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较量》试读
《大国的较量》 一、“我们是在与强盗谈判!”
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临阵易帅,使另一个难得的人才脱颖而出。 接替佟志广率队出征的,就是此后活跃在国际经贸舞台的风云人物--###。此时,###刚到外经贸部工作4个月,副部长的椅子还没有坐热。她来不及作什么准备,就披挂上阵,担任中国知识产权谈判代表团团长率团飞赴华盛顿。 美国贸易代表处的谈判官员此时还不了解###。他们从中央情报局紧急调集了所有有关###的资料,研究这位谈判桌..
《大国的较量》 二、泪洒华盛顿
原定为期两天的谈判,不得不延长了整整五天。 中方代表团预订了23日的返程机票。这一天是星期六,美国人的休息日。美国人很看重自己的休息日,没有特殊任务一般不会放弃。 但在星期五,梅西留下话:“请你们不要走,不要错过这次机会,我们将在星期六、星期日全天恭候。” 于是,中方代表退了机票,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双方的意见在这种交换中逐渐接近。 25日这天,谈判持续到了子夜时分..
《大国的较量》 三、“中方立场大倒退”
1991年12月16日,北京天气寒冷。梅西率领美国知识产权代表团又一次来到中国,给正值严冬的北京增添了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这时美国对中国进行的6个月知识产权调查已经结束,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产品清单已经公布。但美国人又施出缓兵之计,以“需要向美国各界征求关于贸易报复清单的意见”为由,将实施制裁的时间向后推迟了。推到什么时候?1992年的1月16日。这等于说,他们把那颗已经到..
《大国的较量》 四、巨人的握手
随着1992年新年的开始,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进入了最后关头。眼瞅着1月16日这个决定性的时刻一天天逼近,中美双方都清醒地意识到,谈判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是双方握手言和,还是触发贸易大战,必须作出选择了。 元旦过后,美国贸易代表处发来邀请,希望###率中方代表团到华盛顿进行最后一轮谈判。中方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接受这个邀请。 1月9日,###率领中国知识产权谈判代表团离开北京,登上..
《大国的较量》 五、“铁娘子”言和
对一场双边谈判来说,单单具有谈成的政治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体解决双方的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涉及到的是双方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要存在分歧,就无法达成协议。 美国方面有点着急了。他们觉得在谈判桌上不能解决所有分歧,就通过外交途径直接向北京施加压力。1月16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紧急约见外经贸部副部长佟志广,声称:中美双方只剩下最后一点分歧,希望中方能作出让..
《大国的较量》 六、克林顿不肯作出承诺
1994年11月11日,###和克林顿从太平洋的两岸出发,飞抵“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出席亚太地区元首级经济合作会议。趁此机会,###和克林顿将进行一次高峰会晤。人们普遍看重这次会晤,因为它与中美之间的两场重要谈判--复关谈判和知识产权谈判,在日程上形成了一种巧合。两场谈判都到了决定命运的最后一个月。对复关谈判来说,12月31日是“最后期限”,它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年底结...
《大国的较量》 七、中国不怕2月4日
1995年1月18日。北京。 第八轮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贸易大战的阴影下举行。 半个月前的1994年12月31日,中美双方分别公布了贸易报复和反报复清单。半个月后的2月4日,是美国确定的对中国实施贸易报复之日。 这轮谈判正好夹在贸易报复的宣布与实施之间。它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战争状态下那种“兵临城下”式的谈判。战书已经发出,总攻即将开始,大规模战争一触即发,双方代表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被...
《大国的较量》 八、美国人不敢离开谈判桌
2月4日这个日子真的如期来到了。 美国政府公布了最后确定的对华贸易报复清单。 挥舞了多日的贸易报复大棒终于要打下来了。但美国人又“手下留情”,把报复总额从原来的28亿美元减少到了10.8亿美元。 报复的时间也推迟到了2月26日。 坎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推迟报复,是为了使已经启运但尚未到达美国口岸的进口商品不受影响。”这一“缓兵之计”给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预留了三个星期..
《大国的较量》 九、艰难而圆满的句号
在巴尔舍夫斯基来到北京的时候,美国联邦调查局起码派来了12个情报人员。他们是来搜集情报的,是为了摸清中方在谈判中的底牌。他们有的以代表身份出现在谈判厅,有的则以别的活动为掩护出入于北京的一些重要场合。 为此,国务院领导强调一定要严守谈判纪律。中方代表团向外界和记者发表谈话时非常谨慎,商量问题时也都在一个固定的房间里。凡是美国人呆过的地方,中方就不在那里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