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Nineteen Eighty-Four
译者: 孙仲旭
出版年: 2009-1
页数: 268;274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一力文库(双语)
ISBN: 9787542631466
内容简介 · · · · · ·
奥威尔置身历史的一端,告诉我们另外一端的情景。他先写出将要发生的一切,继而大家如同他笔下的温斯顿、茱莉娅、奥布兰、帕森斯和其他人物那样,去活或者去死。《一九八四》描写的不是世界的某一阶段,而是最终结局。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名字衍生的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目录 · · · · · ·
第二部
第三部
新话的原则
附录:我为何写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史以来,大概自从新石器时代结束以来,世上就有三种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上等人的目标是要保持他们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要同高等人交换地位。下等人的特点始终是,他们劳苦之余无暇旁顾,偶而才顾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因此他们如果有目标的话,无非是取消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样,在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一场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斗争,其大致轮廓相同。 他们(上等人)就被中等人所推翻,因为中等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把下等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中等人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原来的被奴役地位,自己变成了上等人。不久,其他两等人中有一等人,或者两等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来,这场斗争就周而复始。 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目标,哪怕是暂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下等人的观点来看,历史若有变化,大不了是主子名字改变而已。 中等人只要还在争取权力的时候,总是利用自由、正义、博爱这种好听的字眼。 中等人在平等的旗帜下闹革命,一旦推翻了原来的暴政,自己又建立了新的暴政。 由什么样一种人来控制这个世界,也同样很明显。新贵族大部分是由官僚分子、科学家、技术人员、工会组织者、宣传专家、社会学家、教师、记者、职业政客组成的。这些人出身中产薪水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是由垄断工业和中央集权政府这个贫瘠不毛的世界所塑造和纠集在一起的。同过去时代的对手相比,他们在贪婪和奢侈方面稍逊,但权力欲更强,尤其是对于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更有自觉,更是一心一意要打垮反对派。 这最后一个差别极其重要。与今天的暴政相比,以前的所有暴政都不够彻底,软弱无能。 在本世纪中叶出现的所谓“取消私有制”,实际上意味着把财产集中到比以前更少得多的一批人手中;不同的只是:新主人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批个人。 把等级社会永久化的问题却比这深刻得多。统治集团只有在四种情况下才会丧失权力: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社会等级制度解析 -
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一九八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一九八四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一九八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84 条 )







-
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阶级,其目的不是将权力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简单。如无其他办法让最能干的人留在最高层,它会完全准备好从群众阶层中简拔整整新的一代。关键年代里,党并非世袭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能化解反抗。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是在实际意义上,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
2020-08-13 23:39 1人喜欢
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阶级,其目的不是将权力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简单。如无其他办法让最能干的人留在最高层,它会完全准备好从群众阶层中简拔整整新的一代。关键年代里,党并非世袭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能化解反抗。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是在实际意义上,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性的机构,有时会维持几百到几千年。寡头统治的要旨不是父传子、子传孙,而是坚持死者加诸生者的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只要它能指派自己的后继者,统治集团就永远是统治集团。党所关心的不是血统上的永存,而是自身的不朽。只要等级化结构永远保持不变,至于是谁掌握权力并不重要。
回应 2020-08-13 23:39 -
纯粹的个人主义。......一过30岁左右,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个人的感觉——主要为了别人活着,要么在苦差中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还有另外少部分具有天分、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决心一辈子到头为自己生活,作家就属于这类人。 美学热情。即对外部世界之妙处的感知,或者另一方面,对词语以及他们恰到好处排列的美感上的认知;对于一个发音对另一个发音的影响,或是好文字的精当,或是好小说的节奏给人的愉悦;渴望跟别人分享本人认...
