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无异是他从事侵略活动和阴谋外交勾当的自供状。作者站在日本统治者的立场,详细地叙述了自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阴谋侵占朝鲜、发动中日战争、直至俄、德、法三国进行干涉、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为止的全部经过。书中恶毒地诬蔑中朝两国人民,有意地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企图掩盖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但是作者将本书题名为《蹇蹇录》,就足以说明他一心要表白其“忠君报国”之忱以讨功邀赏,因之也将其拚力效命的罪恶侵略活动暴露出来了。本书提供了一些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和中、朝以及欧美各国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资料,作为一部反面教材,可供研究近代史的同志批判参考之用。
蹇蹇录的创作者
· · · · · ·
-
陆奥宗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陆奥宗光系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外务大臣。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和政策执行者,是侵略中朝两国的元凶之一。
原文摘录 · · · · · ·
-
李鸿章在清国成了此次因朝鲜问题而引发的日清争端的罪魁祸首和主谋,其功罪集于一身已成定论。可是,在时局发展中,特别是在国家兴亡迫在眉睫之际,北京政府竟还在徒逞党争,对李鸿章加以荒诞无稽的谴责,使他不仅不能断然实施其策略,而且还不能免于其责,此实为李鸿章之不幸。同时,也应说是清政府自取灭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六月二十二日以后至开战期间李鸿章的地位 -
“花木繁茂的人家门前,自然门庭若市,与战胜清国相比,日本在欧洲取得的胜利更大。今后的日本可以独立不羁、随心所欲,而且日本人可以随意掠夺敌国土地,并将其蚕食。简言之,日本可以与其他自觉有势力的国家一样采取同样的行动了。对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欧洲各强国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抱有空想之士,也毫无办法去横加干涉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平壤及黄海战役胜利的结果
喜欢读"蹇蹇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蹇蹇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从日本角度看甲午战争
谁能想到,袁世凯成功平定的朝鲜甲申政变会让李鸿章提出签订一个内含清日一方一方向朝鲜派兵必须向对方照会的《天津条约》(又称天津会议专条),而这个条约又使日本找到借口派兵朝鲜,终发生中日战争,导致当年的袁世凯成了民国的开国总统,但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近代抗日史。 ...
(展开)

【转】米庆余:《蹇蹇录》的版本与校订
【作者简介】米庆余,男,1938年生,河北玉田人。195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毕业留校,从事日本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著有《琉球历史研究》、《日本东亚政策研究》、《日本西南战争》、...
(展开)


【转】戚其章:甲午开战与"陆奥外交"——以日本"六·二出兵"为中心
【作者简介】戚其章,男,汉族。1925年生,山东威海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后改治中国近代史,于甲午战争史致力尤多,并在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2012)中担任历史顾问。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甲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中...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8.8分 18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8.5分 3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8.4分 35人读过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4)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蹇蹇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庄常飞 2011-01-29 09:35:09
虽然视角很皇军,但看完了后确实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当时的外交局势的了解和中日发展之间的对比,怪不得日本能够强盛,果然有其道理。
0 有用 瑞鶴 2018-03-25 07:44:05
至少我读的这个版本还是很赞的,算是比较古老的译本,没那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脏眼睛。
1 有用 聚洲 2017-11-21 18:47:19
陆奥宗光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外相,《蹇蹇录》一书透露了大量的日方在甲午战前的准备。而读政治家所写的书,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是有重大信息需要隐瞒的地方,作者会越是花费笔墨来解释,比如其中对日本在朝帮助改革一章,开头即说帮助朝鲜改革对日本无关紧要,(然后用了一章的笔墨去辩解日本的这一政策)但众所周知,关于朝鲜是否改革,由一方或者中日双方共同协助改革是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日本最后的试探和双方最后一次博弈... 陆奥宗光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外相,《蹇蹇录》一书透露了大量的日方在甲午战前的准备。而读政治家所写的书,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是有重大信息需要隐瞒的地方,作者会越是花费笔墨来解释,比如其中对日本在朝帮助改革一章,开头即说帮助朝鲜改革对日本无关紧要,(然后用了一章的笔墨去辩解日本的这一政策)但众所周知,关于朝鲜是否改革,由一方或者中日双方共同协助改革是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日本最后的试探和双方最后一次博弈,陆奥宗光的解释无疑暴露了外界对日本这一政策的质疑引起的日本高层的紧张,非常有趣。 (展开)
0 有用 易乙 2016-08-27 16:11:57
提供了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弱肉强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1 有用 卖鱼罐头的学渣 2017-06-30 01:11:41
好书居然没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