两个点的画面中,点与点的张力重于点与边界的张力 如果想要加强两个点的张力,可以将他们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将他们放置在虚拟对角线上 两个点形成的视觉分割线,具有分割画面的能力 如果再加入一个点,这种分割线的效果会更明显,在画面中排成一条直线的三个点形成“光学、视觉或暗示”线 最自然最中立的处理方式是将第三个点放置在前两个点的中间位置 肉眼习惯将点与...
2018-09-04 08:12
竞争点:当第二个点出现时,视觉抗争随之产生
在出现两个点的画面中,点与点的张力重于点与边界的张力
如果想要加强两个点的张力,可以将他们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将他们放置在虚拟对角线上
两个点形成的视觉分割线,具有分割画面的能力
如果再加入一个点,这种分割线的效果会更明显,在画面中排成一条直线的三个点形成“光学、视觉或暗示”线
最自然最中立的处理方式是将第三个点放置在前两个点的中间位置
肉眼习惯将点与边联系起来,因此点离边太近会产生视觉干扰
视觉三角: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可以指向某个方向,可以暗示物体向某个方向的运动趋势
当三角形某条边与照片边平行时,方向指引,运动暗示是最明显的
如果没有一条边与边界平行,形成的三角形会呈现一定的流动性,这样的画面效果也许更和谐,更平衡
如果增加更多的点,视觉运动的效果将更加明显。最终的整体效果,取决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点与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肉眼会在点与点之间寻找最短距离,形成一条暗示线
肉眼还会将点与邻边的点连接起来,连接线是距边最短的暗示线
点与点越紧凑,视觉线越明显,如果去掉太多中间点,观众将无法识别完整的图形
加太多的点违背形状认知的简化原则
回应 2018-09-04 08:12 -
大量的点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能够组成更大的视觉点,往往呈现出富有质感的平面。 严谨,对称的排列方式让人感到静止和无变化。 松散,不对称的排列会让人感到活跃和富有视觉张力。 节奏来自视觉元素的重复 产生视觉节奏最简单的结构是“一加一加一”的模式:相同形状、同等尺寸的元素以同等间距简单重复排序。 将模式改为“二加二加二”时,则可增加点与点之间的视觉张力。 如果再稍加修改,变为“一加二加一加二”,则会产生强烈...
2018-09-05 08:09
大量的点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能够组成更大的视觉点,往往呈现出富有质感的平面。
严谨,对称的排列方式让人感到静止和无变化。
松散,不对称的排列会让人感到活跃和富有视觉张力。
节奏来自视觉元素的重复
产生视觉节奏最简单的结构是“一加一加一”的模式:相同形状、同等尺寸的元素以同等间距简单重复排序。
将模式改为“二加二加二”时,则可增加点与点之间的视觉张力。
如果再稍加修改,变为“一加二加一加二”,则会产生强烈的动态效果。
光栅:平面上按照一定规则严格整齐排列的纹理。
光栅和团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判定较为主观,有时候也可能取决于观看的距离。非常小,非常多并且排列非常整齐的元素会给人光栅的感觉,图案给人的首要感觉就是小肌理的累积或小物体的堆积。
光透过格子,栅栏或玻璃,织物等透明材质投影下影子,可以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图案或光栅。
回应 2018-09-05 08:09
-
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和辨认色彩 阳光(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之间)是肉眼辨认、定义和分类色彩的工具 人造光源依据光谱构成也可以模拟阳光,比如日光型灯泡和摄影用闪光系统 三原色:红、黄、蓝;二次色:绿,紫,橙 纯蓝:给人退缩感,代表被动,距离,冷漠,和谐,和平与持久 纯黄:代表光明,活跃和乐趣。有妒忌和明确的警示作用 纯红:温暖且稳定,代表亲近,激情,力量和热度。还带有狂暴,噪音和危险的意味 纯...