2011-06-02 15:41 2人喜欢
纯粹的个人主义。......一过30岁左右,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个人的感觉——主要为了别人活着,要么在苦差中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还有另外少部分具有天分、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决心一辈子到头为自己生活,作家就属于这类人。 美学热情。即对外部世界之妙处的感知,或者另一方面,对词语以及他们恰到好处排列的美感上的认知;对于一个发音对另一个发音的影响,或是好文字的精当,或是好小说的节奏给人的愉悦;渴望跟别人分享本人认为很有价值、不容错过的一段经历。美学冲动在很多作家身上很不明显,但即便是个小册子作者或者教科书作者,也会有些喜欢用的词,这些词为他所偏爱,并非出自实用方面的原因;要么他可能对印刷样式、边缘宽度等等有强烈的偏爱。除了铁路时刻表之类,没有哪本书完全排除了美学考虑。 历史冲动。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发现真相并将其载存,以供后来者使用。 政治目的——此处的“政治”是最广义上的含义。即渴望将世界向某一方向推动,改变人们应该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的概念。同样,没有哪本书完全无政治倾向。那种艺术应与政治无关的观点本身即一种政治态度。
回应 2011-06-02 15:41
-
肩末 (唔···)
然而没人努力向他们灌输党的意识形态,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需要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用得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工作时间和更少定量。 但事实上,温斯顿在肉体上没有感觉,只是单纯的感觉,只感到骄傲和难以置信。温斯顿因为发生了这件事而感到高兴,然而没有肉体欲望。它发生得太快了,她的年轻和美貌吓坏了他,他过分习惯没有女人的生活——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说...2011-05-17 21:02
然而没人努力向他们灌输党的意识形态,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需要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用得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工作时间和更少定量。 但事实上,温斯顿在肉体上没有感觉,只是单纯的感觉,只感到骄傲和难以置信。温斯顿因为发生了这件事而感到高兴,然而没有肉体欲望。它发生得太快了,她的年轻和美貌吓坏了他,他过分习惯没有女人的生活——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说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实质上的进步是夸大其词,即是在现在,虽然处于下降时期,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跟几个世纪前的比起来还是有实质性提高。但是无论财富的增长、举止的文明化、改革或者革命,都不曾向着人类的平等推进过哪怕一毫米。 过去,等级社会这种社会形式的必要性特别被上等阶层宣扬,它被国王、贵族和靠其过着寄生生活的牧师、律师之类人鼓吹,一般说来,是通过承诺死后可以进入一个想象出来的世界,从而淡化等级社会的严峻性。 只要不让他们掌握作比较的标准,他们就根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在受压迫。 总而言之,越是理解透彻,越是幻觉重重,越是聪明绝顶,越是头脑昏庸。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1-05-17 21:02 -
只有猫知道 (复利是一门信仰)
他真希望他们是一对结婚已有十年历史的夫妇。他真希望他们两人象现在那样在街上走着,不过是公开的,不带恐惧,谈着琐碎的事儿,荬着家用的杂物。 对于党员,不要求他有私人的感情,也不允许他有热情的减退。他应该生活在对外敌内奸感到仇恨、对胜利感到得意、对党的力量和英明感到五体投地的那种狂热情绪之中。 双重思想(doublethink)意味着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且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双重思想是英社的核心思...2012-07-30 13:31
他真希望他们是一对结婚已有十年历史的夫妇。他真希望他们两人象现在那样在街上走着,不过是公开的,不带恐惧,谈着琐碎的事儿,荬着家用的杂物。 对于党员,不要求他有私人的感情,也不允许他有热情的减退。他应该生活在对外敌内奸感到仇恨、对胜利感到得意、对党的力量和英明感到五体投地的那种狂热情绪之中。 双重思想(doublethink)意味着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且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双重思想是英社的核心思想,因为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既要利用自觉欺骗,而同时又保持完全诚实的目标坚定性。有意说谎,但又真的相信这种谎言;忘掉可以拆穿这种谎言的事实,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又从忘怀的深渊中把事实拉了出来,需要多久就维持多久;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但与此同时又一直把所否认的现实估计在内——所有这一切都是绝对必要的,不可或缺。 她曾经有过一次象野玫瑰一样鲜花怒放的时候,大概一年左右,接着就突然象受了精的果实一样膨胀起来,越来越硬,越红,越粗,此后她的一生就是洗衣服、擦地板、补袜子、烧饭,这样打扫缝补,先是为子女,后是为孙儿,没完没了,持续不断,整整干了三十年,到了最后,还在歌唱。
回应 2012-07-30 13:31
-
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阶级,其目的不是将权力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简单。如无其他办法让最能干的人留在最高层,它会完全准备好从群众阶层中简拔整整新的一代。关键年代里,党并非世袭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能化解反抗。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是在实际意义上,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
2020-08-13 23:39 1人喜欢
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阶级,其目的不是将权力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简单。如无其他办法让最能干的人留在最高层,它会完全准备好从群众阶层中简拔整整新的一代。关键年代里,党并非世袭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能化解反抗。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是在实际意义上,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性的机构,有时会维持几百到几千年。寡头统治的要旨不是父传子、子传孙,而是坚持死者加诸生者的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只要它能指派自己的后继者,统治集团就永远是统治集团。党所关心的不是血统上的永存,而是自身的不朽。只要等级化结构永远保持不变,至于是谁掌握权力并不重要。
