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考古到底是什么?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味地寻求文物宝藏?还是依附于历史,以期拨开迷雾见真相?……《考古不是挖宝:中国考古的是是非非》撷取了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诸如有没有国宝级文物,该不该发掘秦始皇陵,考古发现的偶然性,考古改写了多少历史等等,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考古事业和考古人的真实风貌,介绍了考古学的非凡成就以及考古业内存在的是非曲直。语言通俗易懂,观点发人深省,内容精彩生动,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作者简介 · · · · · ·
高蒙河,男人,中年人,蒙古族人。生为东北吉林人,现为复旦教书人。主要著作有《郑和史迹文物选》、《灯烛》、《铜器与中国文化》、《三峡考古记》、《长江下游考古地理》。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考古不是挖宝"试读 · · · · · ·
考古发现中国 根据中国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可以断言中国考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 世界十大发现 中国仅占一席 1973年7月,晚年的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南书房接见了美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谈话中,作陪的周恩来总理请杨振宁博士想个好办法,激励一下中国科学的发展。杨振宁博士便推荐了一本美国综合性科学月刊《科学美国人》建议将其译成中文。 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以我们实在得佩服秦始皇,当年有加万人参与修建他的陵墓,他是如何调度和协调千军万马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为如何保护他的陵墓犯愁,这个始皇帝真是另类到家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古往今来,知名度高的皇帝,多是生前自已折腾,死后被人折腾,自己折腾,也就是生前做了不少和别的皇帝不一样的事,谜团太多,盖得了棺,定不了论。于是后人跟随,破解谜团。不客气地说,就是接着折腾他们,让他们死后都不得安宁,后人折腾的最大特点,过去是贬豪功罪,评判得失,现在流行避虚就实,也就是挖坟掘墓。往客气了说,这叫关注,但关注的问题点,各有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考古不是挖宝"的人也喜欢 · · · · · ·
考古不是挖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考古不是挖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
己注销 (且,听!风......吟。)
苏秉琦先生曾将中国历史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四句话:”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文学家的直觉在突破旧思维方面,比起受理论之网重重约束的史学家来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优势。另外,历史学的理论思维,要完全从意识形态教义的框架里摆脱出来也难。历史学家往往离不开“文以载道”的传统,无论是“载革命之道”还是”载改革之道“,历史学家往往会把历史人物不自觉地符号化,...2014-09-21 18:13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如果国际化了,那外国的发掘我们只讲这一项——是不是和我们现有的考古发掘标准有冲突呢?比如他们要一点一点地挖,一寸一寸地下,速度极慢无比,规矩极多无比,那得挖到猴年马月7当年进行三峡工程的文物抢救工作时也不是没有外国人想投资参加进来,还好我们中国人“多快好省地自己干了,否则三峡大坝什么时候能蓄水可就难说了。 多快好省你妹啊,一百年后铁定哭死啊!!!2014-08-02 15:15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古往今来,知名度高的皇帝,多是生前自已折腾,死后被人折腾,自己折腾,也就是生前做了不少和别的皇帝不一样的事,谜团太多,盖得了棺,定不了论。于是后人跟随,破解谜团。不客气地说,就是接着折腾他们,让他们死后都不得安宁,后人折腾的最大特点,过去是贬豪功罪,评判得失,现在流行避虚就实,也就是挖坟掘墓。往客气了说,这叫关注,但关注的问题点,各有不同。2014-08-02 12:33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关于武则天的热闹不仅仅只是她生前82年里的那些事大热闹还在后头。那就是哪天有要挖她的陵幕的动议了,之前就要热炒起来,哪天真的开挖她的陵墓了,更要热得发烧,到哪天挖完她的陵墓,热度依然难退,依旧不会太平,等猴年马月折腾完了她生前死后那些事,兴许才能消停点:中国人常说人死后才能盖棺定论,那说的都是一般的皇帝和文臣武将,放老式贝因身上不太管用,对她还必须得开棺解密,方能罢休,而且这还要赶早不赶晚,要下...2014-08-02 12:34
-
己注销 (且,听!风......吟。)
苏秉琦先生曾将中国历史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四句话:”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文学家的直觉在突破旧思维方面,比起受理论之网重重约束的史学家来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优势。另外,历史学的理论思维,要完全从意识形态教义的框架里摆脱出来也难。历史学家往往离不开“文以载道”的传统,无论是“载革命之道”还是”载改革之道“,历史学家往往会把历史人物不自觉地符号化,...2014-09-21 18:13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如果国际化了,那外国的发掘我们只讲这一项——是不是和我们现有的考古发掘标准有冲突呢?比如他们要一点一点地挖,一寸一寸地下,速度极慢无比,规矩极多无比,那得挖到猴年马月7当年进行三峡工程的文物抢救工作时也不是没有外国人想投资参加进来,还好我们中国人“多快好省地自己干了,否则三峡大坝什么时候能蓄水可就难说了。 多快好省你妹啊,一百年后铁定哭死啊!!!2014-08-02 15:15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考古不是挖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若迦 2011-03-28
算是通俗入门读物。但是感觉还是很不够,再去找点专业一点的书来看吧。
0 有用 久道 2012-07-30
没多少意思,还有点煽情性地装逼。
0 有用 废宅朋克少年遊 2015-07-24
(P)大众考古写的应该故事性更强一些,这个还达不到文中所说的“初中生”的水平
0 有用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2014-06-21
老派专栏文章的感觉。很像是燕山夜话。考古的细节再多一些就好了。
0 有用 韧勉 2014-08-05
考古知识通俗读物,按照高的说法,专业的考古学家,都是情商很高的人!
0 有用 多萌啊 2021-03-11
有点好笑,公众考古的困境在哪,我以为你不懂,你以为我不懂,但是你确实不懂,我将最简单的“知识”告诉你,你却告诉我,你别以为我不懂
0 有用 北冥有鱼。 2021-01-24
通俗读物么,实在不敢说,看到最后写者说:业内朋友都觉得像给初中生看的。我作为一个文博系大学生都觉得有些专业了,考古真的是很不接地气的一个行业。 历史可以通俗可以娱乐化,像冲奶茶,尝试把考古通俗化,发现自己泡的是沙子。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来讲很不错了,没有深究考古事件的逻辑关系,当然不是说没有逻辑。 情绪渲染比较多
0 有用 达达 2020-11-02
太太太太浅了,学专业可以直接跳过,作者面向的是普罗大众。说得功利一点,即使是专业的也是需要靠“挖宝”来出学术成果,而且眼光有点狭窄了。
0 有用 一只猪 2020-02-25
难得的给大众的考古学读物。
0 有用 kitty 2020-02-11
考古类书籍里比较通俗易懂的讲考古的,文笔活泼、幽默,挺有趣的,值得好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