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文社科书架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分社)
- 在人图 (碧血丹心)
- 2020读书清单 (秋阳)
- kindle看一本少一本 (无明)
- 用书铺路,去看一看云层之上的世界 (就想与书为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西瓜 2022-10-10 14:21:03 河南
没读完,读了三分之一。一般人直接读附录即可。 几点感想:一是时代背景较早,并且处于大改革年代,很多事情写得逻辑线比较混乱。与其说是学术文章,不如说是吴本人的思考。 二是成书方式不友好,读者还需要整理吴的观点,并且结合高层决策去思考。一般人做不到这点。 一开始想管中窥豹看看改革是怎样进行的,但这本书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不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更好读。或许是我学识不足,这本书更适合做学术研究参考,不... 没读完,读了三分之一。一般人直接读附录即可。 几点感想:一是时代背景较早,并且处于大改革年代,很多事情写得逻辑线比较混乱。与其说是学术文章,不如说是吴本人的思考。 二是成书方式不友好,读者还需要整理吴的观点,并且结合高层决策去思考。一般人做不到这点。 一开始想管中窥豹看看改革是怎样进行的,但这本书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不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更好读。或许是我学识不足,这本书更适合做学术研究参考,不适合拿来闲读。 (展开)
0 有用 愚公∞ 2021-05-21 12:08:58
本书是吴敬琏与刘吉瑞两人的对话访谈录,内容是围绕着八十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限于改革开放,而且吴敬琏还要从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谈起,大谈特谈历史中,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是如何不能匹配市场经济。其实,这个完全是不懂历史的胡话。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对于苏联经济模式的分析,其实这个部分是对于苏联经济学的批判。经济学家的思维逻辑,是完全不考虑历史因素,也就是说,苏联在什么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他... 本书是吴敬琏与刘吉瑞两人的对话访谈录,内容是围绕着八十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限于改革开放,而且吴敬琏还要从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谈起,大谈特谈历史中,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是如何不能匹配市场经济。其实,这个完全是不懂历史的胡话。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对于苏联经济模式的分析,其实这个部分是对于苏联经济学的批判。经济学家的思维逻辑,是完全不考虑历史因素,也就是说,苏联在什么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他的思考不完全是围绕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工业化与国家主权维护,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其实是服务于对于毛时代苏式经济模式的批判,事实上中国在建国初期没有工业基础,只有通过内部积累才能够完成工业化,而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具备工业商品生产能力,才能进行市场交换,没有鸡哪来的蛋,吴市场就是不要鸡就要蛋的逻辑 (展开)
0 有用 今亮 2019-04-25 00:33:06
听过一次吴老讲座,乏善可陈。但这本书确实好!
0 有用 SUmingcc 2024-08-15 23:02:45 江苏
经济体制改革访谈录,大部分提议已成为现实。
1 有用 秋阳 2020-12-17 04:51:36
全书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讲述中国的经济改革的,虽是对话,但是各章节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而不跳脱,读来很是顺畅。对我来说,全书更像是一部经济简史,恶补了许多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知识,受益匪浅。如今看来,中国的经济改革无疑是成功的,这背后离不开一群有良知的经济学家的远见卓识。
0 有用 夏晓寒 2024-12-05 17:12:42 广东
读书笔记
0 有用 SUmingcc 2024-08-15 23:02:45 江苏
经济体制改革访谈录,大部分提议已成为现实。
0 有用 Will 2023-07-03 21:37:20 浙江
人人都在谈自由,殊不知自由的放开阻力何其之大。人人都在谈竞争,殊不知自由竞争也有社会秩序崩塌的压力所在。 在经验之外,还是要多多补齐理论这一课。
0 有用 大西瓜 2022-10-10 14:21:03 河南
没读完,读了三分之一。一般人直接读附录即可。 几点感想:一是时代背景较早,并且处于大改革年代,很多事情写得逻辑线比较混乱。与其说是学术文章,不如说是吴本人的思考。 二是成书方式不友好,读者还需要整理吴的观点,并且结合高层决策去思考。一般人做不到这点。 一开始想管中窥豹看看改革是怎样进行的,但这本书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不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更好读。或许是我学识不足,这本书更适合做学术研究参考,不... 没读完,读了三分之一。一般人直接读附录即可。 几点感想:一是时代背景较早,并且处于大改革年代,很多事情写得逻辑线比较混乱。与其说是学术文章,不如说是吴本人的思考。 二是成书方式不友好,读者还需要整理吴的观点,并且结合高层决策去思考。一般人做不到这点。 一开始想管中窥豹看看改革是怎样进行的,但这本书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不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更好读。或许是我学识不足,这本书更适合做学术研究参考,不适合拿来闲读。 (展开)
0 有用 无明 2021-05-25 22:18:20
还行吧。资料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