回应 2020-08-13 23:39 -
仙人掌棉花球 (如花儿般恬不知耻的盛开。)
暂不论谋生需要,我认为写作有四种最重要的动机,至少对非诗歌写作而言是如此。这些动机在每位作家身上存在的程度不同,根据他生活的外部环境,所占比例也会时时变动。它们是: 纯粹的个人主义; 美学热情; 历史冲动; 政治目的。 此处的“政治”是最广义上的含义。即渴望将世界像某一方向推动,改变人民应该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的概念。同样,没有那本书完全无政治倾向。那种艺术应与政治无关的观点本身即一种政治态度。 1936...2020-08-09 14:51
暂不论谋生需要,我认为写作有四种最重要的动机,至少对非诗歌写作而言是如此。这些动机在每位作家身上存在的程度不同,根据他生活的外部环境,所占比例也会时时变动。它们是: 纯粹的个人主义; 美学热情; 历史冲动; 政治目的。 引自 附录:我为何写作 此处的“政治”是最广义上的含义。即渴望将世界像某一方向推动,改变人民应该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的概念。同样,没有那本书完全无政治倾向。那种艺术应与政治无关的观点本身即一种政治态度。 引自 附录:我为何写作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引自 附录:我为何写作 我不能也不愿意完全抛弃我自孩提时期开始形成的世界观。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追求文字上的风格,继续热爱大自然,继续乐于欣赏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及星星点点的无用信息。 引自 附录:我为何写作 我那本关于西班牙内战的书《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当然的确是政治性书本,但它主要是以一定的超脱心态和体例上的考虑写成的。我确实很努力地想在里面说请全部事实,又不与我的文学本能相悖。但除了别的,这本书中还包括篇幅很长的一章,里面全是引用报纸上的片段之类,是为托洛茨基主义者辩护的,他们被指控阴谋串通佛朗哥。很明显,再过一两年,任何普通读者都会对这样一章失去兴趣,必定将因此毁了这本书。一个我所尊敬的评论家给我上了一课:“你干吗要把那些玩意儿放进去?”他说,“你把本来不错的一本书变成了新闻报道。”他说得不错,可我只能这么做。我刚好知道清白的人们收到了不实的指控,而在英国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知道这一点。如果我不曾为之愤怒,就可能永远也不会写那本书。 引自 附录:我为何写作 回应 2020-08-09 14:51 -
仙人掌棉花球 (如花儿般恬不知耻的盛开。)
But the new High group, unlike all its forerunners, did not act upon instinct but knew what was needed to safeguard its position. It had long been realized that the only secure for oligarchy is collectivism. Wealth and privilege are most easily defended when they are possessed jointly.2020-08-09 14:19
But the new High group, unlike all its forerunners, did not act upon instinct but knew what was needed to safeguard its position. It had long been realized that the only secure for oligarchy is collectivism. Wealth and privilege are most easily defended when they are possessed jointly. 引自 第二部 回应 2020-08-09 14:19
论坛 · · · · · ·
送的英文版有错误 | 来自热心市民钟先生 | 3 回应 | 2018-08-27 |
你们不觉得纸太薄了么 | 来自Jetsrlike | 1 回应 | 2018-04-23 |
有能力的同学还是读读原版吧 | 来自T | 1 回应 | 2013-07-28 |
这个译本的另一个版本 | 来自Luke | 9 回应 | 2013-02-25 |
关于送的英文版 | 来自[已注销] | 6 回应 | 2012-02-23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0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9.3分 207671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万卷出版公司 (2010)9.4分 23698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9.3分 55859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9.4分 21018人读过
-
每满100-50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一九八四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亚亚平宁 2010-01-15
封面做得真漂亮
2 有用 杨清嘉 2015-06-04
这本书真的不好看,跟《V字仇杀队》一样,就是个半通不通、没头没尾的政治寓言,二者的分数高得不正常。全世界的文艺青年都蠢且左派。
38 有用 游萦 2014-08-29
悼念孙仲旭先生,享年41岁,英年早逝
1 有用 蔻蔻42㊣ 2010-09-29
预言家
2 有用 Y 2015-12-19
对不起 我狭隘 我冷漠 我目光短浅 我不喜欢政治 我根本不关心全人类发展进程 文字好无趣 一点意思也没有 =-=
0 有用 imqianxun 2021-02-17
过去是否让可以被忘记?云时代,内容都可以重新更新,可能性极大增加了。
0 有用 ahaha 2021-02-14
看完评论感觉我似乎是那个“正统人”
0 有用 亦昂君 2021-01-23
2021年第6本:感觉孙仲旭的译本质量不行,很多句子不流畅,理解起来有点费劲。至于原著,感觉不如《动物农场》,尤其是插入的几段“那本书”片段,以及其他几段讨论性文字,减分不少。毕竟这是小说,不是宣传文稿。
0 有用 啾啾啊 2021-01-19
想说的话太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就像是读着自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不得不说,这是一本伟大的小说。庆幸自己,如今才读。
0 有用 炸鸡一周吃一回 2021-01-14
深深的无力感。幽灵鬼怪并不可怕,因为并不存在,而最恐怖的事莫过于正在发生的迫害与我们所没意识到的监视与思想控制。老大哥要走上历史舞台了。 @2018-03-11 13:31:05 @2020-09-07 17: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