2018-09-26 07:24
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和辨认色彩
阳光(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之间)是肉眼辨认、定义和分类色彩的工具
人造光源依据光谱构成也可以模拟阳光,比如日光型灯泡和摄影用闪光系统
三原色:红、黄、蓝;二次色:绿,紫,橙
纯蓝:给人退缩感,代表被动,距离,冷漠,和谐,和平与持久
纯黄:代表光明,活跃和乐趣。有妒忌和明确的警示作用
纯红:温暖且稳定,代表亲近,激情,力量和热度。还带有狂暴,噪音和危险的意味
纯绿:充满活力,代表新鲜,自然,春光,生产,希望,还有稚嫩和毒药的艺术
纯紫:代表过度,界限和想象,还有权利和成熟
纯橙:俗美,廉价娱乐,还带有异国情调和危险感的意味
第一梯度的三种颜色相互独立,无法通过混合颜色获得。
形状和颜色的结合
蓝色对应圆形,红色对应正方形,黄色对应三角形
复合之后,橙色对应梯形,绿色对应弧线状三角形,紫色对应椭圆形
色相对比:真正的色相对比只有在三种颜色以上时才有效
三原色之间的对比是任何三种颜色所能形成的对比中最强烈,最直接的一种对比。
回应 2018-09-26 07:24 -
视觉经验:针对三维物体而言,是熟知的物体和画面主体元素的真实维度和形状,以及这些元素彼此间的相关性。 透视线是给观众传达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视平线:观众平视或者看着地平线,此高度的水平线。 地平线可以设置在画面中任意高度的位置,放在接近上边框的位置给人的印象是俯瞰大地,放在接近下边框的位置时则给人仰视苍穹的印象。 向上或向下倾斜相机是在室内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强调向上到天花板或向...
2018-09-25 07:53
视觉经验:针对三维物体而言,是熟知的物体和画面主体元素的真实维度和形状,以及这些元素彼此间的相关性。
透视线是给观众传达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视平线:观众平视或者看着地平线,此高度的水平线。
地平线可以设置在画面中任意高度的位置,放在接近上边框的位置给人的印象是俯瞰大地,放在接近下边框的位置时则给人仰视苍穹的印象。
向上或向下倾斜相机是在室内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强调向上到天花板或向下到地板的空间感。
透视是画面传达纵深感的方法之一。
其他表现空间感和纵深感的方法有:
拍摄对象的形状重叠
引人注目的大小对比、对比和虚实对比
采用前景与背景的冷暖对比
后退色运用
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光线和阴影向观众提供关于物体的轮廓信息和画面前后层次的三维信息。
画面中的色调分布对表现空间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回应 2018-09-25 07:53 -
鲜明而显著的对比能促进认识一个物体或者画面 大声和安静的对比(听觉) 寒冷和温暖的对比(触觉) 明亮和黑暗的对比(视觉) 明暗对比的极端:白和黑的对比 彩色的色调和无形色的色调是不一样的。彩色中的原色与二次色,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在彩色照片中,明暗对比越清楚或者越强烈,明暗和微妙的颜色效果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在视觉体验里,形状和亮度是首要的,而颜色的视觉效果和颜色对比则排在次要位置。 深...
