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拍》试读

前言

我并不曾指望一家销售香皂、牙膏、洗衣粉、茶包的公司能够讲出跌宕起伏的故事,尽管它在中国内地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80亿元。 我也不曾指望一家销售香皂、牙膏、洗衣粉、茶包的公司能够以一种独立而鲜明的姿态出现在中国30年变革的宏大叙事之中,尽管它在中国已经待了整整86年,生命力比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来得坚韧。 但最近一年撰写本书的经历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讲述“它”的故事,意义远..

  1. 一头欧洲大象的中国快步舞
  2. 序曲:回到中国
  3. 第一站:熟悉而陌生的上海
  4. 怀疑:多一家外资企业,多一分资本主义

梦想中国

1992年,是中国的一个印记。这个印记的名字叫”春天“。 这一年的年初,仍然摸不透未来方向的人们对改革欲进不敢、欲退不舍,锐气和激情被忧虑牢牢地牵扯住了翅膀,只盼望着一双强有力的手来解开绳索。邓小平以87岁的高龄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奋力为人们”松绑“。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1. 梦想中国
  2. 牛气:和路雪PK北冰洋
  3. 5 000万美元的冰激凌厂?!
  4. 震撼:满城尽带和路雪
  5. 狂想:200亿元销售额
  6. 受挫:7 000万美元打了水漂
  7. 希望:第一代外企白领诞生了

重构:向中国致敬(1996~1999年)

“光环”丢了 时光列车驶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500强”这个概念突然成了中国企业的一个梦。1995年底,海尔的张瑞敏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海尔要在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名单-尽管那一年,海尔的销售额仅为“世界500强”入围标准的1/18。随后半年,至少又有30家公司提出了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 这股强大的信心首先源于挣脱制度束缚的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十余年间的爆发性发展。...

  1. 回归:跨国公司不是“救世主”
  2. 变革:当个“现代中国公民”

在中国的二次长征(2000~2004年)

2000年1月1日,浙江省温岭市一个叫石塘的小镇成为中国大陆上第一块被千禧年阳光照耀的土地。一缕阳光,价值无限,根据新华社记者的计算,石塘因此获得1.2亿元的商机。然而一年后的同一天-2001年1月1日,由于人们对新纪元的起始点究竟是2000年还是2001年产生了不同观点,新纪元第一缕阳光“光落何处”也再度成为焦点。 就是在这样戏剧性的氛围中,中国走进了21世纪,站上了新的起点。但它...

  1. 在中国的二次长征
  2. 谋变:中央指出了“中西部机会”
  3. 重构:上海商务成本的“二次估算”
  4. 发力:联合利华最值钱的中国男人

>中国节拍

中国节拍
作者: 钮怿
isbn: 750861738X
书名: 中国节拍
页数: 223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1970-1