2018-09-18 08:13
鲜明而显著的对比能促进认识一个物体或者画面
大声和安静的对比(听觉)
寒冷和温暖的对比(触觉)
明亮和黑暗的对比(视觉)
明暗对比的极端:白和黑的对比
彩色的色调和无形色的色调是不一样的。彩色中的原色与二次色,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在彩色照片中,明暗对比越清楚或者越强烈,明暗和微妙的颜色效果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在视觉体验里,形状和亮度是首要的,而颜色的视觉效果和颜色对比则排在次要位置。
深色更经得起强烈的明暗对比。
如果一个受形状限制的色调对比和实物不完全对等。那么观众便会受到视觉刺激。
画面中首先吸引观众注意的是那些和它周围环境对比强烈的小块区域。
观众的视线尤其容易被那些分布在较亮或者非常亮的背景中的小块暗色区域吸引。
分布在暗色背景中的亮点会吸引观众视线沿着一跳假象的光通道,从一个亮点跳到另一个亮点。
刺眼的日光,直射光源和背景光可以支撑强烈的色调对比。
柔和的,迂回的光线则能降低色调对比和颜色的强度。
任何物理物体实际上是没有颜色的,一个物体的颜色是它本身吸收或者反射光波的作用。
5400开尔文色温下的日光胶片基本上可以中立地记录下所有自然光的状况。
光线色温不到5400开尔文,照片会变成暖色调,画面整体呈现出更多的浅黄色和浅红色。
色温高于5400开尔文,黄面中所有色调都会变冷,呈现出蓝色的倾向。
回应 2018-09-18 08:13 -
通用对比:具象或是抽象形状的对比,黑白照片中的明暗对比,彩色照片中的色调对比以及特定的三维效果与二维平面对比 欣赏画面的过程:首先认出主体并且从意识上安排好主体,然后是次主体、背景等不是那么重要的部分。 画面被分为:前景、中景、背景。 首先被识别出来的,就是正形(图形),在它后面的形状或画面中余下的形状,称之为负形(背景)。 画面处理的理想结果是以负形强化正形。 黑白照片:清晰的色调对比非常必要,亮...
2018-09-13 08:07
通用对比:具象或是抽象形状的对比,黑白照片中的明暗对比,彩色照片中的色调对比以及特定的三维效果与二维平面对比
欣赏画面的过程:首先认出主体并且从意识上安排好主体,然后是次主体、背景等不是那么重要的部分。
画面被分为:前景、中景、背景。
首先被识别出来的,就是正形(图形),在它后面的形状或画面中余下的形状,称之为负形(背景)。
画面处理的理想结果是以负形强化正形。
黑白照片:清晰的色调对比非常必要,亮的形状在暗色背景中,视觉感染力要强于暗的形状在亮色背景中。
彩色照片中的色调对比通常和色彩对比,质量对比(色彩饱和度)结合在一起。
模糊的色调对比,或者色调接近会削弱主体和背景的视觉区分,也会阻碍主体的识别度。
反差强烈并且有很多细节或者颜色的环境会干扰观众识别主体对象。
覆盖在形状或者物体上的任何东西,也会阻碍认知过程。
图形与背景的对比标明的是距离关系与层次关系。
最简单的应用:一个清晰的形状在一个亮的,暗的或者纯色的平面上,或者是一个形状在空白的背景上且彼此形成鲜明的色调或色彩对比。
当画面的结构中有着多层形状、重复形状和多重形状时,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就处于次要地位。
回应 2018-09-13 08:07
1 有用 [已注销] 2014-03-02
感觉看起来有些吃力。
0 有用 道满 2014-04-15
挺好一本书,被这屎一样的排版给毁得面目全非..严重影响阅读
0 有用 微斯人 2012-09-04
全书一直在强调对比...色彩部分看得不是很懂啊
1 有用 八牙 2013-09-29
书里的例子很不错,单作为欣赏也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不过至于教学方面,还是要多看几遍才能吸收的到的
5 有用 daangel 2010-12-14
学构图的好书,相当专业。包括构图学和色彩学等等,值得多读几遍。要想拍好照片,首先得能欣赏照片,看完此书,欣赏水平提高不少
0 有用 佘洺 2020-11-18
书四分,翻译两分。什么垃圾翻译。
0 有用 文彦博书 2020-06-23
没有摄影基础的我,看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前边强行看了百八十页,后头直接看图了。有点上头,可能有基础的会好点吧
0 有用 玉籽 2020-03-02
很专业 不错
0 有用 出发去海边 2020-02-29
先看《摄影构图学》完再看这本,插图比文字好看系列→_→,关于点、线、形状更喜欢《摄影构图学》的解读角度。色彩部分看下来感触不深,用通俗易懂的词概括就是:顺色,撞色等。还得继续找专业的色彩书籍来看。
0 有用 Desperado 2020-02-24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